关于中医行业现状的一些思考

健康   2024-07-22 09:19   英国  

“医德医道大于天,金钱名利淡如水,个人利益抛一边,患者病情在心间”。


父亲曾告诉我;曾祖丁甘仁和大伯父丁济万在看病时,每日会留下2-3个号免费为底层劳苦大众看病,诊治之后,还送三帖中药,让他们带回去煎服。丁氏所办的沪南、北广益中医院虽然是中医专门学校的实习基地,但也不求任何经济利益,还为救济地方平民,每年施诊给药逾十万号。其经费赖热心慈善家慷慨捐赠,除朱葆三、陈甘棠、王一亭先生外,我们丁氏前辈丁甘仁、丁仲英、丁济万还有沪上中医界的知名人士都慷慨解囊。因此大总统孙中山才会赠与曾祖“博施济众”四个字,我体会大总统主要是赞赏他行善积德之举,其次才是褒奖他以高超的医术拯救病患的行为。

 

现如今看看我们的中医事业,自上至下已经都变成了盈利机构。现在病人到了中医院,医生也是动辄开上一大叠检查单,他们把老祖宗的四诊“望闻问切”早就抛在脑后了。真像我前文中干祖望教授讲的方脉派的中医,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逐渐消亡了,随着新政权希望把中医迅速融入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工程中,推行了一项行动和一系列措施,要使得中医传统的行医模式简单化、规范化,即要求在国家医疗机构的医院、诊所、行医点中,要按照“辩证施治”的规范行医。卫生部直接监管编纂全国统一教材,把古代典籍中相互矛盾的资料尽量压缩,改成较为连贯一致的体系,把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这样使得中医学生一进入医学大门就能学到起码的统一的中医知识。


据我的考证 “辩证施治”四个字的提出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而辩证施治的概念早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就确立的。如今“辩证施治”已经成了中医人看病的准则,这也是当初政策的成功之处。然后如今上了等级的中医院都有十分精准的分科,除了以前的内、外、妇、儿、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现在还有心病科、肺病科、肝病科、脾胃病科、肾病科、血液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我就不太明白:现代的中医为什么要去仿效西医的体系,以前的中医师都是全科医师,他们能看热病和杂病,甚至于内、外、妇科的病人都能看,现在我们培养中医的接班人,先是各科轮转,一年之后就固定在一个细分的专业,从事一辈子,我很可惜这些医学生,无可非议他们对本专业、专科的诊治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他们的眼界与思路会相对狭窄,造成他们的“偏科”,将来无法在中医领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医流派的传承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孟河医派”和“孟河丁氏学派”以其规模大和学术水准高更受重视,流派传承、发展、创新得以大规模的发展与传布,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地域性中医流派。现在我经常能听到,这个是丁氏第几代弟子、那个又是丁氏第几代弟子,他们把祖师爷丁甘仁的名字会经常挂在嘴边,他们只能从师承关系来界定自己是属于什么流派,师承哪个丁氏弟子,但他们对这个学派的学术精粹又能知道多少呢?在前几年,我还能听到中药房的老药工讲:这张方子还是“丁家方”呀,就是说丁门弟子开出来的方子还是有丁氏的家风,那就是用药的“清、轻、灵、廉”。现在中医界传承的风气实在要不得!常常就通过一个拜师仪式,向老师鞠过躬、敬过茶、随师抄过那么几天方,就标榜自己是什么人的弟子,进而再打出自己是丁氏第几代弟子,那些未经跟师多年学习,特别是手把手的临诊,而自诩是“丁门第几代弟子”的学生实是十分荒唐,这不但是中医界的一股不正之风,而且还会贻误病患。


再讲讲传统中医的海外交流,在海外的确有部分洋中医对中医理论与临床颇感兴趣,他们钻研中医的精神是值得赞叹的,然而因地域、人文、生活习惯的背景不同,应该说中草药在国外尚未被认可和接受。当然我们的中医药还是要走出国门去,但宣传我们的中医药要抱着务实的精神,而不是拿了纳税人的钱去国外公费旅游,最后拿了一个意向回来,时间长了就不了了之。对那些已经建立起与海外机构合作办的中医中心,必须有制度、有规范以保持其持续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

 

关于“真正的中医在民间”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因为民间中医保持了中医传统,他们都通过世代传承的,这种家族化或地域化的教育方式使得中医的知识和技能得以保存,他们更重视传统医术如望、闻、问、切,这些方法在正规中医教育中可能被忽视或简化,另外民间中医往往倾向于在自己的小诊所或家乡独立行医,这种方式使他们能保持中医的纯真。 


然后我也见到过一些混迹在大城市的“民间中医高手”他们自称受过高人指点,具有异乎寻常的医术和功力,对治疗包括癌肿、“三高”、肥胖等及一些疑难杂症,都有疗效,他们每每开出了大处方,收取高昂的诊金和药费,他们的中药只在自己私人药房中配出来(且不附处方)。更有甚者他们会要求所有健康的常人在冬至那天服野山人参;在冬日三九天还要服三粒安宫牛黄丸以防心脑血管意外。这些根本不符合中医临证实践,有哗众取宠之意,迎合一些富人的虚荣心。以上这就是民间中医的良莠不齐的情况,所以卫生行政单位对非法行医的界定与处置是非常困难的,要所有的民间中医获得执业资格才能看病以及对城市中那些无证行医的私人医生的治理,目前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有待于政策进一步出台,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以上是我一个老中医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但愿不要动了某些人的奶酪。

孟河丁氏医讯
传承中医文化,弘扬孟河医派,光大丁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