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青春期“狂风骤雨”般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往往会令家长无所适从,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共成长,成为父母的必修课。为助力家长厘清教养思路、缓解因亲子冲突导致的焦虑情绪,昆山学校社工通过开展系列家长工作坊,向家长们解密青春期亲子关系“爱的方程式”。
“点亮希望·助你远航”
花桥经济开发区(金城小学、集善小学)学校社工项目
2024年12月,来自昆山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邓社工借由家长会契机,为金城小学全校五年级学生家长开展“停止关系内耗,从沟通开始”主题家长工作坊活动,现场参与人数达500余人,旨在促使家长意识到语言的力量,提高家长正面教养能力。
“有一天你家孩子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到家之后把书包随手一扔,衣服都来不及脱,上气不接下气地跟你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跑步拿了第一名’,这个时候你会如何回答他?”刚进入报告厅,家长便听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快把书包捡起来,怎么扔在地上就不管啦?”
——“看你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赶紧歇歇,我们马上吃饭了。”
——“你太棒啦!妈妈希望你下一次考试也能拿第一名。”
……
“上述的这些话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是不是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对话?这种话语听多了,孩子们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不再愿意与家长分享。”
举例结束后,工作坊正式引出话题——强调先听后说,感受倾听的重要性。对此,工作坊给家长们提供了亲子关系间倾听的“小妙招”,帮助家长们能够听见孩子的声音、听到孩子的内心。
专注倾听:当家长听到孩子与自己交流时,放下手中的手机,认真倾听,并且表现出对他们话题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
情感反应:挖掘孩子话语中的情感表达,适时回应孩子的情绪。比如上面的例子中,家长们可以说“听得出来你今天很开心呀!”这种情感反应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愿意分享更多信息。
表达情绪而非发泄情绪:尽量通过正向的情绪反馈,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被认可、被肯定、被喜爱,“你在跑步比赛中拿了第一名,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你累成这样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和我分享这个好消息,我感到很开心!”“不过你的书包还在地上,你也知道妈妈比较喜欢整洁,可以帮我把书包放到椅子上吗?”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
在后续的案例模拟与练习环节,家长们逐渐有意识地使用以上倾听技巧,过程中专家与社工不断给予家长们支持与鼓励,通过正向反馈帮助家长积极地将这些倾听技巧运用在亲子互动中。
“点亮希望·助你远航”
淀山湖镇(淀山湖中心小学校、淀山湖中学)学校社工项目
为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来自昆山市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的常社工开展了“用心陪伴,与爱同行”主题亲子互动工作坊。在这场关于爱与理解的旅程中,家长与孩子成为彼此的观察者,发现日常被忽略的亲子瞬间,共同绘制关于爱的绚烂画卷。
在“你我知多少”环节,常社工邀请家长与孩子们分别写下双方的生日、好朋友的名字以及喜欢的水果。在参与活动的13组家庭中,仅有2组家庭完成了答案匹配,而其余的家长与孩子,面对这些问题时或踌躇迷茫,一时难以下笔;或自信作答,却与对方想法不一致。这些温馨却略带尴尬的剪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未被充分观察到的亲子“秘密”。常社工借此机会,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加深理解、增进彼此间认识的重要性,让爱与关怀的种子在每一次细微的观察中生根发芽。
在日常亲子互动中,除了对对方的观察不够细致外,有时也会忽视对自己的觉察与反思。为打破这一盲区,在家庭雕塑环节,常社工引导亲子进行身份互换,家长与孩子得以从对方的视角,清晰地审视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状态。当一位家长在体验过角色反转后,好奇地询问孩子“我平时真的这个样子吗?”,一场关于自我认知与亲子观察的深度对话就此开启。通过这场身份转换,不仅促进了亲子间的观察与理解,更引导家长进行自我体验与反思,帮助家长与孩子在相互理解与包容中,让家庭的纽带更加坚韧。
“点亮希望·助你远航”
千灯镇(石浦中学、亭林中学)学校社工项目
临近期末,对于初三年级学生家长来说,这个寒假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假期。随着中考的脚步临近,家长们的心情也跌宕起伏,在这段时期,如何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为孩子身心护航呢?针对这一问题,来自昆山汀斯公益发展中心的朱社工开展了“同心同行,共赢中考”主题家长工作坊活动,工作坊邀请专家老师为家长们开展考前动员讲座,旨在缓解家长们内心焦虑、助力家长们化身孩子背后的“神队友”,共同迎接中考挑战。
活动开始,专家收集了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互动时遇到的常见问题,譬如:“手机使用”“作业拖延”“不知道孩子青春期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因中考压力感到紧张”等,以上均为家长们现场反馈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表示,孩子们的种种行为背后,反映的是他们焦虑、紧张、害怕等多种复杂情绪。那么他们在害怕什么?害怕在考试中失利与挫败,游戏可以让他们暂时逃避即将到来的挑战,游戏还可以让他们体会成就感;作业拖延也是一个逃避表现,有些畏难,有些甚至害怕在完成后家长们会布置新的任务;追求新款名牌,是想表现自我,通过外部评价体现存在感……家长要做的,就是看到孩子们复杂情绪背后的成长需求,并给予他们安全感。家长们频频点头,纷纷通过记笔记、拍照等方式记录内容要点,表示“本次活动太实用了,围绕着平时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我收获很多,以后的生活中我愿意纠正我的问题,和孩子共同面对中考。”
活动收尾环节,专家指出,家长们主动调节自身比改变自己的孩子更加重要,作为家长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让自己感到焦虑、紧张、害怕的事情,家长们要分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调试自身状态,通过解压运动、欣赏音乐等方式稳定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加充分的助力。
“点亮希望·助你远航”
开发区(开发区实验学校、开发区青阳港学校)学校社工项目
作为沟通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自我表达是拉近家长与学生间关系的“钥匙”。来自昆山市阳光家庭互助中心的周社工邀请家庭教育规划师来校给初中生家长举办关于智慧型家长的沟通与表达的家长课堂,活动中青阳港学校的家长们化身夸夸团正式上线!
讲师邀请家长们三人成组,组内三人各自分别担任表达者、夸奖者和倾听者,表达者在组内用3分钟时间分享自己的优点或成功经验,夸奖者根据表达者的分享同样用3分钟进行夸奖与赞美,倾听者则负责倾听表达者与夸奖者的发言,结束后三人身份调换。
“夸夸”结束后,家长们反馈“当夸奖者的时候,第一次感受到3分钟这么久”,讲师随即表示“我们平常觉得夸奖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可是当我们实际夸奖时,我们好像在说完‘你好棒’‘你太厉害了’‘你真了不起’后就词穷了。其实在平常我们和孩子沟通时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夸奖,不吝夸奖,才能鼓励孩子们和我们说更多内心的想法。”
要注意的是:
夸奖不是一味的赞美:夸奖要以事实为依据,像“你是全世界最棒的!”这种表扬就过于浮夸,要做到言之有物,可以考虑使用“我信息”,“我信息”强调在沟通过程中,应以“我”作为表达的主体,真实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与经验,不对孩子作评价。
不要担心夸“飘”了:在活动过程中,有家长提问讲师“如果把孩子夸‘飘’了怎么办”,上述那种浮夸、虚假、不真实的夸奖当然会让孩子“飘”起来,但用“我信息”来表达,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行为被父母认可、被看到,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意,也会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夸奖不能有附加条件:诸如“你这次做的很好,下次继续”“你一直都是一个爱干净的孩子,所以你得把房间再打扫一遍”这种带有附加条件的夸奖,反而会起到负向作用。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迟迟不愿离去,与周社工分享自己在工作坊中的所感所得。“这个讲座讲得很细致,我能听得懂,我准备晚上回家就尝试使用学习到的夸奖技巧”。周社工亦就家长们的积极态度表示肯定与赞同,并热情邀请家长们继续参加后续的系列活动。
L(Listen,倾听)+O(Observe,观察)+V(Value,珍视)+E(Extol,夸奖)=LOVE,组成了亲子关系间“爱的方程式”,正面教养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作为家长和孩子的忠实好友,学校社工将陪伴着家长和孩子,共同书写每一个春夏秋冬,共同深度解码亲子关系“爱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