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已至,我们亦将再相逢——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建校70周年华诞的脚步愈发清晰,2024年11月8日,五湖四海的校友将齐聚校园,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温馨盛会,也是三十二中“越七秩·铸荣光”的生动诠释。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就请跟随我们的镜头,抢先一睹盛装的校园吧!
一步一景,诉说时光荏苒,
唯初心依旧!
{ 百花园 }
越七秩·铸荣光
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绿意盎然的“百花园”。春有花、秋结果,小小的一角里四时之景不同,却永远充满着昂扬的生机与活力。求知的道路上,同学们习惯于它的陪伴,“五自润泽 阳光人生”的理念与心态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三十二中人。
{ 恒园 }
越七秩·铸荣光
“恒园”得名来自校名“32”,在《易经》中“32卦”是“恒卦”,意为“持之以恒”,这与学校文化历史基因“工业文化”中“坚韧”契合。而景观雕塑名曰“悟·恒”,悟则明、恒则成,它的形状便由汉字“悟、 恒”的草书演变美化而成。
左边竖心旁形成的三立柱,代表学校“三校合并”,用心托起学生阳光未来;右边造型蕴藏“32"”,凸显“五”,呼应学校“五自教育”。
{ 三强园 }
越七秩·铸荣光
“三强园”系谐音“三墙园”,三面工业风设计装饰而成的墙,分别代表原嘉陵中学、双碑中学、三十二中,背面则是原三所学校的主要历史沿革,三校合并、强强联合。
正面印章分别为“家国情怀”、“坚韧品格”、“阳光心态”,是三十二中的育人目标。三面墙外型又似三本“线装书籍”,勉励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强志气、磨砺坚韧品格强意志、涵养阳光心态强身心。
{ 五自·百草园 }
越七秩·铸荣光
五自·百草园,原名百草园,始建于1954年,原址位于校园西南角的坡地,是集中草药种植采摘辨识、中草药文化体验、中草药知识科普于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时值建校70周年,学校确立了“五自教育”办学思想,并于此开辟新园地,取名五自·百草园,以赓续学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生动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坚韧品格、阳光心态的未来创造者。
{ 五自·创智工坊 }
越七秩·铸荣光
立足于沙磁文化和双碑工业底蕴,学校打造了这一集教学、实验、体验与展示于一体的工业劳动课程创新实践中心。
通过多样化的实验项目和互动展示区,学生对工业劳动的兴趣与创造力得以激发,其中还融入了地方工业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 三为书屋 }
越七秩·铸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三为书屋正是得名于此,读书为为学提供知识基础,为为事提供学力工具,为为人提供精神滋养。
全开放式的学生自主阅读空间则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舒适的学习环境,避免了资源闲置的问题,也为师生放松心情,分享经验,寻找情感共鸣提供了场所。
{ 校训墙 }
越七秩·铸荣光
学校践行“五自教育”,确立“五自立己 阳光达人”校训。通过“五自立己 阳光达人”的校训墙设计,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历史文化,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学校的独特魅力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师生精神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其时刻践行“五自立己 阳光达人”。
{ 寻美·非遗学习空间 }
越七秩·铸荣光
摆正模版,上墨、铺宣纸、拓印……每一个步骤学生们都屏气凝神、小心翼翼、细细涂画,感受古人的智慧,感受非遗“雕版拓印”之美。
磁器口江家瓷制作技艺自清朝康熙初年(公元1662年)沿袭至今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技艺传承体系,学校以“劳动+艺术”为主题进行传承与创新,开发32中学生文创产品,擦亮美育、劳育品牌,构建市区研学旅行基地。
学校还与沙坪坝区中医院密切合作,以沉浸式体验,生活化传承中医药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被评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
{ 体育器材学生自助区 }
越七秩·铸荣光
秉承“五自阳光人生”的办学理念,打造融合“德育、智育、劳动教育““三融”体艺特色,学校开设体育器材学生自助区。
这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资源,自主制定自助区管理条例,自主管理该区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目的。
{ 孔子游学图 }
越七秩·铸荣光
2000多年前,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开启了体验式教学的新篇章,成为我国研学旅行的奠基人。
近年来,我校响应区教委“寻根·行走的青春” 研学实践活动,秉承开放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步一景,诉说时光荏苒
唯初心依旧!
在三十二中人的努力与期待中
校园处处,蕴藏无限精彩
只待你的到来!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 新闻中心出品
来 源:党政办公室
编 辑:余婷
审 核:谢晨飞
终 审:张宇
投稿邮箱:29617209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