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聚焦国内机器人行业,深入剖析其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市场空间及投资机会,为投资者和行业关注者提供全面参考,核心内容涵盖产业发展态势、企业竞争格局、市场空间测算与零部件分析及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等方面。
产业发展态势
政策与资金推动: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工信部等发布指导意见,各地制定行动方案与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时间节点,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同时,众多产业联盟和投资基金成立,如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等汇聚多方力量,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形成 “资金 - 技术 - 产品” 闭环,加速产业发展。
企业融资活跃:2024 年初创企业融资数量显著增长,尽管总金额略有下降,但仍反映出行业热度。多家企业完成大额融资,如宇树科技获 10 亿元 B2 轮融资等,且企业多聚焦机器人整机方向,创始团队在运动控制、大模型研发等领域背景深厚。
应用场景与产品形态演变:机器人主要瞄准工业、家庭、泛通用三类下游场景,产品形态从非人形、类人形向双足人形发展。在工业场景应用潜力大,随着技术进步,C 端应用空间将逐步拓展。同时,上肢、下肢、视觉等硬件方案及模型路线、数据获取方式在不同企业间存在差异且尚未统一。
企业竞争格局
初创企业:智元、宇树、优必选、乐聚等 10 家企业各具特色。智元机器人创始团队实力强,融资迅速,全栈式布局,产品已实现量产;宇树科技从四足机器狗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自研,成本低且硬件强;优必选应用场景丰富,产品矩阵完善;乐聚从编程教育拓展,与华为合作紧密;普渡、傅利叶分别从配送、康复机器人领域拓展,硬件和量产能力出色;银河通用、星动纪元、众擎、千寻智能在细分方向如大模型、运动控制算法等领先。2024 年多家企业发布新机型,2025 年有望开启量产销售,部分企业预计年销量超千台。
互联网企业:多以投资、大模型研发和自研等方式参与人形机器人领域,重点关注软件端大模型。如华为盘古大模型领先,在机器人领域持续投入,与多方合作赋能产业;百度以文心大模型为依托,与优必选合作探索应用;阿里自研与投资并重,推动通义大模型在工业机器人落地;腾讯成立 Robotics X 实验室,发布多款机器人产品并投资相关企业;字节聚焦大模型研发,GR - 2 具身大模型取得进展;美团重金投资整机和大模型企业;小米自研 Cyber One 并融入自有生态。
整车企业:人形机器人与智能驾驶技术底层有共性,车企在应用端有天然优势,纷纷跨界布局。如小鹏、广汽、比亚迪等通过自研、投资或合作等方式参与,华为在智能驾驶研发人员和算力规模上国内领先,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延续优势。
市场空间测算与零部件分析
市场需求与空间测算:汽车、3C 行业有望率先实现机器人大量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将逐步拓展到其他制造业及服务业,预计 2030/2035 年机器人新增需求达 178/994 万台。从成本和市场发展趋势测算,2035 年大批量生产后,单体执行器价值量约 6 万元,旋转 / 线性执行器市场空间分别可达 2130/4031 亿元。
零部件分析:执行器环节核心竞争力包括性能、成本、响应速度和供应稳定性,当前企业注重模组采购,长期有望实现零部件自制。谐波减速器是旋转执行器的优选方案,国产份额逐渐上升;滚柱丝杠是线性执行器最佳选择,虽目前大规模应用受限,但未来有望随特斯拉量产带动成本降低而升级;灵巧手对机器人柔性至关重要,目前方案多样且处于研发验证阶段,远期空间广阔。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本公号新创智能交通技术AI服务,可扫码进入体验(或在后台私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