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与方法
我国出生人口数显著下降,面临超低生育挑战,促使开展人口研究。报告使用国家统计局及联合国相关数据,采用队列要素方法预测人口,设定中等(TFR = 1.05)、低(TFR = 0.72)、高(TFR = 1.31)三种生育方案及相应参数,且假设人口净迁移量为 0。
人口总量:在中等生育方案下,人口总量持续减少,2100 年降至 4.6 亿;低生育方案下减少更快,2100 年为 3.2 亿;高生育方案下减少速度减缓,2100 年为 5.9 亿。 出生人数: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数随之减少。中等生育方案下,2025 - 2050 年出生人数维持在一定区间后加速下降;低生育方案下降势更严峻,高生育方案有所缓解但仍下降。同时,育龄女性总量减少、生育年龄推迟,结婚对数创新低且初婚年龄推迟。 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规模和老龄化率加速上升,中等生育方案下 2055 年老龄人口达峰值 3.6 亿,2100 年老龄化率 39.8%。人口年龄中位数持续增长,老龄人口抚养比不断加重,死亡人口规模增加、死亡率上升,且各方案下死亡人口规模差异小但死亡率差异显著。 劳动人口:中等生育方案中,劳动人口规模加速减少,2025 - 2050 年减少约四分之一,2100 年降至 2.5 亿,年龄中位数上升。低生育方案下劳动人口减少更快、占比更低,高生育方案下情况相对较好。 人口金字塔:我国人口结构从稳定型向衰退型转变,低、中等生育方案下 2050 年出现倒金字塔结构,高生育方案下各年龄段人口规模相对均衡。 国际比较:与印度、美国等相比,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人口总量差距与印扩大、与美缩小,死亡率在 2100 年中等生育方案下高于其他国家。
日本:构建生育支持框架,如婚姻补助、提高生育补贴、补贴不孕治疗;完善托育制度;发展护理保险;推动退休年龄改革,促进高龄就业。 韩国:生育政策从 “计划” 转向 “鼓励”,鼓励结婚并提供住房支持,完善生育养育激励机制,建立老年人疗养保险和养老金体系,改革年金制度。
总结:不同生育方案下人口各项指标变化显著,低生育方案加剧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等问题,高生育方案可缓解部分压力。 政策建议:全面放开生育;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推行生育激励政策;重视婚育对经济的作用;加大教育投入;营造家庭友好型社会;做好人口监测预测;开展人口与经济、教育研究。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本公号新创智能交通技术AI服务,可扫码进入体验(或在后台私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