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整理大家的寻人信息,发现有不少听众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过“工人新村“。在新中国解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工人们的干劲儿十足,可是职工的住房条件却十分艰苦。要想彻底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必须依靠国家统一规划,于是“工人新村”应运而生。
从1952年起,天津先后建设了中山门、西南楼、吴家窑、丁字沽、王串场、唐家口、佟楼七片工人新村。每片工人新村的中央和四角,都预留了公共用地,建设了小医院、幼儿园、学校、合作社、电影院、俱乐部、浴池等配套设施,每个工人新区附近还有一个大公园,像尖山公园、中山公园、西沽公园、唐家口公园等。
本着“就近分配”的原则,职工的住房都距离单位很近,中午还能回家吃口热饭,休息会儿,非常方便。所以,很多人不仅是邻居,还是同事。一家需要帮助,全院都会热情伸手帮忙。在河北区王串场,政府还填平了一条臭水沟,建成了“金钟河大街”,不仅为职工盖了房子,还改善了自然环境。王串场工人新村1-12段属于铁路局,是铁路方面施工建设的,其他的像运输公司、搬运公司、邮政局、电业局、天津纺织机械厂、橡胶配件厂等都是统一建造的。
说起这些,老一辈的听众朋友是不是还记忆犹新?我们今天的寻找故事就从王串场工人新村说起,大家是否曾经住过王串场地区,或者拆迁后还迁回到了王串场?在收听过程中,如果您对我们的被找人有所了解的话,欢迎您积极提供线索:热线电话23511386,微信公众号《听萧然》。(牛建池通过生活广播《听萧然——寻找》节目寻找同学刘玉珠、杨连起)
(1966年欢送我班付小平等支边,师生们的合影。后一排右一是楊连起,后二排左三是刘玉珠,前排左四是牛建池)
牛建池,72岁,曾用名牛连冬,是小学五年级时候改的名字,要寻找1968年毕业于河北区富强道小学六年4班的两位同学刘玉珠和杨连起,他们从小学毕业已经失去联系58年了。
其中刘玉珠(女),72岁,和牛建池坐过同桌,住在王串场21段邮电宿舍,刘玉珠有一个姐姐。杨连起(男),也是72岁,曾住在王串场26段。牛建池说小学班里已经有20多名学生联系上了,每年都有聚会,大伙也都想早点找到这两位老同学,一起欢聚。
(热心听众陈金萍帮助王串场老邻居刘淑荣找到在美国生活的女同学毕洪祥)
前不久,我们在听众陈金萍和她同学毕凤祥的帮助下,帮助刘淑荣找到了在美国生活的同学毕洪祥。毕洪祥之前就住在王串场24段一排,刘淑荣住在二排,两人小学时候曾在一起上了两年,后来中学又成为了同学,两人关系很好。陈金萍也曾经住在王串场24段,也是就读于78中学,陈金萍和毕洪祥的弟弟毕凤祥是同学。就这样,陈金萍和毕凤祥一起帮着刘淑荣,联系上了在美国的毕洪祥。
这次我们又给陈金萍打个电话,看看能否通过原先住在王串场的老邻居老同学,帮助牛建池找找小学同学:
陈金萍说她曾经下乡在兵团的同学有住王串场26段的,而且78中学同年级也有不少住26段的同学,她马上帮我们去问。不一会儿,陈金萍打来电话说,让我们跟她的同学靳玉良打听情况。于是我们给这位靳先生拨打了电话:
接电话这会儿,靳玉良正在公园健身,所以背景声时不时地传来翩翩起舞的音乐声。靳玉良也是在王串场26段长大,他比杨连起小一岁,两人是楼前楼后的邻居,小时候还在一起玩过。
靳玉良回忆说,杨连起在26段一直住到结婚以后,但是1998年拆迁之后,他们两人也没再见过面,至今已经30多年了。至于住在21段邮电宿舍的刘玉珠,靳玉良表示由于相距较远,不认识这位被找人。至此两位被找人的寻找线索暂时中断了,我们给牛建池打个电话,跟他反馈下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