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益中学校的张紫怡同学
在本次“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
获得初中组亚军
践行“绿色宪法”,护航生态文明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西双版纳那群淘气出走的野生亚洲象,2021年,15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北上,游玩四个月后,在人类的帮助和指引下平安回到保护区。虽然这群象朋友会偷吃粮食、会误闯城市,给沿线的人们带来生活不变甚至不利影响,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来自人类的敌意和伤害,相反,沿途百姓给予它们无限的宽容和友好,当地政府为它们的调皮买单,网友们一直在默默守候,关注它们是否平安回家。我们看到的是人象和谐相处的温暖画面,是中国人民和政府“践行‘绿色宪法’,护航生态文明”的生动体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先后五次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对人民权利与时俱进地扩充和保障。2018年的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被历史性地写入宪法,这意味着宪法不仅要保障人与人的和谐共处,还要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普通老百姓守住绿水青山、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宪法保障。
在“绿色宪法”的引领下,不仅亚洲象外出遛弯有科学护航,而且蓝天、碧水、净土正在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标配”,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最新公报,全国3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85.5%,一到三类优良地表水质断面占89.4%,主要用水区域水环境质量,有96.5%全年均达标。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环境更好了,鸟儿们也更多了。
去年冬天,我参加了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考研学活动,在那里我看到了生态保护最生动真切的画面。
初入七里海湿地,道路两侧灌木深深、苇海茫茫,不时有鸟儿从头顶掠过,继续深入,远远望向苇海浅滩,只见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等举起望远镜仔细瞧,才发现原来有一大片银鸥、白鹭正在享受冬日暖阳,有的悠闲散步、有的戏水取乐,有的低头觅食,再仔细辨认,发现还有东方白鹳这样珍贵鸟儿的身影。短短半天,我记录了20余种、500多只鸟儿,广袤的湿地里,雁叫鹤鸣、群鸟欢飞,蔚为壮观。然而这个场景在十多年前是无法想象的,那时,人们为了围“海”养鱼、不仅将湿地“割据”,私搭乱建,而且肆意投放饵料,排放污水,结果无序开发导致湿地生态被严重破坏,水域面积不断萎缩,候鸟栖息地严重流失,种群数量明显下降。正是因为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化,‘绿色宪法’的根本保障,生态移民、土地流转、引水调蓄、生态修复、生物链恢复等科学管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了,而且在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储碳固碳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虽然成绩斐然,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退化等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我们面临的环境治理问题依然严峻。在宪法的引领和保障下,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减污染、低碳化等绿色方向转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深刻领悟宪法精神,认真学习生态科学理论,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不断书写生态文明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青春篇章。
本期内容由
天津生活广播
天津市教委法制处
共同制作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收听
工作日上午11点30分-12点30分
天津生活广播《法律与生活》节目
长按小程序码听直播听回放
-END-
新媒体编辑 | 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