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第四季度《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入规模1.3万亿美元,增速下降2%。2024年上半年,全球已公布跨境直接投资规模635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半导体和通讯行业是跨境投资流入主要领域。2024年上半年,流入美国FDI(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为1444亿美元,同比下降11.2%;2024年1-8月,流入中国FDI为818亿美元,同比下降31.5%。
展望四季度,FDI 流入大概率将延续分化态势。亚太主要制造业生产国 FDI 流入将有所增加,交通运输设备、半导体、电子设备、饮料和食品等领域将成为投资重点。地缘关系成为影响 FDI 流速和流向的关键要素,“中国+1”政策[1]对中国 FDI流入造成的压力凸显。
另外,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和产业目的,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壁垒增加。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实施了近3000项贸易限制措施,约为2015年5倍。2024年以来,更多经济体加入上调关税行列,特别是出台专门针对中国或意在打压自华进口产品的关税政策。美国宣布提高部分中国商品的301关税,并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多项产品加征关税。美国还联合墨西哥,对自墨进口且含有在中国、白俄罗斯、伊朗和俄罗斯冶炼或铸造成分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在美国带动下,加拿大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和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并计划进一步对电池和电池部件、半导体、太阳能产品和关键矿物等领域的中国产品加征新关税。欧盟发起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从2024年7月开始对自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并将在11月决定是否采取为期5年的最终关税措施。
全球关税上调趋势正快速蔓延。除发达经济体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高科技产品出口强化贸易限制措施外,部分新兴经济体也不断强化贸易保护政策。土耳其对自华进口电动车推出有条件豁免的附加关税措施;巴西恢复对进口电动汽车征税;墨西哥以“防止不公平竞争”、“保护本国企业”为由,上调钢、铝、纺织品、木材、塑料及其制品等544项商品最惠国关税;印度尼西亚亦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由,对鞋类、服装、纺织品、化妆品和陶瓷等消费品征收100%-200%保障性关税。这些产业都与生物制造产业息息相关,亟需各个企业尽早做好应对措施。
展望2024年四季度,亚太和欧美地区贸易表现将继续分化,全球贸易复苏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经济下滑风险上升、贸易需求下降,多国关税、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政策付诸实施,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贸易的负面影响加大等方面。
全球范围看,新的关税措施将对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造成扭曲,引发全球经济和供应链分裂。IMF测算,由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全球经济和供应链分裂,最高可能会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约7%,相当于减少了日本和德国GDP总和。
[1] “中国+1”政策(China plus one)是指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及其他商务成本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发生变化,跨国公司为了规避、分散单纯在中国投资的风险,把原本已在中国直接投资的一部分产能迁移至中国周边的第三方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劳动力资源充沛,生产成本远远低于中国。
END
关于华谷研究院
深圳市华谷致远生物科技与产业研究院(简称华谷研究院),是由研究院理事长梅永红倡议,国内生物经济头部企业华大集团、凯赛生物、碧桂园农业、北大荒集团和投资机构华大共赢共同发起成立,是我国第一所专门研究生物经济的民办非营利组织。
华谷研究院以“独立、客观、高质量”为核心价值,致力于通过严谨分析,集行业研判、数据分析、指数开发、专题研究、政策建议为一体,深度参与生物经济“产、学、研、资、用”各个环节。
华谷研究院立志成为中国生物经济行业的风向标,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之一,成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