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
《志愿军》是我看的国庆档第一部电影,结果开了一个很不妙的头。
电影的主线剧情是铁原狙击战,切入点是李默尹一家。电影一开始时,张子枫饰演的妹妹李晓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穿过爸爸李默尹,穿过未曾谋面的哥哥李想,飞到他们共同的家里。但一家三口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难得的团聚就要马上面临分别,三人先后奔赴铁原战场保家卫国。他们在战场上重逢又告别!老实讲,当我看到他们的相聚我已经猜到他们注定要生离死别,所有说好的以后都是提前立好的FLAG。
除了李默尹一家,还有很多支线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有叫人觉得感动的点以及自我成长的点。狂暴战神孙醒曾因全连的人死亡而患上战争失忆症,但肌肉记忆让他顷刻间解决打黑枪的敌人,再次参加战争也更加勇猛冲地更快!杨三弟曾是个没有经验不会开巴祖卡保险栓的新兵,但现在他能熟练用巴祖卡干掉坦克,近身肉搏也完全没问题,已经是一个百分百的战士了。吴本正为了造出最好最合适的武器坚持要去战争最前线调研。他从来没有因自己的身份而要求特殊对待,总是看到新式的武器就两眼发光。张孝恒以守护吴本正为使命。他一直都不理解吴本正想冲在最前线的想法,为此两人闹过不少矛盾。但最后他们两人合力开走美军的坦克,还重操炮兵旧业杀了几个敌人。杨传玉曾因害怕没有炸掉敌军的坦克,现在他豁出自己的生命,背起门板为其他人争取最后的机会,叫他们能打开大坝的水阀。
虽然如此,但电影确实有一些叫人觉得难以接受的地方。我一直不太理李晓的角色设定,好像她是这场战役中唯一的女兵。倘若没有女兵那为什么会有唯一的女兵,倘若有女兵为什么李晓是唯一的。而且,李晓的机动性好像很强,想出现在哪里就出现在哪里,服从不是她的天性。她没有自己的故事线,唯一的作用是作为李默尹和李想感情的承载物。
最不能接受的是电影没有展现出的东西。我们能以少胜多,以“小米加步枪”就抵挡住装备精良的敌人,创造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成功,靠的是战略是智谋是万众一心是不怕牺牲不怕苦不怕累。电影里看到了志愿军的优秀品质,但关于作战的谋略与大智慧似乎并没有多少,展现出的结果好像取胜仅仅是靠的人海战术,靠死亡铺就前进的道路。以至于每次看到老总们打电话给前线战士说,必须要守住铁原却不给方针和策略就觉得好像有点走偏,连带着彭总和傅崇碧的形象都觉得单薄又无力。
但是,我确实从这部戏感知到朱一龙的演技了。此前连着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好像都一般,但一下子在《志愿军2》中感受到他的魅力来。除去他立马横刀在自家院子里表演坐火车看到的大好河山那段有点尴尬之外,李想手忙脚乱地拿出口袋里的糖哄妹妹吃,李想艰难地舔了一口糖纸后将那朵带着美好味道的干花包进糖纸放进水里朝着祖国的方向飘去,这些场景都很贴形象,尤其是糖纸干花这一幕简直叫人心脏疼。
电影的最后,除了李晓和战神孙醒之外的所有人物都死了。可以预见,《志愿军3》(如果有的话)中,孙醒应该是绝对主角了。鉴于《志愿军2》孙醒和李晓已经有点粘乎劲儿来,第三部非常有可能将两人打包组成官方CP。谁叫孙醒有个最强外挂呢!
其实,此类型电影有先天优势。人们很容易将对历史的感情投射进电影中,将对历史人物的欣赏与敬佩转嫁到角色身上去,连带着对那些批评的声音带着反感与质疑。也因此有些微吐槽也很容易按下不表。但批评是为了更大的成功,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志愿军的雄武之姿。祝愿这个系列越来越好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