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千年交流史 ——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王延庆

创业   2024-09-13 15:55   甘肃  
观点无论大小,价值决定高度









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

与您相约    不见不散



早在公元前1000年,
中国就与非洲开始了
跨越数千公里的联系与交流。
从古至今,
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
始终保持着
和平 友好 平等的关系……


首播:周六21:25分

重播:周日23:11分


讲者介绍
‍‍‍‍‍‍‍‍‍‍‍‍‍
王延庆,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非洲史、冷战史领域的研究。出版专著《冷战在刚果:美国对刚果危机决策研究》。在《世界历史》《史学集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













开端

最早在公元前10世纪,中国与非洲特别是埃及之间就有了一条陆上的通道。中国的丝绸等一些产品开始能够抵达埃及,这是比较早的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沟通。

罗马帝国吞并了埃及以后,罗马与东方的贸易主要的产品就是来自于非洲。比如说像玻璃、琉璃、象牙、玳瑁还有香料、犀牛角等等。


公元前108年,罗马帝国向汉武帝赠送了我们现在图片当中看到的花蹄牛,实际上是产自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犀牛。这也是中国与非洲地区交往的最早的一种历史记载。

发展

到了唐宋时期,应该说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这种交流是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领域也是越来越广。唐朝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发展,对于中非之间的交流起了一个基础性的作用。

据史料统计,盛唐时期仅仅广州这一个地方,经常活跃着数万名来自于国外的商人

马文宽和孟凡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国古代瓷器在非洲的发现》当中提到,在非洲的17个国家,200多个地点发现了中国古瓷,散布地域广阔、数量惊人、种类丰富、延续的时间非常漫长。甚至还在非洲东非沿海发现了一些来自于宋代的钱币。

顶峰

“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派遣船队进行的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无疑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不仅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为中非之间的联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郑和宝船模型(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郑和航海图

据明史记载,大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以此来测算,大宝船长大概是75米,宽大概30米。当年哥伦布去发现美洲,横跨大西洋那艘船叫圣玛利亚号,它是长23.66米,宽7.84米,和郑和的宝船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郑和时期肯尼亚地区所献的麒麟

“据明史记载,在1441年的时候,当时的埃及向中国的王朝进献了一些当地的特产,在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文字记载了。一直到20世纪的50年代,随着亚非会议或者说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这种关系才再次真正地连接起来。
古代非洲与中国之间的这种交流,是独立国家的这种相对友好的平等的交流关系。这种文明交流是有益于双方、各取所长。丰富了自己的文明,丰富了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


更多精彩

关注甘肃卫视

《丝路大讲堂》



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
观点无论大小,价值决定高度。甘肃卫视电视演讲节目《丝路大讲堂》旨在和你分享有价值的观点,有思想的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