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厅:古镇老宅活化利用新灵感

旅行   2024-11-24 18:24   江苏  

苏州吴江,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其深厚的底蕴在510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得以彰显,其中建筑类文物比高达53%,串联起了江南水乡的文化脉络。


为进一步提升吴江区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水平,同时探索并推广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经验,苏州市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甄选了5项“‘吴’价之‘保’——吴江文保年度系列案例”,让这些文物建筑再次焕发生命力,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黎里镇位于吴江市东南部,唐末名为梨花村,南宋成集市。袁枚一首《黎里行》吟唱出了这座千年古镇静宜且低调的气质。


与多数江南小镇蜿蜒曲折的水文特征不同,太浦河以平直的姿态穿过黎里镇,一河隔两街,舟来楫往,沿岸廊檐相接,窄弄幽长,晴时不畏日照,雨时不必撑伞。



黎里的弄堂大都以姓氏命名,弄堂中的老宅多为明清建筑。李厅弄是黎里最长的弄堂,创新李厅的活化利用,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共建影视传播创作实践基地,以创作之新、传播之情探索新的业态发展,与古建多元共生。


每一段斑驳的墙沿都见证着古镇的历史记忆,每一条幽深街巷都记录着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李厅的新尝试不仅扩大了黎里古镇作为“纪录片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引领了文旅融合的新发展。




与其风雅诗意的名字一样,黎里古镇的各类古迹遗存与自然风貌交相辉映。宅院和弄堂倚河而建,古桥驳岸、河埠和缆船石也显露着水乡泽国的古朴温婉,柔中蓄劲,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弄堂是黎里的一大特色,有的是双弄相连,有的是明暗并排,更有弄中弄的复杂结构。古谚“暗可藏财”“步步高升”,弄堂深邃,凭借地势巧妙设计,不仅寓意祯祥,还具有防盗、泄水的实用性功能。


最长的李厅弄长达135.7米,一侧便是李厅。据《黎里志》记载,位于黎里镇浒泾街的李厅始建于清代康熙癸未年,坐北朝南五开间,纵深八进。李氏一向以耕读传家,李璜通过科举入仕,官运亨通,后因身体抱恙病故。李氏后人将“传经堂”更名为“易安堂",不求闻达但求平安。清末评弹深受民众欢迎,“易安堂”辟为易安书场。



青石覆,盆柱础,雕廊画柱,庭院深弄是李厅的代表性符号。1994年,李厅被列为市文物控制单位。



如今,李厅发展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创作实践基地,留存在建筑中的文脉基因在今天重新闪耀出时代的光芒,更成为了讲好水乡故事篇章的生动题材。




江南古镇众多,建筑风格相近,黎里开发的相对较晚,探索出一条适用于自身形态又能区别于其它古镇的道路便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文旅行业的兴盛繁荣,纪录片产业也呈多元化的态势发展。黎里镇选择这条小众赛道,无疑是充满质疑与挑战的。



经过不断地发掘和实践,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黎里镇打造出了一个集创作、运营于一体的纪录片产业基地,填补了我国纪录片产业集群的空白。


黎里镇拥有了自己的辨识度,把小众之路越走越宽。以文字记录,用影像留存,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营造更加多元的业态,形成差异化发展道路。



依托黎里古镇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资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在李厅创建了以影视传播、纪录片创作、江南古镇文化等为主题的影视传播创作实践基地。



李厅的活化利用,充分发挥了清华大学在优质师资、优秀学生上的优势。着眼于纪实影像的研究与创作,探索纪录片人才培养,纪录片产业化新路径。



结合李厅的尺度,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在李厅开发出了展览空间和办公生活空间两大板块。在8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展出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坊”学生以镜头记录的地方文化、社会发展和普通人的生活的纪录片片段,设置了宗教音乐、台戏(秦腔、川剧)、陕北说唱、皮影四大主题。同时,330平方米的办公生活空间也满足了会议、接待、景观艺术、文创展示等功能性需求。



常设展“在历史的边缘歌唱”非遗影像展,在广泛的收集、整理民间艺人所传承及创作、表演的唱词、剧本等作品后,以声音、现场表演、实物展陈等多媒体形式展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与新兴科技碰撞于江南古宅中鲜活再现,带给人们新的文旅体验。未来,李厅还将引入江南水乡展览,将苏州的非遗元素融入其中。


 ▲华州皮影戏黎里专场


随着黎里古镇的发展,作为非遗文化纪录者的李厅,也发挥了其空间功能的拓展,见证了新生态主题论坛、非遗绝技的倾情献演等高品质活动,不仅丰富了纪录片产业园的内容,也推动了古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黎里另辟蹊径,始终走在创新前沿。不断为古镇加入文旅、研学等概念,拓宽纪录片产业化探索的矩阵。李厅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成功案例也激发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主理人的入驻,高校和行业协会的支持。



文艺创作如古宅建筑和非遗技艺一般,渗透小镇的肌理,成为黎里的特色文化IP,让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为古镇老宅的活化利用注入了新灵感。



来源:吴江文体广旅


热烈欢迎广大读者投稿

投稿邮箱:3065995836@qq.com

黎里古镇旅游
黎里古镇旅游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