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家庭里,越是话少的父母,越容易与子女保持亲密关系;总是喋喋不休的,反而容易被疏远

文摘   2024-11-21 06:55   湖南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父母总喜欢对子女说个不停,恨不得什么都要插一脚?

前段时间我回老家,跟几个老朋友聚餐。席间大家难免谈起了子女的话题。

老王跟我吐槽说,他家闺女刚参加工作,他就天天念叨:工作要认真,别迟到早退;跟同事要好好相处,遇事多忍让;工资拿到手了要给爸妈存点儿……一天到晚嘴就没停过。

闺女烦得要命:爸,您能消停会儿吗?您也不嫌累。老王一脸委屈:我这不都是为你好嘛!

坐我旁边的赵大姐笑着说:这孩子大了,有些事儿还是让她自己摸索吧。你看我家儿子,从小到大我就没怎么操心。现在在外地工作,一个月也就通个两三次电话。可每次他回家,咱娘俩还是跟往常一样亲。

大家听了都若有所思。是啊,现在父母对孩子是真操碎了心。可在孩子看来,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聒噪了呢?

其实,我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有个朋友,从小到大父母就特别唠叨。上学的时候,什么好好学习不要早恋的话没少说。工作以后,又是工资别乱花对象什么时候带回家的叮嘱。现在都三十多了,电话里还免不了一番教诲。

这哥们跟我吐槽:我爸妈就没消停过。一天到晚说个没完,搞得跟训话一样。时间长了,我都不太愿意跟他们聊天了。

反观我另一个发小,从小父母就很少管他。上学成绩不好,老两口也不怎么说;大学念完出来工作,更是随他自己去奋斗。可你别说,这小子现在事业不错,跟父母的关系也特别亲密。

这是为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少说两句。

我们常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纽带。可很多时候,正是父母过于操心,反而无形中划开了一道隔阂。

孩子渴望父母的关爱,但更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适度的叮嘱是爱,过度的唠叨却是负担。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给远在他乡的女儿写信,信的开头是:亲爱的女儿,最近你很少给家里写信了,妈妈很挂念你。但我相信你在外地一定过得很好,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什么时候有空就回信跟妈妈聊聊天吧,妈妈会耐心等你的。

看到这里,女儿泪如泉涌。她意识到,自己总是抱怨父母的啰嗦,却从未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体谅他们的不易。一番叮嘱背后,是掩饰不住的牵挂;一次次唠叨里,是割舍不下的爱。

所以啊,做父母的不妨学着换位思考。有时候,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给自己少一些焦虑,反而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正如赵大姐所说,孩子终究要独立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在TA困惑的时候给予支持,在TA迷茫的时候点亮方向。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指手画脚,更不是没完没了地说教。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学会放手的过程。有些话不必说得太满,有些爱不必做得太足。给彼此一些空间,给生活一些留白,反而更容易收获一份亲密。

这就是我最近的一点儿感悟。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不妨在评论区跟大家聊聊。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孩子;也愿所有的子女,都能换位思考去体谅父母。唯有如此,才能让爱久久流淌,让亲情天长地久。

一游闲话
洞察职场人际,理解职场本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