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来到“低电量”状态,青年人要卷向何方?

文化   2024-09-14 18:00   北京  

“没电了”,

越来越多人的身心写照


社交媒体今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中国人一生都处在关键转折期”,熬过关键的升学期、毕业期、职业期、待业期、亲密关系期、家庭磨合期,跨过无数场人生的测验、争先恐后的竞赛、社会节律的催促之后,高歌猛进的青年和中年们在收获奖励之前,于常年的多方夹击之间已经率先感受到了疲倦。


当我们来到三十岁和四十岁,发现二十岁出头的热切、渴望,全副身心地投入喜爱的事物,高能量地向世界交付自己并坚信永远可以高能量的状态,竟是一种年轻特有的天分,有保鲜期,也会在不期然间消退。


偶然间发现步履沉重的一天,偶然间发现食欲锐减的一天,偶然间发现自己的角色是被社会文化鼓吹的“人生模版”复刻出来的一员,偶然间发现追赶某个事物的动力是出于恐惧而非出于喜爱,偶然间发现在不断平衡利害、不断劝服自己“留在牌桌上”的过程里却终于察觉心灵在负隅抵抗时,人生就这么来到“低电量”时代。


越来越多当代人,正在经历“低电量”状态


每一个“没电了”的人会发现,就连努力、起心动念的欲望、为一件事感到雀跃的体验,在人生里,也是有窗口期的。而年轻时的“一往无前”和“ALL IN”的哲学不再有效,在低电量模式里,新的生存哲学不得不接替,“苟住”“凑合”“回收电量”“最低限度地耗能”“守成大于探新”“安宁比兴奋更让人渴望”——一切都化作了社交媒体里满屏的“性价比”呼声:去哪里留学性价比更高?到什么行业性价比更高?在一线城市安身立命还是到小镇生活性价比更高?在加班和家庭无法两全时,如何选择性价比更高?辞职休息恢复身心健康和继续在OKR里卷出一个天威难测的绩效分数,哪个性价比更高?向外踏出一步的用力和在原有的环境里消耗,哪个更不会让自己力竭?生活质量和心灵质量,哪个更加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这一对人生课题如影随形,而电量已经过半,还能卷向何方?


点击观看 Lexus X 三联《活出心态度》



“低电量”状态,

才得以和自己坦诚相见


在心理学里,“低电量”是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一个拨开外界评价体系、社会赋予的价值排序、被安排的人生必答考卷之后,重新思考和理解自己究竟厌恶什么、喜欢什么、愿意获得何种生命体验的契机。


陈华椋是在2018年陷入“低电量”状态的。那时他每年有300多天都出差,和孩子的见面往往通过视频,错过了绝大多数的成长时刻,无法在孩子生病时陪伴和安慰。每次挂断电话后,想家,难过,遗憾,巨大的情绪会奔袭而来。回头一看,全家出游时欢声笑语的后车座空空如也。一边是喜欢的工作,步步积累,弃之可惜,一边是出差路上,难以化解的情绪的消沉和低迷。两种力量相抗之下,对工作和事业向来冲劲很足的陈华椋也渐渐提不起力气。


现在是全职爸爸的小陈,之前和孩子总是聚少离多


他隐隐感到,对事业“没电”的原因在于他和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需求背道而驰。头脑会构造出“应该”“必须”“最高性价比”的目标,但感觉却很难说谎和掩藏。而人生里最珍视的事往往就潜在最真诚的感知系统里,“没电”也许是一个将人拉回诚实面对自己的信号。


通过创业者这个身份认识简里里的人,或许不会想到她从小就希望和其他人看起来一样,不离经叛道,也不显得突兀,惹人眼光。在不断“跳级”的成长过程里,简里里很小就提早进入了社会时钟,和比自己大三四岁的学生在同一个班里,在体格、心理、年龄上都比“同辈”更小,一直都在被“看中”,被老师作为激励他人的刻度,也承受着同学的不甘情绪,整个成长期她都极力想弥合这种差距,不得不付出更多努力,提前学习成长的规则、场域的运行、快速变化的情绪,让自己看起来与他人步伐一致。


创业者简里里,也曾被困在“社会时钟”里


大学时读的心理学专业和前两份工作,都和简里里的家庭教育相关,大学老师这个工作更是完美契合了家庭对她的期待。但在学校工作时,她一直被不适的感觉包围,“那时这些感觉都被定义为我有问题,是我适应得不够好。”从小到大,她就在一个轨道上奔跑,找到好的工作后,她本以为会迎来更广大的生活,因为母亲给她的教育向来是“你是要去远方的,要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学更多的东西。”


但是“好像我学了这么多,世界大门终于向我敞开了,我跳进去后,却是一个特别窄小的胡同,所有的声音都告诉你,不要瞎想,不要折腾,现在的任务就是结婚、生孩子。2007年左右,互联网发展很快,我感觉外面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世界,却被困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在学校里,除了碰到保洁阿姨和学生,她都是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历经了“到底是环境的错还是我的错”的频繁交战后,她意识到,“我在这里被期待完成的人生目标,不是我想要的。”她开始在车里久坐,拖延着不去做很多逛街、赴约等“不必须”的事,享受在车里神游的时刻——也是重新看清自己内在需求的时刻。


感觉自己被困住的简里里,开始在车里久坐


蔡中豪的车里摆放着各种拍卖图录、书籍,他是个艺术品拍卖师,不断穿越在城市里。上一秒若还浑身疲倦,下一秒上台后就要精神焕发,用力构造出一副生命力旺盛的表情,他将拍卖工作比作一种表演,得尽力,得让观众们看到自己的投入。


拍卖场上高朋满座。委托席、打电话的同事,观众,前区、中区、后区、左边、右边,蔡中豪得把每个地方都顾得住。只要有客人在场内举牌子,余光就得立即看到,在瞬间内指引对方出价。在这个过程中,拍卖师眼观六路,练出不啻于运动员的最迅速的反应,不能有丝毫懈怠。


拍卖师蔡中豪在工作中需要时刻做出反应


这工作有时也会让他言不由衷,总得曲折委婉地和客户磨合藏品的价值,语言要恰到好处,不能说得太多,也不能说得太少。可他一直喜欢的就是直来直去,重复的迂回、欲言又止让他压抑、憋屈、难以舒展。他又是完美主义者,工作里一次微小的疏漏,就会让他如载千斤,难以忘却。哪怕是跟客户沟通,他也会提前在笔记本上列出话术,暗暗演练,“这么说了对方要生气,那样说绝对得揍我”,总之每条都不够完美,惹得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拍卖的准备时间通常很紧张,要迅速对艺术品了如指掌。上场后一拍就是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聚精会神让蔡中豪下了台就瞬时“放空”。“低电量”状态下,他根本没力气用筷子夹菜,多睁下眼睛都难受。但台下10%的电量,到了台上,还是得切换成百分百的满格电量。


每到电量变红的时候,他就会开上车,往城市相反的地方绝尘而去。他的车可以分割成两个空间,前座放的是拍卖资料,后备箱则满是钓具和渔具。对他而言,车是很重要的一个存在,空间一转换,从城市到了溪水之畔,离开应接不暇的工作,蔡中豪就能回到他热爱的钓鱼生活,天地也变了。“很多钓鱼人都说,无论你头一天晚上多晚睡,只要是第二天去钓鱼,永远就满血。”


蔡中豪用钓鱼恢复能量


鱼从不迂回曲折,自然向来很直接坦荡,涉水时流淌的凉意“是自然的力量”,一草一木让他瞬间活过来,钓鱼成了他的充电时刻。心情最抑郁那一年,也是他钓鱼最频繁的一年。他那时发觉,“对我而言,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去钓鱼,去户外。”


从二十岁漫行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的人会知道,生命永远不会是满格电量。低电量状态会像一个陌生人一样在日积月累后突然造访,但这也意味着,生命需要认识到曾忽略的、漠视的、未曾见过的、更丰富的可能。在轨道上,一味高速奔跑可能并非长久之道。速度降下来时,人才能看到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低电量并非单纯的低谷,也许是一个学习应对人生不同模式、理解自己不同需求的起点。



凡事都考虑“性价比”的时代,

正是追求“心价比”的时机


最近几年,每个人对社会的变化都会有相似的体感——不仅各行各业在苦卷“性价比”,对价格更加敏感,个人对于每个微小的决策和选择,也都在尽可能追求“性价比”,自嘲“消费降级”“糊弄文学”。


照社会的评价体系来看,陈华椋继续在职场里积累经验,性价比很高,简里里在2007年凭借大学老师的身份留在体制里和人相亲结婚,性价比很高。但是在“性能/价格”的性价比粗暴公式里,内心需求的价值却很难衡量。回头看过往的低电量时刻,他们借此看清了自己真正所求,在追求“性价比”的时代,认定并坚持了内心的价值所属,做出了“心价比”的选择。


有时候,人生的破局方法往往和普遍趋同的常识相反。人生的许多课题并非像买一件商品那样,用价格和性能的比率,就能作出最佳的决定。


小陈的“心价比”选择,是更好地成为一名爸爸


在看清内心之前,焦虑、耗能、彷徨、低电量往往是一种必要的准备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陈华椋都在焦虑要不要离职陪伴家庭,写下“十个担心”:担心自己变懒、担心父母不理解、担心爱人负担更重、担心在朋友圈被特别看待、担心陪伴方式不正确让孩子由爱生恨、担心孩子妈妈霸权、担心朋友越来越少......几年过去,这些事几乎都没有发生。他的车终于不再是形单影只的、唯有他一个乘客。儿子喜欢户外和昆虫,他的车就成了移动的观测站,在车上搭一个电源,借着灯釉的光,一家人可以在云南、海口的夜晚里捕获蟋蟀和甲虫。照顾孩子让他手忙脚乱、小心翼翼,但是车慢慢地开,女儿在车上渐渐睡去,也让陈华椋感到安宁。车开得越远,接触的自然越多,给到的鼓励越多,“喜欢蜗牛的时候,就带他去田里找,去草地里找”,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就越来越广阔丰富。陈华椋对路的理解也不再只是出差途经的过程,而是和家人们共度的、期待奔赴的风景。


和孩子们共度时光,给予了小陈“电量”


从零陪伴到全职陪伴,陈华椋觉得,能够陪着孩子走更多更远的路,对他来说是最有心价比的选择。人做真正动心的选择时,才会真正有动力,电量才会更愿意回到身体。


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非常局促和狭小的空间里时,简里里努力尝试抓住任何一个可以改变生活的机会。当大脑每天都浸淫在“要在既定道路里脱轨了”的声音里时,她参加了一门创业课程,全班40个人,没有一个是在这样的轨道上生活,“人生如果该按照‘靠谱’的标准来,他们脱轨得比我远多了,应该比我更如丧考妣,每天趴在被窝里哭才对,但他们每天都在狂欢。”简里里的心态就是从那时转变的。


她开始在心理咨询领域创业,有了自己的咨询室,这是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的开端。给别人做咨询时,她要开车从家出发,经过一个长长的隧道,到达工作室。这是她上班的路,也是回家的路。每次驾驶车穿越隧道,她都充满了幸福感——从过去的“性价比”轨道里逃脱出来,来到她更青睐的、与人深度交流的新世界。面对来访,她听到的、见到的都是真诚的对话和真挚的感受,有脆弱的部分,也有深具力量和韧性之处。“当你有机会和人类这些情感坦诚工作时,是一个特别幸福的旅程,就像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一些关于你自己的秘密,所以每次过那个隧道也很像一个仪式。开车渡过隧道,进入一种无人之境。”


写出自己的人生脚本,是简里里的“心价比”的选择


咨询让她看到了生命的真实和珍贵的情感,也让她重新理解了自己和身边的人、成长的经历、周围的文化,理解了人生的前25年到底经历了什么,自己到底想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构建什么样的生活。她说自己做出了最有心价比的选择,“与其追求社会希望的既定脚本,不如写出自己的人生脚本”。


在拍卖师的主业之外,蔡中豪有另一个名号,路亚竞技钓手。和枯坐整天的“钓鱼佬”们不同,路亚钓手们需要沿着水系步行很远,不断地抛投、控饵,鱼漂沉沉浮浮,试探水下世界。学路亚时,他还在上学。等到真正工作后,钓鱼成了非常解压的运动。“一旦走到自然中,你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来到了一个完全可以卸下包袱、伪装,很放松的状态。融入到自然里头,快乐会被无限放大。”和工作时为拍卖任务感到焦虑不同,钓鱼时,他的心情非常放松,将思考放在钓鱼时和自己的博弈里,而不是将精力放在鱼获上,“无论什么鱼咬我的钩,都是上天的恩赐。”


蔡中豪的“心价比”选择,是逃离日常去“冒险”


蔡中豪的钓鱼经历有时像一种不畏路远的冒险。钓鱼对车的性能要求不低,大山里常出没没有导航的路,陷车、爆胎,需要自己去刨坑,找树和绞盘救回来。钓鱼人既要会越野,也要会溯溪,懂得徒步、攀岩、绳索速降。去川西溪流里钓一种叫远东白斑红点鲑的野生鱼,路特别不好开,蔡中豪用卫星地图一点点找路。翻过了好几个垭口,穿过了好些涉水路面后,眼前的云雾突然散开了,“仙境一样,巨漂亮”。整个峡谷被晨光的丁达尔效应染上,金灿灿的,河水泛着柔光,让他想起了国外的风景胜地。


十几年间,他因为钓鱼开车踏足了很多地方,“那些地方真的特别美丽,能够看到普通人难以看到的风景。”从城市开往户外时,疲惫感和紧张感随着路边的绿色树荫越来越多,车窗外的流水声音越来越近,慢慢放松下来。尽管工作让他辛苦,钓鱼却是他从未放弃过的事。“人生是一瓶水,由不同的部分组成。城市的部分我们不能舍弃,但是一旦有机会能够走向户外,在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生活状态之间转化,也很好玩。”


钓鱼是蔡中豪的精神补剂


没有人能一直处于最好的满电状态,钓鱼却是蔡中豪的精神补剂。人在都市里起床时,一般都还困倦,但一到户外,空气都像充满能量,精神抖擞,恨不得赶紧冲到水边抛出第一竿,因为光线还没完全升起时,鱼是最好钓的。对他来说,钓鱼是一种跟自然共融的过程。“连水流都是有灵气的,你到了那里感觉像给自己充电一样。”


切换角色、补充电量,享受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是蔡中豪在人生中逐渐学会的。既能在城市拍卖场里成长得更加职业,满足生存的需要,也懂得在高压中寻找内心的出口,给自己停歇和安宁的机会。他觉得,遵从本心,奔赴精妙的奇妙探险,比做一个成功的群居动物更有“心价比”。


在追求“性价比”的时代,许多人已经尝试过被外界的准则、轨道、“关键期”考核的人生,不断打卡每一项“未尽事项”,被社会文化和他人的话语卷得电量耗尽。当周围的声音褪尽,外耗的能量回归到自身,妥协和将就的杂音消弭,真正浮出水面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最珍视的内心价值——到了电量所剩不多的时候,你情愿将它们用在何处?凡事都考虑“性价比”的时代,或许正是追求“心价比”,活出“心态度”的好时机。


追求“心价比”,是去找寻并坚持心中认为有价值的事物


在重新面对选择、面对自我的途中,雷克萨斯陪伴着每个曾面临低电量状态的人,一步步和真正的自己握手,找寻并坚持心中认为有价值的事物,走出低电量时刻,成为一个更为丰富、更理解自己和人生、更新的自己。


从无数人曾经历和正经历“低电量”的生命体验里,雷克萨斯NX看到心之所向的珍贵,峰回路转的晨光,提出“心价比”的概念——并非一味卷低价而忽略品质与服务,NX更希望为用户带来:倾心的品质、动心的体验、贴心的服务和安心的科技。


这样全心的满足和愉悦,不囿于某种蜂拥的社会浪潮,也不囿于既定的限制和标准,更不囿于“性能/价格”的简略公式。陪伴每一个简里里穿越隧道,去更心之所向的世界,陪伴每一个陈华椋去观测星夜里昆虫的动向和家人的好梦,陪伴每一个蔡中豪在晨光熹微时抛起第一杆,陪伴每一个低电量时刻不知所措和倍感陌生孤独的人生主角,等候真正的内心感受苏醒,重新处理自己和世界更进一步的关系,摒弃外在的评价标准,找到自己内心对自我的肯定和奖励,享受人生下一阶段的赤忱和雀跃的权利。


真正动心的,才是真正轻盈的。拨云散雾后,活出心态度。这正是“心价比”的意义。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作者丨应文

设计排版丨熊清

图片来源丨雷克萨斯 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