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吃喝事,就在三联生活市集---
快过年了。过元旦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暖冬,阳光固执地一日又一日暖洋洋地撒在身上,初冬与深冬的界限被模糊,人也仍旧一天又一天的埋头在案几文件堆里。有一天忽然发现,办公室的门被贴上了抓走葫芦娃爷爷的蛇精,蛇精捧着法宝如意,红底黑墨的画,左边写着“如意如意顺我心意”的咒语。
“如意如意顺我心意”,舌头抵着牙齿呢喃着念出声来。咒语的另一端,是二十几年前的冬天。《葫芦娃》当然是一群小朋友一起看的,那时候刚刚有了彩色电视,屏幕小小的,但看得比现在的大电视津津有味多了。那时候手里抱着什么在啃来着,思索了片刻,是枣糕。
可能是今年阳光太暖,也可能突然有点疲惫,总之,嘴巴里馋起童年的枣糕来。
几天后枣糕到了办公室,还是朴朴素素的一个大方块,和绵绵的回忆一样松软香甜。微波炉里一打,立马在热气里蓬松起来,但是比起小时候记忆里“红枣味的大海绵”多了核桃之类的坚果,更丰富,也更夯实。咬上一口,冷风、蓑草通通退去,只留下让人心安的质朴枣香和萦绕心间的温暖旧时光。这味道,怎么吃都不会腻。
枣糕的做法并不复杂。老式的枣糕是酵糟发面,夹枣蒸熟的,现在的枣糕有很多用的烤制。古早点心喷香的秘密,无非就是用料上用心,因而即便做法变化,好吃的枣糕配料依然没有什么大变化。去核的红枣、鸡蛋、小麦粉、老红糖、剥好的核桃仁,蓬松是因为打发的鸡蛋,好吃则仰仗香甜的红枣和脆香核桃。
除了枣糕,山西的烙糕子、塞北的农家黄米糕,也都是很典型的北方糕点,朴素、实在、管饱,带着碳水的基因。
枣糕常有,但更丰富的点心匣子就得到了年节才能有。现在仍旧记得,我奶奶有一个顶珍贵的三层匣子,通体乌黑,上面用金红漆描画着一枝腊梅。平素里用布包着放在红木衣橱顶上,等到年节才会请下来,清理干净,然后一格格填满萨其马、鸡蛋糕、凤梨酥、牛轧糖、花生糖之类。
之前看过周作人写南北点心,讲说“北方的点心是常食的性质,南方的则是闲食”。南北之分到后来又有了京津、粤潮、苏沪三大流派:京津点心重油轻糖,以各色饽饽为代表,宫廷御点“八大件儿”最出名;粤潮点心重糖重油,叉烧包、蛋挞煎、翻砂芋之类,甜咸皆有;苏沪点心重时令,吃的精致,出名有的蟹壳黄、定胜糕、梅花糕一应。但其实到我童年,90年代,南北方的点心早已经互通有无,千百般花样层出不穷。
奶奶点心匣子里常有的萨其马、鸡蛋糕是京津派系的。沙琪玛是音译,满语写作“sacima”,也有人叫它萨其马、赛利马,直译下来是“切开”、“切开的糕点”。吃起来酥松,还有点粘牙,小口小口啃着,能直从嘴巴甜到心尖。在零食匮乏、甜味缺失的童年时光,每每吃到最后,还会认真的舔干净被沾的黏糊的手指尖。
作为粮、油、糖为主角的糖油混合物,萨其马注定了招小朋友喜欢。
软乎乎的鸡蛋糕还有个名字,叫槽子糕。《清稗类钞》道:“京人讳‘蛋’字,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因故曾用槽子糕的名字。面粉、白糖、香料加鸡蛋就是所有的配料,模子里烤成棕红微黄的小圆饼,就是喷香的鸡蛋糕。
至于鸡蛋糕的来历,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相传是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偏爱的早膳小糕点,御膳房精制,专供宫廷,妥妥的糕中精品。
奶奶点心匣子里的凤梨酥,则是台式点心。和北方糕点全然不同的果香和微酸,夹杂着丝丝入扣的甜裹在酥酥的皮儿里,几乎打开了幼年的我对糕点的全新想象。
儿时,点心是年节限定的花哨。汪曾祺在《炒米和焦屑》里写,“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如今一想到要过年,第一反应依然是赶紧准备点儿点心、坚果。虽说这两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总还有些事情值得期待,比如过年的烟花爆竹,比如饱食昏睡,再比如瓜子花生、和茶余饭后的点心。
我的办公桌上有一盆水仙,现在还是葱绿的一捧,但我知道过不了半月,它就会开出翩然的黄色的花。那时候我也将回到老家,嗑着瓜子、吃着点心,喝着茶。
/ 三联生活市集 年货推荐 /
点心,老式传统才好吃!
手作枣糕2斤装 现做现发 无添加剂
配料干净 松软香甜 独立包装
老式手作糕点小集 真材实料 无添加剂
内含萨其马、山楂酥饼、
黑芝麻核桃酥、开心果酥饼、凤梨酥、
宋式糕点伴手礼 内含龙井茶糕、八珍糕、
佛手云糕、核桃桂花酥等传统糕点
三联生活市集 年货节满赠进行中
👇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
--- 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
↓ 与三联同行 再走景德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