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2.0时代要来了!
财富
2025-01-22 15:40
天津
周二凌晨,全球迎来特朗普2.0时代,一块巨石落地了,千千万万颗小石头却飘起来了。特朗普总是不按常理出牌,我们在2025年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美国会不会再通胀,美联储还降不降息,和中国的关系会有什么变化?如果你简单地按照1.0时代按图索骥,估计很难得到想要的答案,甚至南辕北辙。未来4年,我觉得与其陷入宏大叙事里面,不如把握眼下能把握的,积极应对。站在当下来看,红利和科技大概率是今年资本市场的主线,放眼全球,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是最确定的大方向。就在昨晚,特朗普宣布,OpenAI将和软银、甲骨文共同创办一家合资公司,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大力建设AI基础设施。我们AI相关的个股像芯原股份、寒武纪、澜起科技等今天也是逆势上涨。这些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人把它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还要多留点时间来验证,但是AI确实在催生很多新的需求,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这几年,人工智能就像过去的蒸汽机、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那样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帮你收集材料、撰写文案、生成图片视频,生活中帮你翻译、记录、打扫,驾驶中帮你自动计划路线、甚至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正如当初的智能手机一般,在潜移默化中,变成日常的一部分。而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自己的里程碑。用SAKANA AI的创始人伊藤莲的话说,2023年是对生成式AI喊“哇”的一年,2024年是对大语言模型喊“哇”的一年,2025年将会是对人工智能体(Agentic AI)喊“哇”的一年。也就是说,2025年或许是Agentic AI的元年。人工智能体是什么东西呢?在上一篇讲人工智能的文章里面我们提过的“刘邦智能体”只是比较初级的形态。未来它能够感知环境、自主规划、进行决策和执行动作以实现目标的智能体,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适应性等基本特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在他的家里和战衣里面就集成了一个人工智能助手贾维斯(J.A.R.V.I.S),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有自己的AI管家,科幻照进现实。周一的时候,有消息传出OpenAI将在未来几周宣布一项重大突破,推出能够执行复杂人类任务的“博士级别”超级代理(super-agents)。它可能将生成式AI从一种有趣的工具转变为真正的劳动力替代品。OpenAI的CEO奥特曼之前就讲过,“到2025年,我们可能会看到第一批‘人工智能体’加入劳动力队伍,并极大地改变公司的产出。”国内在人工智能这块也是踩着飞轮往前赶。大的如字节跳动、阿里、腾讯、华为、百度都在加速布局,使其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重要业务板块。小的如智谱、DeepSeek等初创公司时不时给你惊喜。周一下午,DeepSeek的创始人还参加了总理座谈会并发言。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1月13日,美国BIS发布《人工智能扩散框架》对满足特定性能参数的先进计算集成电路实施全球许可证要求和算力配额,同时将训练计算量超过阈值的闭源AI模型的权重参数也纳入管控范围。1月15日,BIS发布芯片管制新规,扩大中国企业海外流片的限制范围,扩大对HBM技术出口管控,并对芯片制造商为中国大陆企业代工时的尽职调查做出更严苛的要求。换句话说,美国半导体禁令再升级,重点打击的就是我们AI领域。他们的层层加码,短期对于我们AI算力建设和大模型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长期来看只会让我们不断向前,拥有真正自主可控的国产替代产品。周一的时候,还看到条新闻,国家大基金三期等成立AI产投基金合伙企业,出资额600.6亿元。我们国家资金的扶持也正在向人工智能领域倾斜。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讲到,人工智能产业可以比作三层宝塔: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包括支撑整个AI运转的算力硬件和海量数据;中间层则是智能的“大脑”,由各类大模型和数据服务构成;最上层是直接服务用户的各类应用和场景落地。如今,在竞争之下,我们宝塔的底座以及中间层被进一步卡了脖子。短期是有点难受,但长期来说反而让人工智能领域的国产替代不断加速推进。对于这些领域,我们投资者的第一反应会落到科创板上。因为它从创立之初,集中力量支持“硬科技”企业便是其使命,六大产业中排在首位的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不过,新兴行业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直接投公司还是有比较高的门槛,通过专注于这一领域的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来参与,会是更好的抓手。其跟踪的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简称科创AI,950180.CSI),正是为了反映相关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而编制。它全面覆盖了硬件、软件和应用三大板块,包括提供基础资源的专用计算芯片、高性能计算机等,提供技术支持的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视觉、语音语义识别等,以及应用领域的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穿戴等。相比其他两个人工智能指数而言,电子(半导体)占据科创AI指数权重的半壁江山。从前十大成分股来看,在电子行业中,有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设计、提供云端和边缘端的AI处理器的寒武纪;有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澜起科技、晶晨股份、复旦微电等;也专注于智能音频SoC芯片的研发和销售的恒玄科技;还有提供半导体IP授权和服务的芯原股份。在应用端,有金山办公,大家可能有用过WPS的AI助手;还有石头科技,在CES2025上推出搭载行业首创具有五轴折叠仿生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科创AI指数聚焦龙头的同时,兼顾了软硬件配置,相比同类型指数来说,它的进攻性更强,近一年的指数表现也体现出其进攻性优势。因此,在人工智能大发展这一主线下,国产替代进一步加速,科创AI有望更多受益。就像开头所说,当前市场还看不到不确定性下降的迹象,与其陷在自上而下的焦虑中,不如自下而上去抓住相对确定的机会。如果你对AI方向比较看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顺势而为。当然,科技成长板块向来估值较高,波动较大,在投资的同时也要考虑好背后的风险,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去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