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这就是普宁」可快速关注
春晚《潮起舞英歌》
潮起东方,感受活力四射的中国。被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氛围组”的英歌舞亮相春晚舞台。伴随着“满眼东方潮,盛世舞英歌”的嘹亮歌声,《潮起舞英歌》唱出中华儿女的豪迈与洒脱。包括英歌舞传人在内的舞蹈演员们跳起“中华战舞”,刚劲有力,击槌有声,“舞”与“武”舒展壮志豪情,尽显中华民族自信昂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普宁英歌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潮汕地区最传统的英歌舞。南山英歌传承的不仅是一种精湛的技艺,更是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一种奋发有为的力量,一种世代坚守的信仰,这就是南山快板英歌最核心的灵魂。
正月锣鼓敲起来,英歌舞起来,英歌舞走过的地方,意味着新年万象更新、邪去正存、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粗犷、豪放、阳刚的英歌舞如春潮般席卷潮汕大地。英歌舞历史悠久,按照节奏板式划分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而南山英歌就是快板英歌的杰出代表,也是普宁英歌最闻名遐迩的一支。快板英歌的特色是快而不乱、动中求静、手到眼到、槌槌有力、快击快收、因快夺人。
英歌舞的起源不可考,内容表现《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南山快板英歌十分强烈地表现出英雄们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战斗情景,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历代艺人创造并完善的几个代表性的动作套路传承至今,如扣棒、藏剑、镖槌、布田、勾脚、背槌等。
而以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为表演线索的段落安排及队形图案,有下山打探、兴师出战、急水渡泊、乘机闯府、英雄会师、欢庆团圆、凯旋归山等。对传统艺术的代代相传,使南山英歌队保住了英歌的基因,留住了英歌的根,也保持了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色。
谈及与英歌舞结缘的故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普宁英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南山英歌队教练陈来发表示,自己从18岁就开始加入英歌舞队,弹指一挥间已经跳了50年。
陈来发分享,以前英歌是边舞边唱的,唱的是 "做人要积德、做人要行孝道、做人不能心里有愧 ",后来唱的部分没有了,只保留了舞蹈。" 跳英歌舞的都是业余舞者,英歌舞的衣服穿上就是队员,脱下就是普通百姓 ",陈来发教给英歌队员的,不仅是英歌的舞蹈动作,还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 忠孝仁义" 等中华传统美德,他时常教导英歌队员要树立和睦友爱、吃苦耐劳、正气正义、昂扬向上的形象。
2017年,陈来发决定以南山小学作为教学阵地,以英歌文化融入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中,积极协助南山小学打造南山快板英歌舞特色教育项目,组建南山少儿英歌队,为普宁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与蓬勃活力。" 一开始是出于让学生们强身健体、少玩手机的目的在学校推广英歌舞 ",陈来发回忆,从最初报名的小学生只有几十个,到如今差不多380个学生,通过英歌舞进校园,孩子们不仅舞动起来,还在心中种下了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文化火种。
春节舞英歌,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阳正压邪的美好寓意,祈求来年好兆头。
2025年是乙巳蛇年,英歌舞中有舞蛇的角色,源自闽南民系对蛇的崇拜,这一角色是《水浒传》里的 " 飞贼时迁 ",常由小孩扮演,负责前方打探消息,擅长飞檐走壁、穿梭跳跃,动作敏捷迅猛、机智灵活,代表勇气和力量。
2024年火 " 出圈 " 的女子英歌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也离不开陈来发等传承人在创新方面出的一份力。2023年,陈来发致力于南山英歌的守正创新。一方面,他改良了角色的脸谱,又将英歌故事情节重新编排,分为下山打探、英雄出山、化妆卖艺、乘机闯府、大闹大宁府、救卢出府、急水渡泊、凯旋归山共8个小段,全部演完大概需要7分钟。另一方面,出于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他打破了村内" 英歌舞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 的祖训,让女演员扮演原先 " 男扮女装 " 的角色,鼓励英歌舞队员积极对外交流,将潮汕地区最传统的英歌文化发扬光大。"
关注和喜爱英歌的人群从小学生覆盖至16、17岁的高中生,英歌舞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大家都以舞英歌为荣。" 这是陈来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普宁英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最大的成就感,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传承和保护好这项珍贵的文化传统,未来希望在政府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媒体的推广下,英歌舞能走上更大的平台,让更多人认识英歌、爱上英歌。
KEEP PUNING
说明Statement
1、文章转载,需经过同意方可转载。
2、识别二维码,即可联系<这,先生>。
3、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
给小编一个“普宁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