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正在办公室忙碌,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是张老师打来的电话。
“喂,你明天有时间吗?我来找你。”张老师的声音传来,语气中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张老师是我大学时候的老师,也是教授,如今更是大学的副校长,算是副厅级领导了。当年上学时,他比我年龄大不了几岁,在一起相处的挺好,几十年来,我们亦师亦友。
第二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室的地面上。张老师如约而至,他的步伐略显沉重,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眼神却有些躲闪。
“好久不见啊。”张老师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我连忙起身迎接,请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
“张老师,您今天来是?”我试探着问道。
张老师双手不停揉搓着,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脸上露出来一丝尴尬。沉默了好一会儿,他终于艰难地开口:“我……我这次来,是想跟你借点钱。”
说这话时,他的头微微低下,不敢直视我的眼睛。
我心里一惊,但看着他那难为情的模样,赶忙说道:“张老师,您需要多少?”
“十万。”张老师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这种情分在,要的又不多,我没多想,爽快地答应了。很快,我就安排把钱给他打了过去。张老师匆匆道谢后,便离开了。
之后,我满心疑惑。像张老师的身份,我从来也没有想到他会缺钱。这几年也时不时地和张老师见面,他给我的感觉是意气风发的样子,特别是人多的场合,他更多的表现是一个成功者的形象。
于是我联系了一位大学同学,他和张老师更熟悉,想了解张老师为何会借钱。
同学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说:“张老师啊,学术水平高,品行也好。可就是对外边的商业生活不了解,对商业风险认识不够,被一个老乡给骗了。他那老乡,各种哄骗让他投资,不仅把他自己的钱弄没了,他还替那学生担保从银行贷钱,他还从外边吸收了不少亲戚朋友的钱投进去老乡的公司吃高息。现在那个老乡跑国外去了,给张老师留下一个大窟窿。张老师又是有身份的人,这种苦处不敢对外人讲,别人找他要钱,他只能找咱们这些熟悉的朋友借钱应急了。”
挂了电话,我心中五味杂陈。张老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却因商业风险意识薄弱,落得如此尴尬无奈的境地。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为了面子还得默默承受这一切,着实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