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我们股市的启示

文摘   2025-02-03 18:52   北京  




者:云墨
来源:云云云的书房(ID:Yun_Study_Room)


A股投资不仅仅需要参照美股,我们旁边的日本也可能有很大的参照意义,一方面中国的增速下来,这一点这和当年的日本相似,同时当年日本经济规模在接近美国的时候也受到美国打压,甚至打击的手段和今天中国所遇到的都是完全一样的。


日本股市经历了非常惨烈的过程,去了解他们的历史,对判断我们的未来会有所帮助,虽然未必一样。


要理解日本股市的基本发展历程,需要先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过去三十年日本的经济和股市,可以简单概括为(1990年至今):


经济上:失去的三十年,GDP基本没有增长(不过这是表象);


股市上:指数走出了大U型,先跌后涨,并在2024触及到1990年的历史高点。


日本的经济简史


首先,1945年二战结束的日本经济非常弱,基本是处于饥荒的时代,但是战争后由于各种原因,经过了接近三十年的时间,到1968年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原因包括:


  • 战后日本基本是靠美国的军事保护,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军事方面的投资,全部资源投入经济发展;


  • 美国由于战略需求,美国积极推动日本融入世界经济;


  • 1950—1953年期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需要就近获得军需的补给,日本成为战争物资的供应方,大大拉动了经济;


  • 日本国内积极的经济政策,比如反垄断、窗口指导(支持特定行业发展)、银行勾销部分不能偿还的债务、国家减税等。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1961年日本的 GDP增速一度达到了9.1%,1968年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直到1990年出现了非常大的拐点,从而进入了大家称谓的失去的三十年。日本股市崩盘前还发生的事件:


  • 日本产品出口至美国并和美国产生贸易顺差,日本和美国签约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协议让美元大幅贬值,日元升值;


  • 剧烈升值的日元自然有产生经济增长迅速下滑和出口大幅下滑的风险,于是日本央行进行放水,并窗口指导贷款,1980年代末的时候年均贷款配额增幅达到了15%;


  • 日本央行又开始担心经济过热并进行加息,经济急速下滑、地产崩盘、股票崩盘,开始了“失去的十年”,也开启了股市的U型走势。


这张图是日本经济增长,从1920年开始到2020年,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中速增长和“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股市从1990年以来的

走势和家庭财富配置


从1990年开始,日本的GDP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是没有增长的。


而股市在1990年后的12年里先是一路下跌,中间涨起来但不幸又碰到2008年金融危机,又跌了下来,最终于2012年开启了上涨通道,直到2024年再次触碰到1990年的历史高点,形成了一个大U型,或者说底部有个W型:



在“失去的三十年”里,虽然股市走出了V字形,回过头来看跌下去是机会,但是站在当时时间点,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是底部。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进场的大家都是亏钱的,导致股市里的资金进一步外流,这又加大了跌幅,也拉长了下跌的时间,也正因为此,日本过去在股市里面的配置占老百姓财富的比例非常低(红框内黑色部分为股票类投资):



2013年后指数开始上涨,日本家庭在股票市场的配置比例也有所提升,但依旧不是特别明显。


美国的股票指数一直处于长牛状态,所以美国家庭对股市更有信心,下图是日本、美国、欧洲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红框代表股票类的资产占比(2022年3月数据):



可见美国有接近40%的金融资产是在股权上,欧洲20%,日本只有10%左右,这还是在股市已经涨起来后的2022年的数据,在涨起来之前,这个占比更低。


那中国呢?下图左边是中国,右边是美国,灰色区域代表权益的配置占比:



可见,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在股票类的配置只占总资产的8%,比日本还要低,中国股市只要有一点点增量资金就可以涨。


今天中国和日本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日本1990年股市有很大的泡沫,中国的股市肯定没有啥泡沫的,所以无论从股市已经有的存量资金,还是股市的相对位置,A股增量资金和上涨的空间都比当年日本好很多。


日本股市成分


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涨得好,除了整体股市的走势很重要外,同样重要的是指数的组成。


美股指数一路创新高,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美股的指数不断地剔除劣质股票并加入有能力持续上涨的股票,美股的很多股票也很给力,特别是很多大票是持续上涨很多年。


我们看一下N225指数和沪深300的成分,首先,日经225组成:



可见主要是“可选消费”“工业”和“信息科技”,而沪深300指数中,金融、工业、信息技术和消费四类占比最高:



总结起来,日经225和A股有相似点,也有差别,两者都有信息技术、工业和消费,但是A股最大的差别是金融占比特别高,而日经225中金融占比只有2%。


从长期看,A股中金融类股票占比也会越来越小,原因是金融公司的增速越来越和GDP增速趋同,那么它的增速很低,股价增长也会比较慢。另一方面就是其他行业的增速高于GDP,其他行业的公司在股市的占比也会越来越高,会挤压金融类股票的占比。


在信息科技上,日本逐步从前端产品退缩到了后端供应链,比如芯片制造的设备、材料,像前端产品比如早期的收音机、电视、手机,日本基本退了出来,互联网产品也基本让渡给了美国公司,比如2021年日本常用的社交平台有:



第一名的Line的股东日本软银和韩国Naver,推特、Instagram和脸书是美国公司,Tik Tok是字节旗下产品,日本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本土互联网公司。


日本在后端供应链很强,但是前端或者靠近用户端的公司反而比较有限,日本股市里最大市值的公司是丰田汽车,而美国股市里最为头部的公司全部是信息科技,中国未来更有机会像美国,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中国科技企业成长并当担大任。


大家炒股的基准都是看核心指数,日本就是日经225,持续多年的下跌导致了很多资金离开,原因是即便跑赢了日经225,但还是亏钱的。


不过随着这些年指数的上涨,加上最近新一代的年轻没有经历之前的股市和地产崩盘的苦楚,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了股市中来。


近来日本的股市越来越和国际股市走势相同,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日本的金融开放程度是非常高的,以下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



日本的外资持股比例非常高,像是巴菲特买入日本的五大商社,也进一步带动了外资流入。


中国和日本的区别


日本在经济触达顶峰的时候,GDP水平经历了几十年的横盘,好在日本已经是发达国家,老百姓在“富裕”环境下经历经济横盘,本身来说问题也不大。


日本是一个非常平均的社会,特别是在工资福利方面,从北向南沿着东京、横滨、名古屋到大阪和神户,包括从城市到农村其实差异不太大(从日本的基尼系数比较低),当日本进入到低增长的年份,国家能够做得非常有限。


中国经济虽然当下也有压力,但是依旧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比如说中国还有数亿人的平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部分人的收入提高,也会为中国的企业成长提供空间。


第二个是中国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有1000多万,相当于一个日本的大城市,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大的。


第三个是中国的规模比当年的日本要大很多,所以在全球的影响力要高很多,而且日本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能够做的事情比较有限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增长空间还存在,笔者并不认为触及了天花板,当然还需要时间消化地产。


前面提到日本GDP三十年没有什么增长,后面有备注一句是表象,主要是日本很多资产在海外,而GDP只衡量物理国土内的生产总值,实际上日本在海外的资产增长很迅猛,所以日本持有的总财富是增长的。


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即便是中国本土的市场出现了天花板,那些能够国际化的公司,成长空间已经存在。


另外,日本股市跌是因为股市泡沫很严重,而中国股市是没有泡沫的;而且在中美贸易摩擦的环境下,还有国产替代机会,不少公司还有增长空间。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私募圈
格上基金旗下——五十万投资精英关注的投研资讯平台。每天精选私募行业动态、私募大佬观点、私募研究报告与您分享,同时涵盖宏观经济、个股、投资理念方面的精华文章。了解私募行业,关注格上私募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