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近来晒出了一张他在中国高铁上读书的照片:
对,他也在读《三体》。不只他在读,《三体》已经成了最受美国人欢迎的中国作品,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是大刘的粉丝。
在《三体》之前,大概很难有哪部中国文化作品会引起美国总统的注意,他们还是更喜欢看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有人整理过历届美国总统最爱的电影,其中《教父》,《卡萨布兰卡》,《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等都榜上有名。不过要说被提及名字最多,最受欢迎的榜一大哥,则是一部美国武xi侠bu片。
《正午》,美国西部片中的经典之作。艾森豪威尔,里根等美国总统最表示最爱这部电影,最痴迷的是克林顿,总共看了17次,以至他卸任后,记者问他给继任者说点建议,克林顿说,我建议他去看一下《正午》。
好嘛,真爱粉无疑了。
美国的大BOSS为啥这么喜欢《正午》,这大概是因为影片的主人公,和总统们想象中的(理想化的)自己是很接近的:危险急迫(比如碰上了古巴导弹危机或911炸大楼),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必须保持冷静和坚毅,面对强敌殊死战斗,最后战胜敌人,拯救人民。
《独立日》——在老美过于强大,全世界都不配当他的敌人的时候,美国总统甚至不得不开飞机和外星人战斗。。ps,当时的老布什就是个战斗机飞行员。
那么,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让24代总统中的好几位都为之痴迷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
一个西部小镇,加里库柏饰演的小镇警长正在同时结婚和退休,结果在他交出警徽之后,一个消息传来,一个几年前被他送进监狱的亡命高手被北方(德州牛仔不忘歧视北方一下)法院释放了,正带了三个手下坐正午的火车赶来,要找警长报仇。
以一敌四,警长显然没有胜算,毕竟美国动作电影还是比较讲逻辑的,像吴宇森那种一把枪打几十,美国观众会觉得是喜剧片。毕竟人人持枪,他们比较内行……
当年抓他的时候警长带了六个高手才搞定,但现在只剩光杆司令,已经退休的警长在众人劝说下坐车离开,但中途觉得自己不能一走了之,也许匪徒会难为居民,而新警长第二天才到,于是警长不顾妻子的阻拦,又重新折回,准备召集人手,对抗四人。
这里有个好玩的情节,警长先找副警长,结果副警长是个年轻人,因为警长不肯推荐他当新警长,两人结仇了,更重要的是,警长一年前有个女朋友,分手后和副警长在一起了,但女人心里还是很崇拜警长。副警长希望警长害怕逃跑,这样才能在女朋友面前证明前男友也不过如此,后来警长不肯逃,副警长就很抓狂,一度要把警长打昏送走,总之,副警长也不肯帮忙。
于是警长让人给镇里几个比较靠谱的男人送信,让他们来警局报道,结果每个人听说要对抗四个高手,都不敢来,有的还让妻子撒谎自己不在家。
警长去酒吧找牛仔们帮忙,结果牛仔们正在议论看一场打死警长的好戏。
于是警长又到教堂找人,因为教堂人多。
结果警长一说,有几个见义勇为的人站了出来。
但是这时有个老人站了起来,发表了一番演讲,大意是,我们为什么要帮他,他们恐怕有个人恩怨,应该让他自己解决。
结果男人们顺坡下驴,全都坐了回去。
警长忍住愤怒离开。出门时,电影给了一个孩子们嬉戏的画面,暗示这是他要保护的人,世界的未来,战斗的原因。
警长又去找他孩子时代的老警长,也是警长的偶像。结果老警长干脆的拒绝了他,告诉他应该赶快逃走。
偶像也在面前倒塌了,警长回到警局,发现之前唯一一个答应帮忙的人,听说只有他一个人参战时,也退缩了。警长说,对,你应该回家。
当然肯站出来的人还是有的,不过不是残疾人就是小孩,警长没有接受。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电影至此的悲愤意味,这种悲愤并不仅仅是创作,而是编剧卡尔.福尔曼当时的真实感受。当时美国正在发起轰轰烈烈的麦卡锡运动,很多美国左派知识分子,因为关注社会平等(比如工人权利,种族问题),而被打上了苏联和中国间谍的帽子,受到迫害(当时钱学森正是被怀疑是中国间谍,遭到迫害,愤而联系中国政府,帮助其回国的,后来《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克拉克称是美国做过的最大蠢事),而福尔曼正是当时黑名单上的一员。
了解了这些,就能明白片中警长所面对的是什么。
召唤帮手那场戏,他面对的是知情者的背叛,因为知情者不敢面对体制的强权。
教堂那场戏,他面对的是民众的背叛,因为他们很容易被洗脑,然后质问你拿了多少苏联卢布。就像苏格拉底被民众投票民主处死。
见老警长那一幕,他面对的是朋友的背叛(或者沉默)。这也是麦卡锡时代的常事,也许正是福尔曼的经历。
于是警长决定独自面对。
电影的时间和片中的时间是吻合的,警长独自走在小镇街上的画面,成为西部片的经典。
他和四人打起游击战,先击毙了一人。
在谷仓里打死了第二个人,但自己也中了枪。
然后被最后两人堵到了警局里,
但这时其中一人忽然背后中枪。
原来是警长的妻子去而复返,违背了教义和丈夫一起战斗。
但妻子被匪徒头子抓住。
不过妻子奋力反抗,警长趁机击毙了最后的匪徒。
看到警长胜利,围观群众们纷纷走出,但警长已经不愿再看他们,他和妻子坐上马车,离开了小镇。
美国的西部片,日本的武士片,中国的武侠片,被认为是世界三大类型片,有人曾用一句话概括这类电影,“用个人的力量对抗体制。”所以《正午》是一部标准的美国武侠片。而中国的武侠片,有很多其实也是中国的西部片——茫茫荒漠,远离秩序,凭借实力自我保存或伸张正义,比如典型的有:
西部片有的元素,《新龙门客栈》都有,当然,除了枪。
而《正午》也影响了中国后来很多动作片的创作。
成龙的《上海正午》,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片名的意思,成龙对美国电影和观众还是非常了解的。
还有一部经典的中国武侠电影,其精神内核正是来自《正午》,其故事也几乎一模一样,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那就是——
虽然上世纪大陆的武侠片在技术上无法和香港相比。但很多却有独特的情怀和思想,比如《神鞭》的台词到今天还是脍炙人口。
“反武侠”的经典大陆武侠
说回《双旗镇刀客》,这部90年代中国的经典大陆武侠片,同样是发生在一个中国西部的小镇,因为镇里有两个旗杆,所以叫双旗镇。
主角是个小孩,“孩哥”,来到双旗镇娶媳妇儿,路上结识了传说中的高手“沙里飞”。
“沙里飞”许诺,500里内没有我平不了的事儿,从这造型也看得出,影片全无港片的浮夸,非常写实,大侠会武功,穿的一样像个老农。
“孩哥”来到双旗镇,正看到两个刀手找“一刀仙”寻仇,结果一刀仙不是盖的,一刀就解决了对方。一刀仙是教主演的。
来到镇上找到老丈人,老丈人和孩哥的父亲也是故交,饭桌上(顿顿有羊肉)说起孩哥他爹的刀法。
非常古龙的台词
孩哥就留在双旗镇,帮老丈人干活。斩羊这段也表现了孩哥以气驭刀的刀法。怎么样?有没有觉得眼熟?
没错,星爷也致敬过这一段。
结果过了几天,“一刀仙”的兄弟来到镇上,看上了孩哥没过门的媳妇,就想要强暴。
看客们不忍心,纷纷闭上了眼睛。
孩哥上前阻止,被抽了好几个耳刮子,一刀仙兄弟让他拔刀。
结果,非常古龙的画面。
一刀仙兄弟走出门去。
消息传到“一刀仙”那里,教主悲痛不已,立刻召集人马……教主的演技的确不是盖的~
而镇里,镇民们也纷纷谈起“一刀仙”的凶恶残暴。
有《正午》内味儿了。
老丈人也说,“一刀仙”刀法盖世,不是对手,只有立刻逃走。
结果第二天要走的时候,发现被镇民们包围了。
想走?作梦娶媳妇,你净想好事儿了你。
这段可以参考:【经典正片回顾】江湖中的人民群众与路人甲
这时,绝望中的孩哥想起了沙里飞,沙大侠不是说过,500里之内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儿吗?于是孩哥去找沙里飞,许诺了银子,沙里飞一口答应。
得知大侠沙里飞愿意助拳,镇民们立刻态度变了,和孩哥联欢起来,准备看一场好戏。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刀仙必不是沙里飞的对手。
结果到了当天“正午”,沙里飞却没有来。而一刀仙来了。媳妇儿也只好给孩哥送来两碗断头饭。
老丈人不忍,挥刀冲向一刀仙。
结果同样是一刀毙命。
这时,影片除了表现镇民的卑劣懦弱,也表现了部分人的高贵。有个人上前阻拦。希望能保住孩哥的性命。
结果教主微微一笑。
好人毙命。
又一个酒蒙子上前阻拦,也是一刀毙命。
逼上绝路,孩哥只能独自面对。来重温一下这段经典:
还厚颜无耻的说:
最后,孩哥和警长一样,带着媳妇离开了双旗镇。
两部相似的电影,地球两边的人都是面对同样的世界,同样的悲欢,太阳底下无新事。
相似的结尾,创作者也许在说:人活在世上,不求,也不可能有很多人理解,或在你被冤屈时伸出友爱善意之手,但重要的是坚持内心的原则,做自己该做的事。如有可能,追寻值得付出的人和事,没有的话,就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些温暖,正直和善良吧。
相关阅读:【经典正片回顾】江湖中的人民群众与路人甲
今天就讲到这里,原创不易,如果赞同,请帮忙给个三连支持鼓励,感谢各位。
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拓展阅读:
从朝鲜特种兵被抓聊聊“武艺”,这次我们就要当一回“军吹”(本期正片)
欢迎转载,文末请注明转载自“功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