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拳谱、拳经多用各种“象”来启发或印证功夫,比如,“玉树挂薄衣”“西山悬罄”等等,一看就是阳春白雪。
而最接地气的拳谚,比如“起如挑担”“运劲如抽丝”,又是从劳动中来的,试问现在有几个人挑过担,抽过丝?
这也别怪古人,这既与一贯用“象”来启发学生把功夫 “悟”到、练到自己身上的传承方法有关,又与武术“不轻传”的传统有关。
可这个“象”太抽象了,云山雾罩的,不经解释,往往看得人一头雾水;而“悟”又太考验人的智慧了,只有少数“武术学霸”级别的人才配谈这种天赋。
而我等普通人,如果没有明白的老师口传心授,面对谜一样的谚、谱、经,只能仰天长叹——
谁来帮我们解这个谜,翻译成大白话?
近几年北科社出版的“功夫探索”丛书可以说就是一批“翻译书”,既翻译我们传下来的文言文也好、猜谜语的拳谱拳谚也罢,又引进国外的著作,看看别人对武术的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国外的著作反而比传统的拳谱好懂。为什么呢?一来传统读经读史的文化教育断代原因种种,不展开;二来,我们基本都是受现代教育成长起来的,学科思维跟西方差不多,基础的学科内容也差不多可以无缝衔接;三来,国外的研究和阐释方法描述得一般比较具体,这就使得有些国外著作反倒显得“易懂”。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美国物理学博士查克罗写的。很多人看到“物理学”三个字就觉得头大,别担心,查克罗在书里说了,“书中的一些内容使用了基础物理学的概念来进行解释,即使是不熟悉物理学的读者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虽然我的一些分析涉及基础物理学的应用,但是读者不需要知道任何物理知识就可以获得其期望得到的解释,因为最后的结论描述得简单明了,给出了直观的例子,并提供了各种实践方法供尝试。”
比如人人强调“丹田”,甭管哪个拳种,没有不强调“丹田”的,为什么丹田这么重要?他从物理学角度认为,“丹田”就是人体的“质心”,对维持“平衡”起关键作用,图片就是例证。即使不熟悉物理学,看到上面的图片,也会明白他要表明的意思:
不用担心全书都太浅显,作者也留了高难度的公式、计算题给“武术学霸”们做演算——“对缜密的物理推导感兴趣的读者则可以查看附录。”
好了,不卖关子了,查克罗在书里讲了些什么?我们先摘录一些热乎的。
文摘1 我怎么知道我做到了没有,即:
如何确认你正在使用扩张力
很多人经常会有一个疑问:“我认为我是在使用扩张力,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呢?“在练习太极拳时,至关重要的是,要完全释放肌肉收缩的力量,以使你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能够流畅地运动,并能够对很微小的动量做出反应。虽然放松是获得内劲(扩张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还不够。测试你是否使用扩张力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练习推手。你的练习伙伴虽然可以用很小的力量轻松地推动你,但是他能感觉到,你的身体所有部分是融为一体的,你的手臂是扩张的,不僵硬,而且能够爆发出很大的力量(“棉里裹铁”)。
忍不住吐槽:一个外国老头儿都知道“推手”只是一种训练方法,根本不能代表某个人的实战能力。把“推手”神化成“神功”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另一个测试方法是,当你认为自己在使用扩张力时,评估一下你的肌肉的感觉,然后再试着通过收缩肌肉来完成这个动作。你应该能够感觉到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练习增多变得更明显。换句话说,扩张力是一种电刺激贯穿整个身体的感觉,而收缩力则是存在于关节之间的感觉。
文摘2 一个起势摸索着练三年,不如听听具体的(大白话)指导方法
老一辈武术家经常说,某某光练起势就练了N年,起势这么重要,我们想现在就学会!
实践1 做套路的起势动作
先站立,让自己达到最放松的状态。感受所有身体部位的重量,尤其是手臂。放松胸部、肩膀、下腹部,放松身体所有的部位。当你开始抬起手臂时,动作尽可能缓慢和放松。感觉一下你的手臂有多重,举起它们有多难。也许手腕无法抬到接近肩的高度,因为你没有使用收缩力。
接下来,伸展手掌,不是向上拉手指,而是依靠伸展手掌来达到。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放下前臂,而不是向后拉手肘。当手臂继续降低时,再次伸展手掌,不要向上提拉手指。
当手达到最低位置时,注意双手由于类似液压的压力的增加而出现的肿胀感。这种效果是被动的。也就是说,这种肿胀感并不是由于你有意创造的压力造成的,而是来自你放下手臂的动作和重力的作用。”
是不是似曾相识?我记得王茂斋的学生刘光斗说过:“练拳手上胀乎乎儿那个劲儿不要丢。全身松透了,全身是个大气球,手上到老胀乎乎儿的,得着这个,就凭这个沾黏连随,引进落空。”胀乎乎的这个劲儿,是不是和查克罗说的这个“肿胀感”一样呢?欢迎您留言讨论。
现在,弯曲一只手臂的手肘,使前臂保持水平。注意压力和肿胀感的消退。在不移动手臂的情况下,试着恢复压力的感觉,不做任何外在的动作,只用你的意念恢复压力。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成功地运用了扩张力。
重要提示:起势动作是套路中所有抬起和放下手臂动作的原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还想看这本书里的哪些内容,可以给我们留言。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功夫探索丛书:太极拳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