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徐克划时代的武侠片《黄飞鸿》的开头一幕。和黄飞鸿一起的是刘洵饰演的清末名将刘永福。
刘永福的黑旗军算是清末对外战争中少有的亮点,最辉煌的是在越南大败法军,打死法国两个总司令,也创造了近代史上,亚洲军队第一次正面做战战胜西方强国军队的纪录,电影中刘永福的“祖宗的土地都保不住了,还要派我刘永福去安南,去和法兰西人交战”讲的正是这段历史。正在“尊皇攘夷”的日本人对其崇拜的不得了,基本上就是清末刘翔的待遇。
黄飞鸿与刘永福在电影中相遇不是创作,而是黄飞鸿就是刘永福黑旗军的技击总教练。联想到黑旗军以诱敌深入,在森林中突然杀出,以白刃战击破人数和火力都占优的法军,黄飞鸿教给黑旗军的,看来不是花架子。
今天分享一篇日本作家,对中国历史文化非常崇拜的田中芳树所写的《中国武将列传》中,最后一篇列传,刘永福。
本文不仅是刘永福的传记,而且,从刘永福的故事里可以看到中国旧时代武人的生活。本来是出自太平天国的,太平天国失败后逃到越南,结果被越南人雇佣,打死法国两个总司令,他用黄飞鸿做黑旗军技击总教练,可见黄飞鸿虽然是民间武师,仍然有军队武术的传承。
《中国武将列传》之刘永福
——田中芳树
不管怎样,终于到了最后的第九十九位,也就是刘永福的时代。
这个人的人生其实也是波涛四起的,他本来是中园南部的贫户所生,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大多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要工作,而刘永福却是和双亲一同成为流民到处流浪。在这样的放浪生活之中,他从父亲那儿学习武艺,感觉上应该不是单纯的贫民才是,也许是武门的家道中落也说不定。
在他十七岁时,双亲均去世,成了孤独之身,因此他就想要加入太平天国的分支。然而在太平天国之乱当时,他因为过于年轻而地位低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后来就从事盗贼一般的勾当。在这时候,他跟随盗贼的首领前往越南,在越南从事佣兵的工作。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独立建立了一支黑旗军,虽然一方面替越南的王室担任佣兵的工作,但另一方面还是像半山贼一般,有着不确定的性格。
之后,越南受到法国的侵略。当西元一八七三年法国的大军占领河内之时,他就进入更深处的地方,即使当时越南军战败,然而当时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却能与数量较多、火力较强的法军作战,而且还将之击灭,连总司令官的葛鲁尼耶将军也战死其中。
说到这时候的战术,由于法军的火力很强,因此若要从正面迎战是绝不可能获胜的。加上黑旗军这边也只有旧式的铁炮而已,因此采取的战术就是一开始即躲躲藏藏,然后引法军上钩。在将法军从平野逐渐引到山区之后,再以埋伏的军队一口气蜂拥而上,立刻就进入近距离战中,不让对方有展现火力的机会。而这个叫做葛鲁尼耶的将军大概就是在枪也没办法发射的情况下被杀的吧!总之,法军在此被击溃,而且还是连总司令官都战死的大惨败。
因为这样,所以造成了世界轰动,在当时日本的报纸中——大约明治六、七年(译注:西元一八七三、一八七四年)也有所记载。而日本战胜欧洲军队的事却一次也没有。尤其当时乃是萨英战争,也就是日本的萨摩藩输给英军的记忆犹新的时刻,因此在日本的报纸上就以亚洲的军队初次胜过欧洲的军队为题而大喜,将刘永福誉为如同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土般的战术天才。
在此,法军连撤退的余地都没有,而在经过十年后的一八八三年,法国又再度整编大军来到越南。当然,之前也不是说完全地放弃越南而离开就是了,不过,这次则是正式展开对越南的侵略。在此,刘永福再度与这支法军作战,而且又再度将其击败,其司令官李维尼尔战死。这时所使的战法其实还是和第一次一样,这战法和后来的越战可说是完全相同,毕竟要以火力对决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取胜的,因此就必须要利用复杂的丛林地形,然后一口气进入近距离战之中方有可能取胜。
就这样,刘永福成了全亚洲的英雄。然而后来越南却屈伏于法国,在法军的要求之下,将刘永福流放出去。这时无计可施的刘永福只有再回到清。由于他已经是英雄的关系,在回到清后就被任为将军,在清法战争,也就是清朝与法国的战争开打之时,刘永福也在转战各地之中获得胜利。就他个人来说,虽在各地取得了胜利,然而就清法战争全体来说,终究是法国获胜。加上他后来与清的关系也处得不是很好,所以就停手了。
接下来是在西元一八九四年发生的日清战争(译注:中日甲午战争),他当时乃是台湾的防卫司令官。而在日清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因此日本军就开始进驻。当时日本军曾要他投降,然而他并不愿意,因此就不断地抵抗。之后,由于清不厌其烦,使得刘永福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其后他一直活着,直到西元一九一五年日本的大限重信内阁向中国提出了那恶名昭彰的二十一条要求为止。当时乃是处于第一次大战,欧美列强对亚洲无暇他顾的时候,而二十一条要求就是趁着这个空隙提出的,内容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的过分要求。在司马辽太郎的演讲之中也提到这是“完全无视于中国的自主权和领土权,如同小偷、强盗般的无理要求”,当时的日本政府所做的就是这样让后世如司马老师一般的日本人想到时,胸口不免一痛的事情。
这时的刘永福已经是七十九岁的高龄,然而他还是非常地生气,还想要组织义勇军来与日本军作战。只是在立下了这个计划,尚未付诸实行的时候,就因年岁已大而死去。在死前,他还说自己的一生从未与中国人作战,他战斗的对象全都是外国人,之后方才没了呼吸。
这个人在思想之上,也许可说是非常健全的国家主义代表,被说是传统的排外主义者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他的一生确实都是在欧洲或日本等外国势力的手中保护中国及越南免受侵害,是以确实是可以如此自夸而死的。而他也算是非常长寿,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去世。
自此以后,中国史也已完全地进入了近代史的时代之中,再也没有旧式武将活跃的余地。在近代的军官学校建起后,新的时代就开始了,这是一个充满苦难的重生时代。而在中国的武将之中,活到最后的,我想描写的就是这个刘永福。在这个人之后的都算是军人,也不再有武将的感觉了。
附:田中芳树的中国一百名将评选标准,及人选
注:你是否同意呢?你心目中的第100人是谁?欢迎留言讨论
在中国,有一本叫做《百帝图》的图文集,在里头除了描画有中国历代的无数帝王中所选出的百人身像外,也叙述了其生平的书籍。如果能够仿效这本图文集,从中国历代名将之中选出一百个人,加以列表,做出我等的名将百选,想来也必是一件乐事。于是我便将企划提交给负责的编辑,同时展开公开征求。当然,要做这样的事是有些耗大,不过,我认为一旦在杂志上公开,就比较没有可能参杂个人的好恶,而能够更客观地选择。结果,在新年假期结束后,出版社便交给了我被提出的名单。当然,由于“百选”的缘故,在无数候选人之中自然有许多人被惋惜地舍去,因此为了公正起见,我等设定了许多条件,现将这些条件列于其下:
一、将登上帝位的人物除外。因为我想这些人应该是被选入“帝王纪”中的人才对,故将同样身为杰出武将的他们除外。像是后汉的光武帝(刘秀)、南朝宋的武帝(刘裕)、唐的太宗(李世民)、后唐的庄宗(李存勖)、后周的世宗(柴荣)、宋的太祖(赵匡胤)、元的世祖(忽必烈)、金的太祖(阿骨打)、明的大宗洪武帝(朱元璋)、明的成祖永乐帝(朱棣)、清的太祖(努尔哈赤)、以及清的圣祖康熙皇帝等人均是。
二、将身为文官,在政治上的实绩较军事上的业绩来得更大的人除外。因为这些人应该是列在“名宰相列传”、或是“名臣列传”之中的。如齐的管仲、晏婴;赵的蔺相如;秦的李斯;前汉的陈平、萧何;后汉的寇恂;蜀汉的诸葛亮;前秦的王猛;南朝宋的刘穆之;北魏的任城王;隋的高颎;唐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宋的赵普、韩琦、范仲淹;辽的耶律隆运;完颜宗幹;宋的文天祥、陆秀夫;蒙古的耶律楚材;元的刘秉忠、脱脱;明的李善长、刘基;以及清的林则徐、左宗棠等人均是。
三、将清朝灭亡之后,近代的人亦除外。因为这样的人物已非属于武将,而应该称为军人。我们也不可能把骑兵队与航空战力拿来相提并论。这些人包括了蔡锷、蔡廷锴、朱德、陈毅等。
四、避免特别执着于某些特定的时代。也许是我个人管得太多,但是从日本人的眼光来看,由于对中国历史知识的关心有所偏向,因此几乎是只对在某些特定文学作品中登场的人有印象而已。如果我不注意这点的话,那这份名单就还不如让对某个时代有专门兴趣的人去找这个时代的其他资料好了。
在依照以上四项条件进行考选的过程中,最后还是发现超过了原先所预计的人数约八十余人,因而一度陷入了困难。像是在有名的楚汉争霸时代,自项羽举兵至其死亡为止,前后总共也不过只有七年多,然而却选出了三人;再如清朝自康熙帝至乾隆帝的一百三十余年中,有力的将军武将共有十人以上,要从其中挑出一、两名也都十分困难。结果,最后就只能再从这些具有相似功绩的武将,依其个性做为取舍的基准了。
先撇开这些不谈,其实,对于中国的历史,依中国人的眼光,能够称为名将的条件又是如何呢?根据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确认后的结果,主要可归类出下列两点。
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确认后的结果,主要可归类出下列两点。
A、抵抗北方强大的异民族侵略,守护中国人的自尊和独立性的人。
B、在现实上成功地统一天下,以及重新让和平恢复的人。
如果不是满足了上列两个条件的人的话,当然在评价上就不会是属于最高级的。因此,中国人本身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反而就不如日本人想得那么高了,这就是因为诸葛亮他并没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的缘故。也因此,在这一回我们所编纂的列表之中,大半的人都必须满足以上两者中至少一个的条件。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些身为异民族,却在中国树立了征服王朝,并以独创的军事行动改变了历史动向的少部份了。
那么,以下就将这份列表公开:
春秋时代(四名):1孙武,2伍子胥(名员),3范蠡,4赵襄子(名无恤)。
战国时代(八名):5吴起,6孙膑,7乐毅,8田单,9廉颇,10赵奢,11信陵君(姓名为魏无忌),12李牧。
秦时代(三名):13白起,14王翦,15蒙恬。
楚汉争霸时代(三名):16项羽,17张良,18韩信。
前汉时代(七名):19周亚夫(父为周勃),20李广,21卫青,22霍去病,23赵充国,24郑吉,25陈汤。
后汉时代(八名):26邓禹,27冯异,28岑彭,29马援,30班超,31曹操,32关羽,33周瑜。
三国时代(三名):34司马懿,35陆逊,36邓艾。
东西两晋时代(五名):37杜预,38王濬,39陶侃,40祖逖,41谢玄。
南北朝时代(六名):42檀道济,43韦睿,44杨大眼,45斛律光,46兰陵王(姓名为高长恭),47萧摩诃。
隋时代(三名):48韩擒虎,49刘方,50张须陀。
唐时代(十二名):51李靖,52李勋,53秦叔宝(名琼),54尉迟敬德(名恭),55苏定方(名烈),56薛仁贵(名礼),57王玄策,58裴行俭,59高仙芝,60郭子仪,61李朔(父为李晟),62李克用。
五代十国时代(二名):63王彦章,64周德威。
宋、辽、金时代(十三名):65曹彬,66杨业(小说中称为杨继业),67耶律休哥,68穆桂英(女性),69狄青,70宗泽,71岳飞,72韩世忠(妻为梁红玉),73宗弼(女真名为兀术),74虞允文,75孟珙,76完颜陈和尚(名彝),77张世杰。
元时代(三名):78伯颜(八怜氏族),79郭侃,80扩廓帖木儿。
明时代(十名):81徐达,82常遇春,83姚广孝(法名为道衍),84郑和,85于谦,86王守仁(号阳明),87戚继光,88袁崇焕,89秦良玉(女性),90郑成功。
清时代(九名):91多尔衮,92明亮,93杨周春,94李长庾,95关天培,96僧格林沁,97李秀成(太平天国),98石达开(太平天国),99刘永福。
在上面的列表中,共整理出了九十九名,至于第一百名则留空,希望由读者自己来选出。
今天就到这里,如果喜欢,请帮忙给个三连支持鼓励,下次继续分享。
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拓展阅读:
从朝鲜特种兵被抓聊聊“武艺”,这次我们就要当一回“军吹”(本期正片)
欢迎转载,文末请注明转载自“功夫史”
欢迎加入功夫史聊天群:加微信gongfushijun,各地分群后台回复“我要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