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这部东西方大战的电影,你就不知道《指环王》其实在讲什么

文化   2024-06-10 20:04   重庆  

      君士坦丁十一世暂时收回思绪,推开面前的一堆城防图,裹紧紫袍,静静等待着。

  他的时间感很准确,震动果然准时到来,仿佛来自地心深处,厚重而猛烈。银烛台震得嗡嗡作响,一缕灰尘自顶而下,这灰尘可能已经在达夫纳宫的屋顶上静静地待了上千年。它们落到烛苗里,激出一片火星。这震动是一枚一千二百磅的花岗石质炮弹击中城墙时发出的,每次间隔三小时,这是奥斯曼帝国的乌尔班巨炮装填一次所需的时间。巨弹击中的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由狄奥多西二世建于公元5世纪,之后不断扩展加固,它是拜占庭人在强敌面前的主要依靠。但现在,巨弹每次都能把城墙击开一个大缺口,像被一个无形的巨人啃了一口。皇帝能想象出那幕场景:空中的碎石块还没落下,士兵和市民就向缺口一拥而上,像漫天尘土中一群英勇的蚂蚁。他们用各种东西填堵缺口,有从城内建筑上拆下的砖瓦木块,有装满沙土的亚麻布袋,还有昂贵的阿拉伯挂毯……他甚至能想象出浸透了夕阳金辉的漫天飞尘如何缓慢地飘向城内,像一块轻轻盖向君士坦丁堡的金色裹尸布。

是的,你读到的是大刘《三体3:死神永生》中“魔法师之死”的一段,描写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的故事。

作为世界历史上的最重要一战,也因为封死了丝绸之路,使欧洲必须从海路寻找东方,因而促进了大航海时代,使人类进入近代史,可以说无论说多重要也不过分。也因此,此战被大刘写进科幻小说之前,也在西方文学历史中反复描绘,当然多是伤痕文学的写法,比如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就专门写了一篇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有人哭,有人笑。而在土耳其,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这当然就是历史上的赫赫武功,光辉篇章拉,一定要拿来大书特写,宣扬国威才行。于是,2012年,土耳其集举国之力,拍摄了一部史诗大片表彰这段历史,《征服1453》

下面史哥简单带大家看看这部电影,是这样婶儿的:

电影一开始就有阿訇预言,将有伟大的皇帝征服君士坦丁堡。

这个皇帝就是历史和本片的主角:穆罕默德二世

在默罕默德二世整军经武的时候,拜占庭帝国这边却在花天酒地,酒池肉林(胜利者的史书)。

《三体》中描写的造炮大师乌尔班,因为拜皇无道,穆皇天命所归,所以决定当了汉奸,啊不,是基(基督教奸。跑去给奥斯曼造大炮:

于是,奥斯曼人便用这大炮轰击号称永不陷落的君士坦丁城墙。(其实大炮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给守军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

奥斯曼战士最终攻上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头,用生命插上了血染的战旗。

于是,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教堂就变成了清真寺

世人想再看索菲亚教堂,就只能去哈尔滨了。(插播广告)

书归正传,穆罕默德二世推开索菲亚教堂的大门,看到拜占庭的男女老幼,正躲在里面瑟瑟发抖:

皇帝赶忙上前,告诉大家,不要害怕。皇军(奥斯曼帝国皇帝的军队)不杀人,不抢粮食。信仰自由。

大家听了,都好喜欢。

皇帝抱起拜占庭的小女孩,宣布大家以后都是一家人了。全片完。

影片拍完之后,拿到欧洲一上映,欧洲人一看,彻底破防了。

奥斯曼攻灭拜占庭,在古代是征伐扩张,我们基督教吃了亏,大教堂都给人抢去当清真寺,现在也没办法,但你还拿出来吹嘘,这就是红果果的炫耀侵略啊,骑脸输出了属于是。

而且,那哪是皇军不杀人不抢粮食啊,按奥斯曼教法,破城之后可以合法抢劫,奸淫掳掠三天,这点大刘做证啊。(有一说一,当时怕破坏太严重,抢了一天就制止了)

不行。欧洲电影人一商量,此仇不报,非君子。

于是,由意大利(神罗代言人)和波兰牵头,回去也拍了一部电影回敬,这就是《1683维也纳之围》。

电影讲的是200年后的1683年,由大维齐尔(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帕夏率领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围困维也纳的两个月后。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和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联军打败,拯救了维也纳也拯救了欧洲。欧洲人终于狠狠的出了一口鸟气。

不过,和《征服1453》一样,影片在中国网友这里评价都不高。

卧龙凤雏了属于是。但不管怎么说,双方赢一场,各得一分。1:1战平。

为啥评价不高呢?很显然,这两部实际都属于双方的政治宣传片,拍的又不咋地,凭啥让外人叫好呢?《征服1453》固然是美化侵略(以今天的价值观来看),但《1683维也纳之围》何尝又不是装纯呢?比如这段神父的祈祷。

好嘛,你们基督爱和平,也不耽误全欧洲打成一锅粥啊。听完神父的话,印第安人默默的点了个赞。

印第安人:你说的对……

不过,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是,可能很多人都会发现,咦,这个电影的剧情,人物,怎么辣么像指环王?我们来对比一下:

同样是来自东方的大军,咄咄逼人,最后包围了西方的圣城:白城。

大BOSS都隐藏幕后,秘不示人(奥斯曼苏丹以一种垂帘听政式的方式掌控国家,政务交给各位大臣)

同样是西方世界有一个高僧大德,发现了危险,去呼吁一盘散沙的西方世界团结抗敌。

结果他们都碰上了一个废物领袖。


最后他们都成为战争中的精神领袖:

而且,都有一个萨鲁曼(叛徒,在维也纳之围中是背叛欧洲的法王路易十四)

敌军都使用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妖术:火药。

两者都带领了其它部落的东方仆从军:

而且,西方世界都有两部分军事力量组成,白城中的是文明较先进的步兵文明,和一个被认为落后野蛮的骑兵文明。

而且,最后都是由被他们看不起的乡巴佬率领骑兵千里驰援,国王领军冲锋,最终一举击溃东方军团。

这也是《维也纳之围》最精华的一段,分享给大家瞅瞅,和指环王那段比较一下:

是的,历史上的“维也纳之围”,欧洲联军大破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就是托尔金写作《魔戒》的原型,只是《魔戒》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加入了当时的一些思考,虽然托老一再否认小说有什么影射,但21世纪这两部电影一出,基本上也藏不住了。
史哥这里想说,首先,《魔戒》中所影射的历史上的“东方”,其实不是东方,而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或者缓冲带的伊斯兰世界。中国人看这段历史或者电影,其实是属于外人。而以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当然可以看到双方政治宣传的半斤八两式的可笑(尽管,这种对本民族,本文明的美化,或者说骄傲,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维也纳之围》拍的是防御方的角度,在现代人看来不像《征服1453》主题那么离谱。
对了,今天完稿的时候,正好欧洲议会选举结束,欧洲联盟国家相对温和路线的政党纷纷受挫,《维也纳之围里的萨鲁曼之国,法国总统马克龙领导的执政党复兴党损失尤重,比勒庞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少拿一半席位。马克龙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举行新的国民议会选举。普遍认为这可能是极右翼上台掌权的开始。而极右翼的主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反移民,而移民的主力当然就是来自中东......看来《征服1453》和《1683维也纳之围》的故事还有后续。
本期就说到这里,如果赞同,烦请三连支持,下期再见。

因为公众号的调整,只有把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够收到推送,所以麻烦老朋友们帮帮忙,史哥这里感谢啦~

《独孤九剑》原型,阐释古代道家“以剑成道”,也是传统武术与道家修炼史上的一朵奇葩,对中国古代剑术,和道家修炼养生之术两方面都可说是集大成者。对本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购买

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拓展阅读:

在现场就没有办法对付唐山那七个歹徒了吗?——还真的有

陈鹤皋因为唐山事件爆火。星爷:我早有预言~

抗战时少林寺要把皮定钧将军绑了献给鬼子,真的?

从朝鲜特种兵被抓聊聊“武艺”,这次我们就要当一回“军吹”(本期正片)

忘掉武侠影视和小说,告诉你最真实,完整的少林寺千年历史

你们要的李小龙截拳道教学合集来了 11堂课 纯干货

叶问是不是捕杀革命先烈的大汉奸?

他可能是今天战斗力最强的少林武僧!

欢迎转载,文末请注明转载自“功夫史”

欢迎加入功夫史聊天群:加微信gongfushijun,各地分群后台回复“我要加群”

商务合作:后台回复“商务合作”

功夫史
网络节目《中国功夫史》的官方公众号。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有趣、有品、有料的武术号,这里有大量各种精心制作功夫、搏击、武侠文章、资料、视频。我们的口号是:不仅人人有书读,还能人人有功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