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马斯克在他自个儿家的社交平台X上的一段对话走红。一位叫Gad Saad的人说:战争即将到来。随后他补充说:对于那些来追问我战争会在哪里发生的白痴,我不妨说的直白点:内战(Civil war)即将降临西方。
马斯克则在下面回帖说:这是100%确定的事。
和马斯克对话的人叫,是一位犹太籍教授,也是马斯克的朋友。他的思想激进但亲中,之前他引起关注的言论还有:
Saad号召犹太同胞学中文将来来中国避难。
当然,你可能认为他的思想可能激进,悲观了一些,不必当真。但作为一个能引发马斯克共鸣,而且表示100%确定的预言,肯定也不会是完全空穴来风的。也就是说,至少有一部分美国人,是把“内战”当成一个有可能会发生的阴影存在的的。
而本月,一部和预言同名的电影《Civil war(内战)》出现在了银幕上,并且即将在国内上映。
影片的设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按情节的一些影射似乎是以后五年到八年之间),因为总统施政不力等原因,德州和加州联手宣布独立并爆发战争,卡罗莱纳,弗罗里达州也相继卷入,美国总统没有前辈林肯的幸运,叛军接连胜利,兵锋已经逼近华盛顿,总统虽然依旧输人不输阵,在电视上宣布只要投降,美利坚合众国依然欢迎各州的回归,但在上电视前的练习演讲中,总统的说话已经结巴。
本片在一开始的设想中可能想拍成大片,但也许预算不够,又或者美军不愿意配合(美军只愿意帮忙拍《变形金刚》《壮志凌云》这样的征兵宣传片),只能找州警卫队帮忙(毕竟州警卫队日常演习的假想设定经常就是“美军入侵XX州”),而且千方百计缩小成本,所以《内战》在前四分之三并没有什么战争场面,而是以一些记者为主角,描写他们要前往华盛顿采访总统,路上见到了内战中的种种悲惨恐怖之处(说实话不知道是编剧想象力不足还是怕刺激美国观众,对这一点的表现其实很轻微),比如主角一行到一个加油站加油,对方说他们没有加油证不给加,邓斯特说我们多给钱,300块,结果对方大笑,说300美元只能买一个三明治,然后邓斯特说是300加元,于是对方收起嘲笑,点头答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笑死,好你个平时欺男霸女的美元也有今天~)。
其它诸如此类的表现,包括把曾经的高中同学吊起来打成血葫芦,在街上互相开始远距离狙击但双方根本不知道对面是谁等等,总之都比较小儿科。对于常读中外战争史的人来说,看着跟合家欢也差不多。
之前最被国内留守群众津津乐道,甚至被国内引进的宣传方幼稚的拿来作为宣传的“杀华人”一幕,是主角一行路上遇到几个叛军的疯子,先打死了一个华人面孔的人,然后分别问主角们都是哪里来的,问到另一个华人时,华人颤抖着回答“香港”,结果疯子说:“中国?”然后直接开枪了。随后他还想继续杀人,但主角一行被人救了。
为什么设计这么个情节,个人感觉可能是紧跟时事表现一下中美对抗的局势对美国人的影响,另外,影片中德州和加州为什么独立?大概主要原因就是反对现在民主党的开放移民政策,今天美国的白人比例已经向50%逼近,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党派利益不管美国和德州的死活。既然扯旗造反了,当然就对外来移民痛恨,这人的设计大概是个白人至上的极右。
你是哪种美国人?根正苗红正白旗?还是来抢我们正白旗饭碗的?
不过比起杀华人,片中的高潮其实是杀总统。影片的最后是叛军进攻华盛顿,摧毁了林肯纪念堂(终于报了当年镇压南方独立运动的仇,驻隶主报仇,200年不晚),然后打进了白宫,最后在警卫团全灭之后,出现了一位女发言人:
啊对不起,发错了,是这位。
她宣称要谈判,总统投降但撤离到中立国家——也不知道人家都打到白宫了她哪来的自信,果然下一秒发言人就被毙了。然后叛军找到了瑟瑟发抖的总统,叛军正要开枪,被记者拦住了,对总统说:“请为我们提供一句引言(报道新闻事件时写在前的一句最提神的话)。”结果总统说:“求求你让他们不要杀我。”结果记者缓缓站起,说,“嗯,这句可以”。
于是众人开枪,总统去见二十四代总统。(还是太照顾观众情绪了,想想被叛军抓住的卡扎菲等人。。。)
最后想说几句闲话:曾经的民主国家的灯塔,真有可能走到这一步吗?
你有没有觉得,不止美国,包括欧洲等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包括我们的台湾省,今天都越来越充满人们对立的仇恨?(前几天刚看到有人叫嚣,一旦打仗就把马娘娘等人吊路灯~)今天,“民主”成了一种亢奋的口号,甚至一个本来挺好词逐渐开始具有了反智意味,成为了不容亵渎的“伟光正”,这是非常可笑的,政治和很多学科一样,是一种实用的科学,大部分时候不存在什么“正义”“邪恶”之别(除了极端情况下),而更多是适用和不适用之分,成功的,带给国家和人民保障和好处(包括物质和精神质量)的就是好政治,反之就是坏的政治。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之前好的政治也不一定能一直好下来。比起民主和专制的对立,其实我们更应该使用“专业(或精英)政治”和“大众政治”,“小政府”和“大政府”,“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这类中性的,科学化的名词来研究和表述。
打个比方来说,现在一个医院来了一个脑袋有病的病人,医院要研究治疗方案,是应该所有脑科医生开会研究,民主决定治疗方案,还是泌尿科,皮肤科,内分泌科的医生也来投票决定?或者更进一步民主一点,让医院的财务,司机,保安,保洁等等部门的人员都一起来投票?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当然职业没有高低,但专业却有专攻。国家治理的专业问题更是如此。
但是,如果所有权力都掌握在精英手中,就可能导致腐败,侵害大众的利益,这时就需要大众政治的监督和平衡。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治理最好的国家,生活最幸福的社会,大多都是在专业(精英)和大众政治达到平衡的时期。
在古代,比如古罗马,既有元老院的精英民主,也有护民官的否决权的平衡作用,使其不能危害人民,是当时非常优秀的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同样是一种极其优越的政治制度,它从全国选拔人才参加治理,保证人人机会平等,同时又有严格的考核和磨炼上升通道,最后很难出现庸人从政,民粹治国的情况。有人肯定会说,这么优秀为啥后来被揍了要学西方?这其实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出了问题,成了毫无实用的八股,不是考试制有问题。本质上是东方文明科学上的落伍,而为什么落伍,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欧洲,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和地理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说清楚的。但直到今天,考试选拔人才仍是中美等国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一。
而现代,比如上个世纪的美国,因为精英控制的媒体等力量,既保证了大众选举的专业性,保证了治理的质量,同时政治又受到了大众的监督和平衡。这造就了美国曾经的伟大。而到了21世纪,美国的民主,或者说政治模式逐渐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随着科学的进步,自媒体的高度发达,精英和专业逐渐让步给大众,不管哈佛的教授们如何哭泣,也阻止不了美国的三低人群以一人一票把推特治国的川普送上宝座。而川普在面对失去权力的危胁时,果断想到的也是发动群众。结果攻陷国会山事件也成了美国人对内战忧虑的一个导火索。而媒体传播的发达,使本来对立的党派,群体比赛更加偏激的互相攻击,而理性客观的中庸声音没有人关注,这不只是美国的问题,也是许多国情复杂的国家的问题。
《美国内战》大概率是一个可能性不大的美国式焦虑,或者说不会发生到片中这么大规模的程度,但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美国为什么会对立,分裂到这个程度?
这源于现代的科学,媒体的发达,打着民主旗号导致的反智流行——我不懂一个教授在说什么,但我可以骂他是SB,因为他不用我听得懂的语言。我不懂航天的那些技术,但不代表我不可以信誓旦旦的坚称登月是假的。我看不懂文学作品,但不代表我不可以用低智人喜欢的意识形态去批判它是汉奸卖国贼。
以及因为互联网所强化的不同意见的极端片面分化对立,造成的仇恨恐怖,才是真正可怕的。
《美国内战》,其它国家的观众除了看热闹,乐一乐,其实也应该想一想。
本期就讲到这里,如果赞同,请三连支持,欢迎新朋友关注。
推荐一款手电,小巧,高亮200米,可爆闪防卫,不愧为居家旅行,日常防卫,赠送女性朋友,必备良器。
喜欢加客服微信kf339981咨询。 更多精彩武备每天发布
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拓展阅读:
从朝鲜特种兵被抓聊聊“武艺”,这次我们就要当一回“军吹”(本期正片)
欢迎转载,文末请注明转载自“功夫史”
欢迎加入功夫史聊天群:加微信gongfushijun,各地分群后台回复“我要加群”
商务合作:后台回复“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