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周裕锴教授应邀为我院带来一场题为“女性本事与政治比兴——苏轼无题婉约词解读中的两条阐释路径”的讲座,相关专业老师及同学们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周裕锴教授从苏轼的《卜算子》出发,努力回归文学现场,对“情感”解读这一维度加以阐释,按照“本事”到“本意”再到“本义”的路径做了具体探究。他列举了李如篪《东园丛说》卷下《坡词》的例子,“‘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之句,谓此人不嫁而云亡也。其情意如此缱绻,使他人为之,岂能脱去脂粉,清新如此。”依据《东园丛说》的记载,《卜算子》表达了苏轼缱绻的情感,而且苏轼笔下的女性没有脂粉气,清新如此。袁文《瓮牖闲评》卷五:“苏东坡谪黄州,邻家一女子甚贤,每夕只在窗下听东坡读书。”在这里对于故事进行了描述性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本事”越传越远。王楙《野客丛书》中记载,王说认为此词是在惠州所作而非黄州。“坡回惠日,女已死矣,怅然为赋作词。”周教授指出这个说法已经渐渐脱离“本事”,与最初记载差异较大,故事已经逐渐掺杂了小说家言的成分。
随后,周裕锴教授提出中国古代诗歌常常有政治寄托,围绕着“比兴”传统去考察其政治寄托是一条新的研究路径。《复雅歌词》中指出:“缺月,刺明微也。”该文对于每一个具体意象都做出了细致分析,认为每个词背后都有其隐喻意义。周教授引导大家思考,“不偷安于高位也”是鲖阳居士自己的理解,而非大家公认的定论,要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加以考量。无独有偶,南宋俞文豹在《吹剑录》从每句串讲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吹剑录》中,俞文豹同样是从比兴出发,但与鲖阳居士的理解截然不同,并指出其合理性。
紧接着,周裕锴教授点明自己对《卜算子》的认识。他更倾向于赞同情感“本事”说的或然性和可信性,从以下几个理由解释了推崇这种观点的原因。其一,他从意象沿袭与写作传统及文本互证出发,细致考察了苏轼词中的“惊鸿”意象。其二,他提及“本事”迷恋,从词学语境和作者的词学观加以分析,更加接受宋人对于“本事说”的说法。其三,在宋人眼中,苏轼的《卜算子》与曹植的《洛神赋》同为言情之作,另外王之望记载“东坡此词出《高唐》《洛神》《登徒》诸赋之右,以出三界人游戏三界中”,宋人眼中苏轼此词境界高妙,达到了《诗经》的高度。其四,谈到“本事”的母题或原型,其第一任妻子王弗“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涉及到宋代女性对于读书人的敬佩与对知识的渴求。
讲座主张回到文学,回到文学的历史语境当中,不仅有具体个案分析,更有文学研究的示范意义。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周裕锴教授就“本事阐释法的合理性”“宋代经学对词学的影响”等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并鼓励大家积极求证,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往期热文↘
图片 | 谢雨彤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