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茶师,用志业超越苟且

文化   2024-11-16 16:03   中国  


我靠茶业与茶业靠我


三流的茶师把茶作为工作,工作最首要的回报是等价的物质。靠茶叶,他们努力养活自己。二流茶师不仅靠茶叶养活自己,更能团结一个团队,利益一个链条。
一流茶师则是茶界真正的脊梁。稀缺,宝贵。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过一个理念“志业”。翻译很妙,汉语中还有一个词“职业”,谐音,但是意思正好相反。所谓职业就是job,就是一份工作。所谓志业就是志向和使命之所在,一辈子要为之奋斗的一种事业。马克思·韦伯说现代人越来越有更多的知识,但是没有灵魂。我们的理性,或者说我们的心思都越来越偏重于工具性的,而不是一种真正的求知的理性。志业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拗口,有个英文词更能说明问题:calling。意即召唤,来自上天的召唤。所以有人把它译成天职,特指一类活在这个世上做诸多事情,说诸多话语,不是出于功利的考量,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的人。
一流茶师与二流、三流茶师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把茶业作为志业,后者把茶业作为职业。
我无意批评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只是在召唤一种更好的可能性。其实在今天浅浮的茶界,拥有正确职业态度,用正当劳动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团队的茶师亦很难得。市场上不是还有大量学艺不精,诚信不足,朝三暮四,异想天开的四流甚至七流茶师?然而,与“我靠茶业”的职业观念相比,我们更加期待“茶业靠我”的精神态度。

要我学习与我要学习


成为一流茶师的历程,没有捷径。一靠立志,二靠学习。学习的首要,是获得正确的学习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一个个具体短期的、背后含有威胁性的目标所驱动的。这是一种外在的驱动力,学习不是因为你想学习,而是因为不得不学习,你一直被警告不努力的结果是什么。所以,当完成了一个个的阶段目标,终于到达那个所谓最终目标的时候,发现那其实也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当把这些表层的目标都完成的时候,遗憾的发现自己就莫名成了一个很庸常的人。今天茶教育行业,充斥着短期功利教育的乱象,缺乏教育信仰,漂浮着短期培训速成的执念。只为一本“证书”而学习,只为“干货”而学习,只为“社交”从而把茶卖掉而学习。这般学习观念,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落于下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仅仅是奔着一个浅近的功利目标,最后达到的结果往往也是大打折扣的。
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的威廉·戴蒙教授,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优秀的、真正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学习动机往往不是由阶段性目标外在驱动的,而是由内在目的驱动的。前者是要我学习,后者是我要学习。这对应英文当中的两个词,一个是:target,一个是:purpose。Target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本意是靶子,指确切的阶段性的目标。Purpose是指有意志力的目的,做事的内在原由和意图。威廉·戴蒙教授提出的一个观点:我们在现代教育里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缺失,就是我们越来越忽视purpose,而越来越用具体的target去驱动我们的学习。


饭碗、手艺与大教堂


管理学界有个著名的“三个石匠”案例:一个人遇到三个石匠,问他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表面上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但是三个石匠的回答却很不一样。第一个石匠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错的饭碗,第二个石匠说我做的是方圆几十里数一数二的石器活。第三个石匠的回答截然不同:他说我在建大教堂。
从学习观念的角度,第一个石匠和第二个石匠,他们做事的动力都是来自于一个很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就是得利或者得名。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是我在建一个大教堂。解释一下什么叫“大教堂”。大教堂跟一般的小教堂是不一样的,它从开工之日到完工之时,往往要隔一两百年甚至两三百年。科隆大教堂建了好几百年,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从1892年开始建,建到今天还没有完工。有一个词叫“大教堂思维”,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哪怕自己看不到这件事的最终完成,但是你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是跟一个宏伟的目标连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第三个石匠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准确表述,就是purpose。它是一种长远的、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哪件事上的一种目的。今天已经泛滥但没有几人能把握精髓的词语“匠心”,要真正做到有“心”的匠人,每落下一锤,脑中都要有一间“大教堂”。
在一个丰盛而恰当的时代,复兴中国茶业,更要完整地继承创造中国茶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建造一所真正的“大教堂”。它可能需要不止一代人的努力。上一代“石匠”的名字,今天也许有些过时,吴觉农、范和均、李佛一、陈椽、冯绍裘、陈文华,名单可以很长。这些“石匠”一定没有鲜亮的形象照,甚至没有一件得体茶人服。但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壮丽的理想。百年前,他们远赴日本欧美学茶,国家疲弱,妻儿尚小,心中有一种坚定的purpose,一个使命。活在更加充裕的当下的我辈茶人,实在没有苟且的理由,我们之中至少应有一群人,坚定的看向远方的田野,大海的方向。


要么死心,要么死心塌地


作为一位年轻的校长,我要提醒今日教育功利化的通病正是用浅显的阶段性目标作为我们学习和努力的全部动力,从而造成一个重大缺失,那就是我们学习努力的内在动机丧失了,而内在动机才是真正永恒的动力。一流的茶师,应是终生学习的,如果我们没有在在内心培植一种强烈的内在动机,那么终生学习就丧失了真正的动力,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无声的自废武功。世间万物,茶的功利性是很低的,不喝茶不会死亡。茶教育的功利性更低!不学茶又能怎样?茶教育存在的价值,一定是站在功利教育的对立面。用茶,久违的植物与自然,启迪人存在于世真正的价值所在,这或许就是茶道的要义。一流的茶师,更应是抱持志业,善意美好的教育理想的先行者。
也许有人说,这不是又是大道理吗?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就是需要一个个看得见的小目标,为何要想那种看不见的虚无缥缈的长远使命?当有这样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到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句话:观点其实不是对现实的描述,而只是个人气质的流露而已。
成为一流的茶师,与在任何一个行业成为顶尖一样,要么死心,要么死心塌地。既不死心,也不死心塌地,是一个充满陷阱的中间地带。立志当高远,学习要终身,当以此超越,何必苟且。
我辈努力。

李乐骏

茶文化学者,茶教育专家。弘益大学堂(云南省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华茶青年会会长,国家人社部国标审定专家,云南省普洱茶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云南省青联委员。


深耕茶教育14年。创办弘益大学堂,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养学员50000余人。创办弘益茶道美学在线内容平台,获得 160余万读者的热爱订阅。中国茶众多品牌论坛与赛事发起人。连续多届发起举办“两岸中华茶文化论坛”“中国普洱茶冲泡技艺大赛”“当代中国生活美学论坛”“中华茶教育论坛”等。领军大中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机构之一。编著有《茶人养成》《茶叶江山》《大学茶道教程》等书。荣获“中华茶人榜样”“云茶榜样”“中国茶美育突出贡献奖”“中国创新教育校长”“海峡两岸茶业合作贡献奖”等荣誉。




- 李乐骏 | 精选文章 -

以发酵为纲,建新分类法 | 论普洱茶分类

库存堰塞湖与认知堰塞湖|论普洱茶分类
茶师,主打⼀个冲泡
茶⽂化何时成为国⺠「知识标配」

茶道是一首不立文字的诗

茶道是生命的反思
茶道与「性」「命」

当代人为什么要读《茶经》?

好的教育让人内心不贫穷,从唐伯虎到许倬云

美是竞争力:中国茶美学空间发展引论

从《徒手攀岩》看茶师:何为真正的泡茶高手?

当口罩取下的时候,茶人将奉上热茶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提升组织免疫力修炼企业家思维(中)

我为什么旗帜鲜明的反对“照片茶人”?从诗书画同源谈起 

理解茶道的钥匙,从“画为心印”谈起 | 善意美术馆

每一间茶馆,都是中国文化的微型书院

善意美好,是茶人的本来面目 

一流的茶师,用志业超越苟且

校长周记丨茶业靠我与我靠茶业

不仅看见价,更看见价值,看见价值观 | 校长周记

弘益办学的三大目标 | 校长周记

......



扫码了解弘益大学堂更多线上课程!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看完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

最下方可以留言

 

▼点这里,找茶找书

弘益茶道美学
弘益大学堂,中华传统生活美学教育机构。教育格局为一校三院,一校,即旗下运营的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是以茶花香为教学主题的省级职业院校。三院,即下设茶学院、花学院、香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