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风气如秋

文化   文学   2024-10-08 14:50   山西  


图片来源 | 回形岛  摄


前几日,寒露至,天气阴凉,我素来怕冷得很,唯有温上一壶茶才能熬过这冷冷清清的天气。“寒露”单看这个名字便知道天气有转凉的意向,从白露至寒露历经“秋分”,秋分一过便只有半个秋天了,这剩下的半个秋天即是暮秋了。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为天气变冷,露水快要凝结成霜。想来是有意思的,从白露至寒露然后是霜降,这是水汽凝结的一个过程且与节令时间相和,可见古人对节气的感知完全不亚于草木,草木随四时衰败繁盛,而古人因物知四时,又随四时观赏万物感知生命。

 

图片来源 | 回形岛  摄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蝉噤荷残,小雨霏微如线,衣袂飘然带轻寒,便是“寒露”这个节气的样子了。天气偶然明朗,很是欣喜,于是邀着朋友去游湖,花了几十块钱租了一辆小船,在湖心闲荡。一桨秋水,旷野天低,杨柳轻垂于湖面,周遭树木渐黄,映入湖面,凉风几许湖波一圈圈的荡开来,不由想起苏轼《赤壁赋》中: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图片来源 | 回形岛  摄


任由小船乘风破浪,慢慢由湖心荡去湖岸边,我与朋友懒懒的倚靠在船里,看小船到了堤边又直起身子划上几桨,慢慢移到湖心处,如此反复乐此不疲。秋日的阳光与夏日相比是很不一样的,柔和、曼妙,是裹着轻纱的美人,凉风袭来一卷疲态,觉得很是得意,岂不是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从前是很不喜欢李白这个人的,总觉得人生哪里有那么多大悲大喜,后来不晓得是时间的酝酿还是阅历的增加,竟明白了他的穷途末路里桀骜不驯的洒脱,此乃真性情。李白的诗词不该小家子的呢喃吟唱,而该有些男子气的一鼓作气大声诵唱,于是便能得几分他的潇洒和气魄了。李白好酒,尤与他的性格相符,他的得意与失意,皆同一壶烈酒,咕咚咕咚几口喝下,化变成了他那诗词歌赋中的铁马金戈、风花雪月。


图片来源 | 回形岛  摄


歇够了,便和友人划船四处游赏,小船穿过一个个石拱桥洞,两岸杨柳依依,倒有几分江南的样子。一方水土养出一方水土的美景和人文,江南的柔情与它的水有莫大干系,它的水便是它的魂,缠绕过千家万户,萦绕于女子的腕间,穿过石桥,泊着小船。


彼时去了江南许多地方,尤为喜欢绍兴,去时也是十月,绍兴的雨掺着桂香很好闻,绍兴人也极好。不过绍兴市区亦如别的城市一般声色犬马、车来车往,唯市井小巷间可以看见踏过百余年的老石桥,潺潺流水,过往乌篷船载得也仅仅是天南海北的旅人,很是可惜。

 

图片来源 | 月已西往  摄


后来辗转去了绍兴的安昌古镇见识了真正的江南风貌,镇中交通的主要工具便是船只,一条溪水贯穿小镇,两旁是饭馆和茶馆,两岸吃饭、喝茶的桌椅都是木头的很是古意,每家饭馆必备梅干菜,两岸木架上挂着许多的腊肉腊肠,饭馆、茶馆热气腾腾很有人间烟火味的模样。

 

我见到许多人对安昌有负面评价无外乎是不够整洁,建筑过于陈旧等等,可是这样才是这个古镇的风貌呀。唯有原住民在生活,才能维持一个古镇的生机,他们是城池的血液,而现在我们见到所谓古镇的地方早就是一片空城,唯有做生意的商贩,来往匆匆拍照的游人。

 

图片来源 | 月已西往  摄


出了三十块钱,同一独游的女子一同租了船,从镇子头到镇子尾,本地人和游人混杂于两岸的食铺和茶铺前,纷纷落座相谈甚欢乐。上岸后与那独游女子相邀一同去茶铺喝茶,江南多喝绿茶,倒入茶杯后微微花香跃入鼻息,抿入嘴巴豆香浓郁,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于口腔中滑入咽喉,很是好喝。

 

 图片来源 | 青简Jane  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育一方茶,江南的绿茶用江南的水来泡总归是最好的,江南的人来泡江南的绿茶总归是最熟络的。一个地方的茶就如同一个地方的人一样,是极具地域特征的。


江南的茶,就如同江南的山水一般灵秀动人、温婉清丽;而云南的茶,则如云南的土地和山川一样质朴粗犷、厚重笨拙。云南的普洱到江南的山水里却略微厚重浓郁了,而江南的茶到云南的土地、山川里来又显得过于单薄了,也因为这样的区别茶人也该如古人一般行万里路,喝很多茶,才能晓得中国茶有趣的人文和历史。

 

 图片来源 | 青简Jane  摄


万里澄空,千峰开霁,山色入黛,风气如秋,秋日确是游赏的好时节。停船的时候已是下午,天色很好,于是邀着朋友去喝茶,断断续续于午间到日暮,喝了许多茶,时有时无的聊着闲话,有所谓的诗与远方,亦有不入流的繁琐俗事,很是随意。


我一直说“凡是可以一起好好喝茶的人,都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喝茶是要耐得性子的,也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从烧水到入杯,可以有话闲聊,也可以默默无语只为杯里的茶,其中过程关系微妙。闲聊时要放得开手脚,不必瞻前顾后、欲言又止,首以畅快欢心为主,如此这般自然是该成为朋友的。再者便是不语时,是否觉得尴尬,百处不厌、不觉拧巴最为重要,不必刻意找话题更无需刻意迎合,如果这点也能做到岂能不成为朋友?

 

 图片来源 | 青简Jane  摄


人生遇的茶,如同人生遇的人一般,萍水相逢,一生一次。每一次的茶,它总归是不同的叶子,总归在不同的阶段,总归与不同的人一起,总归于不同的空间之中,始终难以重合。


而人的遇见亦是如此,没有意识的相遇,后来可能是陪伴、可能是别离、可能是遗忘、还可能只有怀念罢了,如同那个同我一起乘船的独行女子,此生复难遇见,每每想起她时便是江南的那一湾溪水,一壶绿茶,种种相遇时的场景依次打开,而她的相貌身型我早已不记得了。


 图片来源 | 青简Jane  摄


暮色沉沉,燕雀归巢,友人赶早离开,我简单吃了写东西,然后翻阅闲书。我时常将《小窗幽记》带在身边,不间断翻阅近一年有余,书本开端言“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以前妄自又加一愿,愿可喝尽世间好茶,后来发现全无必要,明白茶是一个媒介罢了,一个通达自观的媒介,为的是与自己好好相处;一个同他人相交的媒介,为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个与自然草木朝夕相伴的媒介,为的是青山如旧,绿水长流,不负韶华。而今依然步入深秋,何不放下琐事藏匿几缕秋色于心头,所谓“天之赋命实同,人之自取则异”,此番愿你看尽世间好山水。


文章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向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内容|离苏
  图片|已标注
编辑|南风知我意

聚焦茶教育、茶行业、茶美学
让观点彼此照见


扫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看完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

最下方可以留言

 

▼点这里,找茶找书

弘益茶道美学
弘益大学堂,中华传统生活美学教育机构。教育格局为一校三院,一校,即旗下运营的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是以茶花香为教学主题的省级职业院校。三院,即下设茶学院、花学院、香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