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寂寞的一首词,末尾一句曾火遍大江南北,你一定听过

2024-12-02 06:46   福建  



点击上方“诗韵词意录”关注我们吧!
漫步于斑驳古道,夕阳如血,洒落千年尘埃,每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历史的低吟。 仿佛能听见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苍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痛,以及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兴衰更迭。 这些诗句,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吊古讽今,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文化之魂,历久弥新,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滴泪与笑,都化作了滋养心灵的甘露,让人在回望中,更加坚定前行的步伐。


寂寞,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

是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秋日哀歌;

亦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独叹。

这些诗句,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穿越时空的阻隔,照亮了无数孤独心灵的角落。

苏轼,这位宋代文坛的璀璨明星,他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文学的殿堂,更以其豁达的人生观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

在《宋史·苏轼传》中,他被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高度评价了他的文学成就与道德影响。

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更是深情地描绘了苏轼的一生,称其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不仅是对英雄气概的抒发,更是他内心不屈不挠、渴望有所作为的真实写照。

苏轼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一首《卜算子·黄州慧定院寓居作》词,仿佛是他在人生低谷时的一声轻叹,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慧定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篇即以一幅清冷寂静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凄清的夜晚。

“缺月”,象征着不完美与缺失,挂于疏桐之上,更添几分孤寂之感。

“漏断”,即更漏已尽,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唯有孤独之人,尚未入眠。

“谁见幽人独往来”,“幽人”,即词人自喻,他在这寂静的夜晚,独自徘徊,仿佛与世隔绝。

而“缥缈孤鸿影”,则以孤鸿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感。

“孤鸿”,高飞于天际,无依无靠,其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既飘渺又孤独,恰如词人内心的写照。

“惊起却回头”这一句,词人由静转动,通过孤鸿的惊起回望,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愤懑与无奈。

那孤鸿,或许是被什么惊扰,猛然飞起,却又忍不住回头张望,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又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哀愁。


而“有恨无人省”,则直接点出了词人的寂寞与苦闷,他的心事,无人能懂,更无人倾听。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结尾两句,词人借孤鸿之口,表达了自己高洁不群、宁缺毋滥的品格。

那孤鸿,在寒冷的枝头挑拣再三,终是不肯栖息,宁愿飞向那寂寞的沙洲,忍受着寒冷与孤独。

这不仅是对孤鸿行为的描写,更是词人自我精神的写照,他宁愿保持自己的独立与尊严,也不愿随波逐流,屈就于世俗。

时光荏苒,当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被台湾省歌手周传雄以现代流行的方式重新演绎。

化为一曲《寂寞沙洲冷》时,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火遍了大江南北。


余秀华说:“我多么喜欢孤独。喜欢黄昏的时候一个人在河边,洗去身上的伤痕。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写在墓志铭上——让我离开,给我自由。”

苏轼的这首《卜算子》,以及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都是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诉说着关于寂寞的故事。


你若喜欢,点关注别忘了再点个在看/点赞哦👇

诗韵词意录
沉醉于诗词歌赋的世界,每一首诗都是心灵的悸动,每一阕词都是情感的流淌,在墨香古韵中得到了宁静与安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