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月夜思念弟弟,写下一首千古绝唱,结尾27字令人醍醐灌顶

2024-11-30 10:10   中国  



点击上方“诗韵词意录”关注我们吧!
漫步于斑驳古道,夕阳如血,洒落千年尘埃,每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历史的低吟。 仿佛能听见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苍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痛,以及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兴衰更迭。 这些诗句,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吊古讽今,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文化之魂,历久弥新,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滴泪与笑,都化作了滋养心灵的甘露,让人在回望中,更加坚定前行的步伐。


兄弟之情,它不仅是血脉相连的纽带,更是心灵深处最温暖的依靠。

杜甫曾低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

王维的不舍是:“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期盼来年团聚,是对远方亲人的一种遥想;

苏轼轻叹:“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牢狱之中对兄弟的思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跌宕起伏,却以豁达乐观著称。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赞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自己亦曾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洒脱态度,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领悟。

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苏轼被贬密州,面对皓月当空,心中愁绪万千,挥毫泼墨,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以问天的方式,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探寻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暗含了对团圆时刻的渴望。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将思绪投向那遥远而神秘的天宫,仿佛在询问,那高高在上的仙境,此刻又是何岁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想要乘风归去,与明月为伴,却又担心那仙境太过清冷,自己难以承受那份孤独与寒冷。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最终,诗人选择在人世间起舞,享受人间的温情与烟火,即使这人间充满了悲欢离合,也胜过那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流转,穿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洒在雕花的窗户上,照亮了那些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人们。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不禁发问,月亮啊,你本不应有情感,为何偏偏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得格外圆满,勾起无尽的离愁别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诗人洞察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规律。

认识到无论是人的悲欢离合,还是月的阴晴圆缺,都是自古难以周全之事,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

结尾的这27字,诗人祈愿,虽然相隔千里,共享这轮明月,共赏这份皎洁,这是对亲情跨越时空的深情呼唤,也是对生活美好愿景的无限向往。


林清玄说过:“我对他们的思念就像是藏在海螺深处,看来虚空,却蕴含了整个海洋的潮声,只要侧耳倾听,就从四面八方涌来。”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中,让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与安宁。


你若喜欢,点关注别忘了再点个在看/点赞哦👇

诗韵词意录
沉醉于诗词歌赋的世界,每一首诗都是心灵的悸动,每一阕词都是情感的流淌,在墨香古韵中得到了宁静与安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