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最著名的一首小诗,仅20字,抚慰世人260年

2024-11-27 08:10   中国  



点击上方“诗韵词意录”关注我们吧!
漫步于斑驳古道,夕阳如血,洒落千年尘埃,每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历史的低吟。 仿佛能听见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苍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痛,以及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兴衰更迭。 这些诗句,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吊古讽今,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文化之魂,历久弥新,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滴泪与笑,都化作了滋养心灵的甘露,让人在回望中,更加坚定前行的步伐。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被那些壮丽的山河、辉煌的建筑所吸引,却容易忽略那些静默于岁月角落里的“平凡”风景。

正如诗人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平凡;

又如杜甫笔下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国破家亡的悲怆中,草木的生生不息,也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平凡;

再如白居易所描绘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季节的更迭中,草木的轮回,是时间流转中最平凡的见证。

提及清代文学,袁枚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不仅是“性灵派”诗歌的领军人物,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匠,集诗人、散文家、美食家于一身。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袁枚:“才大心细,笔酣墨饱,味厚神全,而一归于正。”

在袁枚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首小诗《苔》,虽仅二十字,却跨越了两个多世纪,持续抚慰着世人的心灵。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开篇便勾勒出一幅阴暗潮湿、阳光难以触及的角落。

这里象征着被世人忽视或遗忘的边缘地带,是那些看似不起眼、不被看好的生命所处的环境。

“青春恰自来”,这里的“青春”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勃发。

即便在最不被看好的环境中,生命依然能够顽强地绽放,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苔花如米小”,苔藓之花微小如米粒,这是对苔藓这一微小生命的直接描绘,也是对其不起眼、易被忽视特性的强调。

“也学牡丹开”,这一句是全诗的精髓,苔花虽小,却敢于向牡丹学习,勇敢地绽放自己的美丽。

不畏渺小,不惧平凡,以一种自尊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周国平说:“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袁枚的《苔》,以极其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让我们不禁思考。


何为真正的伟大?是生于名门望族,享尽荣华富贵?还是位居高位,手握权势?

或许,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外在的光环与地位,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力量。

正如无数平凡生活中的我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惊世骇俗的才华。

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属于自己的“苔花”,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在任何境遇下绽放,展现生命的独特魅力。

在袁枚的这首小诗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感受到了即使是最微小的存在,也有权利去追求美好,去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价值不应由外界的标准来衡量,而应源自内心的坚定与自信。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普通并不等于庸俗。在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像苔花一样,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环境如何,勇敢绽放,因为真正的伟大,往往孕育于平凡之中,而平凡,从不平庸。


你若喜欢,点关注别忘了再点个在看/点赞哦👇

诗韵词意录
沉醉于诗词歌赋的世界,每一首诗都是心灵的悸动,每一阕词都是情感的流淌,在墨香古韵中得到了宁静与安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