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四大“流放”地,都是现在的哪里?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2024-11-29 06:28   福建  



点击上方“诗韵词意录”关注我们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古战场遗风犹存,风卷残云间,仿佛能窥见匈奴铁骑曾经的嚣张。卫青七战七捷,《史记》中“大将军青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尽显其智勇双全;霍去病封狼居胥,《汉书》里“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俗语云:“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不仅是对匈奴的警示,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每一次胜利都是对和平的捍卫。

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那些犯了重罪的官员或文人,被判处流放,踏上一条充满未知与苦难的旅程。

那些画面,或白雪皑皑,或荒烟蔓草,无一不透露着一种苍凉与悲壮。

《尚书·舜典》中便有“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的记载,这是古代刑罚中最早的流放记录。

网上曾经热议过一则消息,说的是古代名将们争南蛮,败西狄,战匈奴,结果一看,原来他们讨伐的“敌人”,竟是今日的自己。

历史上,那些被文人墨客骂作“江东鼠辈”的地方,原来正是今日自己的家乡。

那么,古代的四大流放地,究竟在今天的何处?又是否在你的家乡呢?

第一,宁古塔

宁古塔,这是一片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的地方,其恶劣环境,令人生畏。

《研堂见闻杂录》更是直言:“宁古塔,在黑龙江极北,去京师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死皆剐之,弃之野,乌鸢啄食,骨肉荡尽,无复形骸。”

吴兆骞《宁古塔纪略》有“宁古寒苦天下无,自来中国不知处”之句,道尽了宁古塔的凄苦。

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二十三年,其《秋笳集》便是那段苦难岁月的见证。


第二,崖州

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其地处天涯海角,环境同样恶劣。

《琼州志》载:“崖州在琼州西南,大海中孤岛,悬绝天表,风涛浩荡,往者多溺。”这里的“孤岛”、“风涛浩荡”,足见崖州之偏远与危险。

古诗词中,白居易的《寄隐者》有“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

宋代大文豪苏轼,其晚年谪居儋州,其《东坡乐府》中多有对海南生活的记述,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超脱。

第三,岭南

岭南,泛指今广东、广西地区,其湿热的气候,瘴疠横行,曾是许多文人官员的梦魇。

《汉书·地理志》描述岭南:“暑湿气蒸,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蠹虫之所伤,故早夭。”

岭南,见证了无数历史名人的落魄身影,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是多次被贬岭南。

其《食荔枝》诗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背后藏着多少辛酸与无奈。

第四,房陵

房陵,今湖北省房县,虽不如前三者偏远,但其地理环境同样恶劣,加之政治斗争的漩涡,使之成为又一著名的流放地。

《后汉书·郡国志》载:“房陵,有渎山,多竹木。”然而,这里的“多竹木”并未带来繁荣,反而因山高水险,成为流放者的囚笼。

宋人陈造有“怕说万山天样远,房陵更在万山西”,道出了房陵的孤寂与荒凉。

在这片土地上,亦有不少历史名人留下了足迹,如西汉名将周勃,因功高震主,被贬房陵。

房陵自古王孙地,自先秦至明清,先后23位皇亲国戚被贬至此。

时代变迁,滚滚长江东逝水,带走了多少悲欢离合,又留下了多少历史的印记。


杨慎的《临江仙》中有:“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那些曾经的流放地,如今或已成为旅游胜地,或依旧默默无闻,但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却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你若喜欢,点关注别忘了点个在看/点赞哦👇

诗韵词意录
沉醉于诗词歌赋的世界,每一首诗都是心灵的悸动,每一阕词都是情感的流淌,在墨香古韵中得到了宁静与安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