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绝笔诗:短短24字说尽一生沧桑,通透豁达,治愈后世1000年

2024-11-24 07:28   福建  



点击上方“诗韵词意录”关注我们吧!
漫步于斑驳古道,夕阳如血,洒落千年尘埃,每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历史的低吟。 仿佛能听见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苍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痛,以及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兴衰更迭。 这些诗句,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吊古讽今,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文化之魂,历久弥新,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滴泪与笑,都化作了滋养心灵的甘露,让人在回望中,更加坚定前行的步伐。


豁达,是一种超脱于尘世纷扰的心境,是心灵深处的一抹宁静与淡然。

它如同春日里细雨轻拂的柳丝,夏日中悠然自得的荷影,秋风下落叶归根的从容,冬雪覆盖下松柏的坚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以田园为伴,将生活的琐碎化为笔下的诗意,那份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豁达,让人心生向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豪迈,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即便前路未知,亦能笑对风浪,这份豁达中藏着不屈与希望;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豁达,则是历经沧桑后的释然,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更是一位豁达人生的践行者。

《宋史》赞其“文学擅天下,忠义贯日月”;而林语堂在其《苏东坡传》中更是深情地写道:“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句,是苏轼豁达情怀的生动写照。


苏轼晚年所作的《自题金山画像》一诗,短短二十八字,却道尽了他一生的沧桑与豁达,治愈后世一千多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宋·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开篇即以“已灰之木”比喻自己的心境,看似凄凉,实则透露出一种历经风霜后的平静与淡然。

苏轼一生几经贬谪,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岭南,再到荒凉的海南,每一次的流离失所,都是对心灵的磨砺。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加坚韧,如同燃烧殆尽的木材,虽不再有熊熊烈焰,却拥有了沉稳与宁静的力量。

“身如不系之舟”,则是苏轼对自己漂泊生涯的形象描绘。

“不系之舟”,自由而无所依傍,象征着苏轼一生虽历经波折,却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

他从未被世俗的枷锁所束缚,无论是身处何地,都能以一颗豁达的心去面对,这份超脱与自在,是许多人穷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境界。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两句,是苏轼对自己一生功绩的总结,也是最为人称道之处。

在常人眼中,功业或许意味着高官厚禄、名垂青史,但在苏轼这里,却是那些被贬之地,是他与民同乐、教化一方的岁月。

黄州的东坡垦荒,惠州的修桥筑堤,儋州的文化传播,这些看似平凡的经历,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苏轼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这些“功业”的珍视,真正的功业,不在于权势地位,而在于心灵的富足与对社会的贡献。


回望苏轼的一生,他的豁达与释怀,如同一股清泉,滋养了后世无数人的心田。


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在苏轼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豁达者的智慧与从容,感受到了那份跨越千年的温暖与力量。 


你若喜欢,点关注别忘了再点个在看/点赞哦👇

诗韵词意录
沉醉于诗词歌赋的世界,每一首诗都是心灵的悸动,每一阕词都是情感的流淌,在墨香古韵中得到了宁静与安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