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停止吃这样的酱油!瓶子上有这 4 个字,赶紧扔
健康
生活
2025-02-02 17:30
湖北
每家每户的厨房中,酱油都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尤其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无论是红烧鱼、红烧肉还是卤味拼盘,都离不开酱油的点缀。
然而,许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市场上一些标有“配制酱油”的产品,潜藏着健康风险。
那么,如何挑选一瓶优质的酱油?儿童是否需要专门食用儿童酱油?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为了一家人的健康,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并记得转发提醒家人。
现在就去厨房看看,如果你家酱油有“配制酱油”这 4 个字,赶紧换掉,不要再吃了,因为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酱油”。这种“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香味淡,食品添加剂多。2021年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提出,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也明确要求:不得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配制生产酱油。如果家里还存有“配制酱油”,千万别舍不得,换成符合相关标准的“酿造酱油”吧。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为原料,加上小麦或麸皮,采用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酱油。在“酿造酱油”的基础上,建议选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越好。酱油是用来给菜肴增鲜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鲜味越足,酱油等级也越高。国家规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最低不得小于0.4g/100ml。超过0.80g/100ml就属于特级酱油了,某些特级酱油甚至能达到1.2g/100ml。注意:如果两款酱油对比,一个配料表简单,一个配料表复杂,那么即使配料表复杂的那款氨基酸态氮含量更高,也不建议选它。因为这个含量可能来自配料表中的其他成分。一瓷勺酱油(约 10ml ),大约就有 1.6~1.7g 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 5g ,酱油里面的盐也要考虑进去。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每年约 165 万人,因吃盐过多引发心血管疾病致死。人体约 95% 的盐分是通过尿液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盐吃多了,就会加重肾脏负担。钠离子排出体外的同时,需要钙离子协助。因此钠排得越多,钙消耗越大,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越大。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氯离子会让胃酸浓度升高,胃酸浓度高了会腐蚀胃粘膜,进而可能诱发各种胃病。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关于“盐”的添加建议,按照 10ml 酱油大约有 1.6-1.7g 盐来计算,不同年龄段孩子和成年人的推荐添加量分别如下图:注意,鸡精、味精、蚝油等调味品含钠量都比较高,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如挂面、面包、饼干),虽然吃起来不咸,加工过程中也添加了盐,我们要注意控制每天的食盐总量,少吃高盐食品。营养成分表中,钠超过 30% NRV(营养素参考值)的食品,就要少买少吃了。03
咱们皮肤的颜色,是由一种叫“黑素”的物质决定的,“黑素细胞”利用“酪氨酸”,经一系列复杂反应,生成“黑素”。虽然酱油里有“酪氨酸”,但含量很少的,对肤色几乎没有影响。再说酱油的黑,主要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类黑素(一种天然的色素),但这种物质,人吃下去之后会被分解,并不会流进血液、直达皮肤。咱们国家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食品安全标准,也没有明确“儿童食品”定义。选酱油要看重的还是前面那 3 点标准:酿造酱油、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高)、配料简单。把酱油的使用量降下来,也能实现薄盐/减盐的作用。如果这种酱油比普通的贵不少,就没必要特意买。该花花,该省省,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主打一个勤俭持家。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点【👍🏻】+【❤️】,【分享】到家庭群 ❤️[1]酱油是“害人油”,吃多了会致癌?瓶子上有这4个字,赶紧放下!CCTV生活圈 2024-01-05
[2]一言解惑︱烹饪酱油,不适合凉拌生吃?吃好每天三顿饭 2023-09-30
[3]酱油是“害人油”,吃多了会致癌?瓶子上有这4个字,赶紧放下!CCTV生活圈 2024-01-05
[4]吃酱油犯1个错,小心骨头变脆、血管变硬!提醒:买酱油牢记3点,这样吃更健康!我是大医生官微 2023-03-0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更新于2025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 直播预告 <<<
现在就点击按钮「预约」直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