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林雪,今天文章内容较多,请耐心看完。
关于本书:
《浪潮之巅》讲述了近百年来各个科技公司的兴衰史,深度分析了科技企业兴衰的原因和规律,为现在的年轻人和公司提供了创业和管理的思路。
关于作者:
吴军,著名学者、投资人,曾担任google公司和腾讯公司的资深研究员和副总裁。作为风险投资人,他曾成功投资了150家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著有《见识》《态度》等多部畅销书籍,多次获得中国好书奖、文津奖等国家级图书大奖。
通过回顾科技公司的兴衰历程,揭示他们成败的规律,帮助我们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更好地把握时代红利。
01 IBM公司长久不衰的秘密
19世纪末,一位美国的统计学家霍勒发明了一种机械自动制表机,这种机械产品形状类似于立式钢琴,用来统计报表。
后来他成立了公司,专门服务于政府统计部门,由于产品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公司从此声名鹊起。
不久,一位叫托马斯.沃森的人加入了公司,因为管理出色,四年后沃森成为这家公司的总裁。经过10年的经营,沃森便把公司更名为IBM公司。
IBM公司刚开始主打办公机械产品,比如像打孔机、制表机等,主要客户还是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不过,IBM公司成立不久,就遭遇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在大萧条下,很多公司相继破产,唯独IBM公司却活了下来,而这都要归功于沃森的经营和管理,使它在这场危机中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
随着经济的复苏,IBM仅靠卖机械办公产品,很难真正地壮大,它一直在寻找机遇。
恰在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了,IBM从战争中嗅到了商机,立马将制造精密机械的民用生产线改为了军用,参与制造了大量枪械。
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军方对数据统计的需求也在增大,这时IBM给军方提供了大量的制表机,从那时起,IBM就和美国军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还间接参与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直到二战结束后,IBM面临着抉择,是继续制造办公机械还是发展新兴的电子产品。老沃森比较保守,认为电子产品不靠谱,而小沃森却恰恰觉得做电子信息产品对IBM来说是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后来小沃森上台后,决定生产大型计算机,专门服务于政府和大型企业,还大力增加了研发经费,邀请了麻省理工学院作为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小沃森的领导下,IBM公司的业绩扶摇直上,甚至比原来老沃森时期还高3倍,而且他们的产品几乎占领了市场。由此可见,小沃森的发展眼光确实独到,在电子时代开启了技术先河。
小沃森卸任后,IBM公司新的CEO一直关注着个人电脑板块业务,还观望了很久。
然而,也许是高层对这个业务并没有寄予太大希望,只是把这个研发任务交给了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因为能力有限,团队不得不将其中一些硬件和软件外包给了其他公司。
没想到一年时间,IBM公司就推出了个人电脑,一经发售反响很好,还迅速占领了市场,可即便IBM的个人电脑的销量很好,却还是输给了后来居上的微软和英特尔公司,这是为什么呢?
IBM公司因为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美国司法部为了遏制它再发展,起诉IBM公司,官司打了十年,最后两家和解,IBM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将自己的技术公布于世,这对于IBM公司来说是灭顶之灾。
技术一旦公布,就会有很多公司生产出兼容机,由此IBM公司就会失去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加之,IBM公司想在软件市场分一杯羹,随即和微软合作一起开发软件,但微软却悄悄留了一手,明面上和IBM公司合作,暗地里自行研发新的操作系统,等到新产品面世时,让IBM公司措手不及。
这也为什么,在和微软的合作中,IBM公司却为他人做了嫁衣。
随着计算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失去了市场优势,而此时微软公司却因为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市场赚的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IBM公司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错失了机遇,慢慢衰落,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这让IBM濒临破产的边缘,大家都在怀疑IBM公司是否能够抵御住这场危机。
就在大家觉得IBM就此衰落时,没想到它会从破产边缘起死回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对IBM的贡献最大,他就是路易斯.郭士纳。郭士纳是技术外行,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却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将IBM再次拉回到了行业的巅峰。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郭士纳上台后,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精简机构,将不赚钱的部门,没有前途的项目一一砍掉。这样人员减少了,自然成本也就降下来了。
接下来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对一些机构和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他将卖掉的服务公司又重新买回来,还将硬件制造、软件和服务融合为一体,同时在公司内部引入竞争机制,让每个人的退休金和公司效益挂钩,目的是为了防止各个项目组为了各种利益而相互拆台。
接着做的第三件事是降低研发经费,郭纳士还砍掉了那些偏理论的实验室,还将研究和开发结合起来,目的就是让研发成果马上转化为产品,快速让公司盈利起来,不仅如此,他还和十几所大学合作,为大学提供奖学金,培养大量的科研人才。
这三个举动,顿时让IBM公司走出了困境,这次变革也让IBM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放弃终端消费者市场,继续为政府及企业提供IT服务,在郭士纳的打造下,IBM公司经过风雨的洗礼,再一次回到了巅峰时刻,成为了一艘软件到服务为一体的航空母舰。
这个战略定位也使IBM长期屹立不倒,遇到危机也能破局。
其实一直以来,IBM倡导着一个理念就是保守,它一直坚守初心,专注于它的核心领域,对于新兴领域它并不会冒进,而是很谨慎的投资创新。虽然IBM在半导体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上都是领先的,但是它很少花大力气去投资,而是始终把核心放在为企业的服务上。
也正是如此,让它一次又一次挺过了许多艰难时刻,尤其是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很多公司走在亏损和并购的边缘时,而IBM公司不仅业务稳定,利润还很可观,还在后来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员工几万人遍布世界各个国家。
纵观IBM公司百年历程,把握时机造就非凡,也错失互联网的快车道,陷入困局,但它知道如何破局,一直专注于于它擅长的计算机服务领域,这份坚守让它成为了IT界的常青树。
02 微机时代,苹果公司的崛起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乔布斯那就是魔术师。
乔布斯的生母是一名护士,因为非婚生子,无力抚养乔布斯,就把他送给了一户人家抚养。
长大后的乔布斯进了一所私立大学读书,然而乔布斯对学习没有兴趣,仅仅上了半年学就退学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计。
就在21岁,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折。那时的乔布斯和他的朋友在车库创立了苹果公司,开始研发个人电脑。
那年,他们就研制出了第一台电脑,虽只能玩一些简单的编程游戏,但这台电脑却能让每个老百姓都买得起。
随着个人电脑的发展,苹果公司的电脑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随后推出了新一代电脑麦金托什,这个系列电脑一经问世,很受欢迎,当时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苹果公司也随之壮大,拥有了4000名员工,然而就在发展的顺风顺水时,乔布斯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从此,苹果公司随着乔布斯的离开,也陷入了低谷。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乔布斯还没离开之前,曾说服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到苹果公司出任CEO,约翰在开拓市场方面很有经验。乔布斯请来了约翰后,自己就退居幕后,专心研发产品。
然而仅仅在约翰上任后的第二年,因为理念不同,两人开始不合,而董事会也站在约翰一边,使乔布斯陷入孤岛,后来在和约翰的斗争中,乔布斯被踢出了局,就这样乔布斯不得不离开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在约翰的领导下,发展缓慢,连新开发的操作系统也不成气候,连年亏损,甚至差一点卖给了IBM公司和太阳公司。
约翰下台后,苹果公司新的CEO吉尔请回了乔布斯,一开始乔布斯仅以顾问的形式做决策,半年后开始执掌这个烂摊子。
也许是因为乔布斯的运气太好,刚好赶上了网络泡沫时代,那时苹果公司就将自己定位在高端市场,巧妙的避开了与微软、戴尔和惠普的竞争,苹果公司也慢慢恢复了元气,这些成绩成为了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公司的CEO的资本。
乔布斯最大的优势是善于学习,善于把握时代命脉,在网络泡沫时代,他将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由此开发出了ipod音乐播放器。
这款产品推出市场后,因外观时尚,很受年轻人的青睐,苹果公司也因这款产品回归到了巅峰时刻。
在苹果公司后来发展的十年间,他们不间断研发i系列产品,如果说ipod彻底改变了音乐市场,那么iphone也继而改变了通信市场。
21世纪初,手机智能时代到来,苹果公司抓住了时机,摒弃了传统手机,开始创新研发智能手机iphon系列,获得很大的成功,市场利润也很丰厚。
这归功于,苹果公司将每一款产品都做到极致,不断创新,也归功于乔布斯将产品和艺术结合起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像他这样善于将产品艺术化。
苹果公司发展40多年,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再到巅峰的过程,在今天看来,苹果公司仍然是IT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03互联网时代,google出奇制胜的秘密
苹果公司靠创新使让自己在IT界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不得不赞叹另外一家公司的崛起。
它就是google公司。
google公司的创始人是佩奇和布林,两人原本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在看到雅虎公司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后,他们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在互联网浪潮到来时,做点什么。
那时虽然有了探索引擎,也只能解决覆盖率问题,对于查准率上没什么突破,佩奇看到了机会,和布林一起建立了探索引擎,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使用。
随着朋友和同学的相互推荐,google的探索量逐渐增大,1997年9月,佩奇和布林注册了google.com的域名,但是研发产品需要资金,佩奇和布林经过努力拉来了1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他们注册了google公司。
一年后,正是互联网最热的时候,google借着互联网的势头,顺利的从当时最大的投资公司获得了2000万的投资,从这一年开始,google公司不仅开始盈利,还为雅虎提供探索服务。
当时google的发展很迅猛很多公司都想收购它,但是google的创始人提出了天价,想收购它的公司都望而却步。
大家总觉得google公司成功的秘诀是它的商业模式,其实不然,如果能够了解到佩奇和布林创办公司的初心,就不难知道为什么google会成功。
在还没有google公司甚至是他们还没有赚钱的时候,佩奇和布林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创办公司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很容易的通过网络,轻而易举的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google公司的理念与微软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用户方便和免费。
佩奇知道只有把互联网好内容送到千家万户去,直接面对最终用户,才能双赢。
因此,google的产品始终针对着最终用户,而非像IBM那样只服务政府和企业,又不像苹果那样服务高端客户。
这种策略也极大的降低了google公司的商业风险,不管是大环境好还是不好,人们还是会一如既往的上网。
找到了自己的定位,google公司开始寻找赚钱的商业模式,寻找了一段时间,佩奇发现探索广告似乎是一个好的赚钱方式。
在google之前,有些互联网公司习惯将探索结果按照网站付费高低来排名,如果google公司也按照这种模式的话,虽然短时间内会赚钱,但长期看来会影响google的声誉,于是他们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对网页排名保持客观和公正性,选择在网页的其他地方嵌入广告。
google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减少了中间环节。什么意思呢?google公司认为,除了获得代理商的利润外,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因此google采用了直销的模式来销售他们的产品。
加上google的网页干净简洁,很多广告商都慕名来google网页上投放广告,这样一来,google的营业额稳步增长。
google公司也集聚了很多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他们中很多都是领域内的佼佼者,而且google公司对每个加入google的人都给予充分的信任。
在管理模式上,与其他公司自上而下方式不同的是,google采用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
大多数公司制定公司规划后,会下放到管理层,然而再分配任务给员工,目标和规划从上到下一级一级的分配。
而google公司却反其道而行,公司鼓励每一位员工积极开动脑筋,为公司出谋划策,也鼓励他们不要成为一个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员工。
这种管理模式,使员工更乐意为google公司服务。这就是为什么google公司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他们。
纵观google公司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个小小的公司发展到现在庞大的帝国,除了创始人独到的发展眼光外,更准确的说,他们把握住了互联网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