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强者破局》:归根到底,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千万不要因为工作而左右消耗自己,内耗自己

文摘   2024-12-07 18:35   新疆  



你好呀,我是林雪。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自己领域的强者,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充满了挑战和困境。


面对这些难题,如何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是一个很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冯唐的《强者破局》,将《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智慧与现代管理经验巧妙融合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和生活哲学的书籍,更是一套实用的成事指南,帮助读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破局之道。


书中的核心观点,简单说来就是三个字:识局、破局、成事。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破局者,这本《强者破局》值得一读,它会给你带来智慧和启发,更激发你内在的力量,让你在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

01
识局:洞察人心,把握大势




冯唐提到,识局不仅仅是认识当前的局面,更要洞察人心、把握大势。


在《资治通鉴》里讲述了一个很经典的故事郑国修渠,它告诉我们如何识局。


在公元246年,秦始皇即位的第一年,破获了一起间谍案。


那时秦国日益强盛,对各个诸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韩国为了自保,派自己的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提出修建一条灌溉渠的建议。


目的是通过这个一浩大的工程不断消耗秦国的国力,防止秦国来攻打自己。


不过,这个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被秦始皇发现,秦王大怒,想要杀郑国。

面对生死关头,郑国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间谍身份,但同时也向秦王讲述修渠的好处和作用。


他说,即使渠成而秦国国力受损,对韩国而言也只是暂时的安稳。


渠一旦建成,将造福秦国万代。秦王被郑国的真诚与远见所打动,决定让他继续主持修渠工程。


经历了数年,郑国终于建成了渠。它不仅灌溉了关中平原的广阔土地,使秦国农业繁荣,国力大增。


更在无形中加强了秦国的统治基础,为其日后秦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郑国本人,也因此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水利专家,被后人铭记。


冯唐通过郑国修渠的故事,告诉我们“识局”的内涵。


识局,不仅仅是对当前局面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一种洞察人心、把握大势的智慧。


故事里,郑国认识到了秦国日益强盛的局势,了解人性,洞察到秦王对国家强盛的渴望,更加重视水利的修建。


他利用这一点,成功地说服了秦王,使修渠工程得以继续。


同时,郑国也展现了对人心的深刻洞察。


他明白,即使自己作为间谍的身份被揭露,但只要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诚意,就有可能赢得秦王的信任和宽恕。


这种对人心的把握和洞察,是识局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职场中,这意味着要善于观察别人,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关注行业动态,随时把握市场趋势,以便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冯唐说,事先于人,先要看一件事对不对,看他做的事对公司有利,是否对你有利,如果所做的事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那么就是真正帮到了你。

02
破局:思维突破,应对挑战




面对困境,冯唐在书中提到了“不破不立”的强者心态。


在这里,不得不提韩信这位历史人物,他在刘邦打江山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运用智慧,实现思维突破,最终成就一番大业。


在乱世中,韩信因为长的人高马大,又会腿脚功夫,所以投靠到项梁和项羽手下做事。


虽然有军事头脑,想要干一番事业,但迟迟不被重用,后来就从项羽那里跑出来。


在逃跑路上很不幸的被刘邦的军队抓住,在准备被处决时,又很幸运的被夏侯婴给救了。


因为爱惜韩信的才能,被举荐到刘邦那里,刘邦也是爱才之人,很重视韩信,被封为大将军。


在公元204年,韩信奉刘邦之命准备打赵国。


赵国实力雄厚,对韩信来说,如果面对面打仗的话,也很难将赵国的二十万大军打下来。


不过后来因为改变了战术,让韩信的军队不仅打败了赵军,还收付了赵国,这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


那时寒冬腊月,韩信带着几万兵马在赵国井径口安营寨寨。

晚上,韩信带着两千骑兵,抄小路躲在离赵军不远的山头上,悄悄观察赵军。


一边看着赵军,一边告诉自己的将士说,明天打仗时,我们会假装大不过,赵军一看到我们败退了,一定会倾尽所有追击我们。


他们一旦离开营寨,你们就赶紧占领他们的地盘,这样能切断了他们的退路,让他们有去无回。


随后将好吃的好喝的送给将领们,让他们今晚吃好喝好休息好,准备明天大干一场。


第二天,天一亮韩信就按照原定计划,带着军队和赵军面对面大战。


他先假装打不过赵军,一路逃到设定好的阵营里。


这一招也骗过了赵军,赵军看到机会来了,命所有人都乘胜追击,可后来赵军发现汉军怎么也打不下来,僵持之下就想回自己的军营。


可就在快到军营时,他们却傻眼了,发现自己的营部竟然被汉军占了。


此时,军心一下子乱了,士兵们乱作一团,逃的逃,散的散,这时韩信的军队打过来,赵军立马溃不成军。


赵国之所以败了,是因为他们的主帅太过要脸,觉得韩信军队人少,一定打不过他们。


主帅不听从谋士的战术,带一拨人抄小路去切断汉军的粮草补给后方。


他认为使用这种计谋,会被其他诸侯笑话,认为他很怂,不敢和韩信硬钢。


冯唐在书中提到,“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更是对现代人应对挑战时心态的精准概括。


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职场,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稳定,避免内耗和焦虑,从而在挑战中找到破局之道。

03
成事:谋划全局,精准出击




刘邦身边有个核心团队,有的是和他从小玩到大的,像樊哙、夏侯婴和萧何等人,另外一拨人是在反秦路上头投奔来的谋士。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事,我这里整理为三点:一是能听劝、二是能容人,三是得人心。


第一、能听劝。


刘邦身边有个谋士叫张良,张良这个人非常有计谋、有胆识。


刘邦在成为沛公后,张良因为倾慕刘邦的人格魅力,一直跟随着他。


刘邦在攻入咸阳后,看到宫殿里的美人宝物,就想侵占。


他的发小樊哙告诫他,你现在有些得意忘形了,不要忘本,可刘邦没听,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张良跑过来告诉他,你刚刚住进来就贪图享乐,和那些秦朝的人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就是除掉了一个坏人,自己也成为了那样的人。


刘邦是一个很听劝的人,第一次没听,第二次却听进去了,虽然这个话很不中听。


一个敢谏言,一个能听劝,作为刘邦这个一把手来说,都是非常难的,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他有敢于听取谏言和善于纳谏的品质,所以能够得到团队的支持。


第二、能容人。


刘邦手下有个人叫陈平,这个人原来在项羽手下做事。


后来刘邦和项羽打得不可交,还占领都城殷时,陈平害怕项羽会怪罪他,官印一丢就跑了。


没多久就拜托朋友来求见刘邦,因为陈平很有能力,刘邦就封他为护军。


可是作为空降官来说,刘邦手下有些老人颇有些不服,时不时的传写陈平的八卦,说陈平有些贪,男女关系还混乱。


刘邦听到这些话,就把陈平叫来问他,你在魏国没有做好,在楚国也没有做到,到我这里了,怎么还到处招惹非议?


陈平说,自己的在魏国时,魏王不信任他,到楚国,项羽也不信任他,项羽只信任他身边的几个亲戚,我再有本事,也无用武之地。


我到这里一没车,二没房,一穷二白的,不接受点小惠,就没办法开展我的工作。


如果您觉得我有能力,就把我留下来,如果觉得我没用,我可以走,把那些别人送给我的东西都还回去。


刘邦听了后,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还重赏了他。


在乱世之中,刘邦有容人之量,能够包容不同背景的人,还能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


同时,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刘邦和陈平坦诚交流,才能得到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第三、得人心。


秦朝大势已去。


刘邦入驻咸阳,但没有在咸阳住下来,而是把军队撤到了霸上。


他还规定将士不要烧杀抢劫,对他们约法三章,不要打扰老百姓的生活。


刘邦废除秦国的苛法,并且广泛宣传,这体现了他敢于改革旧制、顺应民心的决心。


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相比之下,项羽因为不信任投降的秦兵,竟残忍地将20万秦兵全部杀害并埋起来。


这种残暴行为不仅违背了人性和道德,也极大地损害了项羽的声誉和形象,使他失去了许多潜在的支持者。


在乱世之中,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注重民心向背,通过实施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来赢得支持和信任。


结语


《强者破局》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精炼的语言,将复杂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让读者在阅读中轻松领悟并吸收其中的智慧。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学会如何在职场和生活中应对挑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认识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信,运用智慧去识局、破局、成事,就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如果你也渴望在困境中破局,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那么这本书值得一读。



微暖在成长
40+职场打工人,左手养娃,右手努力生活,爱好读书写作,分享个人成长、阅读和写作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