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与6岁女儿聊天, 孩子随口一句话, 却被惊出一身冷汗

教育   2024-11-13 18:00   上海  

这几年,关于青少年自杀的信息越来越多。


于此同时,学校对学生自杀的防范也越来越“成熟”。一些学校在走廊上安装了铁栅栏,防止学生在学校跳楼。荒谬的场景,让人一时分不清他们是学生还是囚徒。


如今,青少年心理问题处在非常严峻的时刻,很多讨论都围绕着孩子们的厌世展开。大家迫切想知道,当一个环境中不断有人“生病”,那么“病”的究竟是谁?



前几天看到《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6岁的女儿对我说:我没什么可期待的了。


不期待上学,也不期待放学,怎么会发生一年级的女孩身上?


看看她的课表,我们可能就会得出答案——


每天6点50起床到5点20放学,课间除了上厕所不能出教室,除了体育课不能出教学楼。晚上吃完晚饭,还要完成作业。


作者写道:“在这简短的、紧凑的、却又漫长的将近14个小时中,上学与放学之间,我试图寻找期待。然后,发自内心的,却又沮丧无奈地发现,我没有找到。”


日复一日,孩子们的生命力就这么被消耗着,消耗着,直到消耗殆尽。



许多学生跟我说,他们被无力感淹没,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感受到生命的枯萎……


人类学家项飙在今年提出了“生命力”这个概念。他指出,教育系统正在大范围“捕获生命力”,通过上课、刷题、考试等,捕获学生的体力、注意力和意义赋予的能力。


家庭又成为学校的延伸,不再是孩子放松的地方。家委会、微信群,打卡,无不耗费着家长的心力,破坏亲子关系。


每周一早上,我那4年级的儿子在低落中醒来,跟我说的第一句话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


个人很难对抗潮流,成年人的人生课题更焦灼和复杂。


我想做些什么,试图让他明白“人是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严肃的说教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想到历史学家许倬云的劝诫。他给这个时代迷茫的年轻人说了很多,写了很多,归根到底是一句话——往里走,安顿自己。



他说:“我们看事看物不再只看表象,思考问题也不再局限于欢喜哀愁或得与失。面对问题时,若能超越得失、悲喜等种种感受,外在现象对我们的影响就越来越小,我们的心就更稳定了。”


这种能力需要不断训练,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观察、学习,在回收和内化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和领悟。


去年,我们为千万迷茫的中国学生打造了「少年日历」,就想要给到孩子们一种“安顿自己”的抓手。培养训练他们日复一日“往里走”的能力。


蓝橡树少年日历2024

很多朋友收到了我们的「少年日历」,给了很积极的反馈——

@小罗:女儿很喜欢,会把日历上的话写进自己的摘抄本。

@Daisy:在饭桌上,我们会讨论今天看到的那句话。虽然孩子只有11岁,但他经常给我意想不到的见解。

@田田:去年先买了一本,后来翻看觉得内容不错,又买了10本送给身边的同龄朋友。日历内容很轻、实用性很强,也不存在说教的问题。这些话其实父母平时也说,但日历形式更能让青少年听进去,挺神奇的~

8-16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少年需要一双手,去抚平内心的毛躁,牵引他们向前走。

蓝橡树「少年日历」,正是他们成长路上的领航员,是他们旅途中的灯塔。古今中外名人名著凝练的语句,启发他们自己的人生。

蓝橡树少年日历2025

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在迷茫中坚定前行

👇点击图片,可进入下单页👇

12个人生话题
给青少年补上关键一课

认识生命,悦纳自我,是每个孩子人生中必不可缺的一课,也是我们的孩子欠缺的一课。

你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

  • 我为什么会不开心?

  •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 什么人是我的朋友?

  • 我喜欢做什么?

  • 爱情是什么?

  • 那么多信息哪一些是真的?


2025年的第一个主题,就从“认识我自己”开始。

人永远不可能认识自己,蒙田说“我连我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但只有不断思考“我是谁”,我们才能无限接近真实的自我。




现代人的困扰,很大程度上来自“迷失自我”。父母老师都在告诉你,你要做“好学生”、要成为“乖孩子”,你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未来的主人翁。

身边的同学影响你,让你成为游戏里的人物,舞台上的角色,小组里的队长。但对于“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你真的知道吗?

通过自我对话,去认识自己,没人能告诉你答案,答案只能由内生长出来。

只要掌握住自己,便什么都不会失去。

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青少年很容易走入“证明自己”的误区。1月19日的内容说的就是:证明自己,反而就是没有自己。

要证明自己其实就是没有自己,意思是说,要通过已经预设的原则和标准,别人的逻辑和流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其实是取悦别人,把自己搞没有了。——项飙


或许我们会羡慕别人的人生,会对完美的人生心驰神往。但你要知道这并不是生活的真相。在1月18日的内容,让受困于当下的少年,看到希望。

或许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要追求“心满意足的人生”,而是享受自己一点一点得到的东西。——河合隼雄


生活由各种各样的小困惑构成。在成年人看来无足轻重的问题,或许会让少年们困扰不已,比如友情,比如情窦初开。 

他们可能会面对人生第一次背叛,也会遭遇一次“爱而不得”。走出雨季的阴霾,我们依然需要前人的智慧。 

7月18日的内容,告诉孩子追求爱情,先要成为一个懂得爱的人。 

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反过来说,我们要去追求爱情,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爱的感情的人,是一个懂得爱情的人。——梁永安



《教养的迷思》一书中说过:

一个人长期的人格发展=50%基因+40%的同伴环境+10%的家庭教养。

换句话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家庭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同伴的力量。我们要珍惜朋友,但我们也要提防“毒友谊”。

5月2日的内容告诉我们,包容朋友的差异性,是坚固友谊的防线。

我们太过于注重朋友之间的那种纯粹的共性,却不知道对于差异性的包容才是朋友之间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构架起坚固的友情防线。——谢国计





每日金句相伴
带来心灵的力量

主持人鲁豫分享过一句特别有感触的“心灵鸡汤”,来自小时候的英语老师,她说“this shall pass too”,不管好事还是坏事,一切都会过去。

她说,后来无论遇到什么事,英语老师的这句话就会冒出来,支持她度过生活的起落。

在「少年日历」中,也有非常多鼓舞人心的金句,可能其中的一句话无意间打动孩子,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精神力量。

9月21日的内容来自《奇迹男孩》,告诉孩子即便到了谷底,也有触底反弹的一刻——

生命也许是一场赌注,但是世界最终会让一切平衡,世界眷顾它所有的鸟儿。——《奇迹男孩》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别人的一句贬损,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天都要塌了”。他们需要锤炼自己的品性,稳定自己的内核。当内心有了力量,他们就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 

4月20日的内容来自《无声告白》,就是这样一种支持——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伍绮诗


浮躁的功绩社会让这代孩子深受其害。在“不优秀不配活”的价值观之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了成功学的单向轨道。一旦考砸了、被老师说了几句重话、交友受挫了、父母不理解了,就很容易想不开。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孩子”,孩子的脆弱需要被听见,孩子的烦恼需要被共情。成年人或许早就忘记了自己青春期的迷茫和无助,希望我们的日历会成为青少年的心灵庇护所,告诉他们—— 

不再困于别人的目光牢笼,不再自我苛责,不再自我压抑。接纳真实情绪的存在,允许情绪自然地流淌,勇敢面对外界的质疑。——豆瓣好学心心态受害者小组简介


所谓青春并不是一条直路,会有分叉路,也会有小路和近路,还会有下坡路。但无论你走哪一条路,那都是你自己的青春,所以,孩子啊,你就随心所欲转换自己的方向就好。 

可能你已经忘记,这样的一句宽慰,会给青少年多大的鼓励和慰藉。 

比起一味给孩子打鸡血、灌鸡汤,不如给那个成长中的孩子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每晚台灯下挑灯夜读,少年日历就是他们的心灵庇护所。 

名著名言,写作神器

去年的少年日历,有些父母给我们反馈说,孩子会用日历中的名人名言当写作素材。每天一句,积少成多,作文写不出的时候翻翻日历寻找灵感。 

其实,这也是我们自己在用「教育日历」时发现的隐藏玩法。 

现在初高中生写作文,主题大概也离不开友谊、自我、思辨、亲情等话题。 

比如4月的主题是「我和父母的关系」,“我爸爸”、“我妈妈”是每个孩子必写的作文题目吧。4月7日的内容,就反思了子女对母亲的态度—— 

我们并不希望母亲把目光投向我们之外的地方,不希望她有去别处的渴望。我们需要她待在这个世界,活跃、能干,有求必应。我是否曾嘲笑我母亲内心的梦想家,然后又为她没有梦想而羞辱她?——德博拉·利维




6月15日父亲节的内容,我们引用了梁晓声在中篇小说《父亲》中的描述——


父亲的性格变了,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的,事事处处、家里家外都善于忍让的毫无脾气的老头子了。——梁晓声



名人名言可以是文章的点缀和升华,也可以是灵感所在,启发进一步思考。撰文写稿妙笔生花,斐然成章,并且言之有物。 

更重要的是,这些名言的出处,都是我们精心选择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书本。如果喜欢这个作者,或者这句话,把书翻出来读一读。高质量阅读,水到渠成。 


今年的「少年日历」的主题,我们还加入了当代青少年特有的困惑。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在AI时代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时代的挑战,也是当代青年必须回应的问题。 


10月13日的内容,提醒我们需要有信息辨识的综合技能—— 


信息辨识是一种综合技能,也是一种思考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仔细考虑你对信息的需求,将学术语境纳入思考,有道德地参与学术研究,主动探索舒适区之外的信息,并且对信息和信息的发布者抱有适当的怀疑。——马特·厄普森


11月19日的内容是,告诉你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永远都是目的,不是工具—— 


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他人的工具。——弗洛姆





也许这些话,孩子大概率还不能完全领悟,但就像春天播撒种子,在阳光雨露和等待中,它们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养成习惯,记录成长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专注力和自控力非常烧脑的行为,大脑不喜欢。可一旦养成习惯,所有的行为就变成大脑自动化模块处理,最小耗能的方式自动运行。好的教育就是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绝不是一句鸡汤。 

2025年蓝橡树少年日历,就是一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实用日历。 

在页面设计上分为4个板块—— 

  • 日历区:当天日期,一目了然,留足空间,方便备注。 
  • 每日一句:蓝橡树资深编辑团队出品,每一句都经过精心挑选 
  • 今日计划: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 今日小结:记录当天感悟,每天积累就能成就大的改变 

一本少年日历=备忘录+记事本+草稿本+行事历+素材库+人生金句


稳稳立在桌面,伸手可得的地方,随时记录、摘抄、阅读,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就从少年日历开始。 

今年,按照传统我们依然推出了父母专属的「教育日历」。撷取全球教育领域,最新研究、先进理念,帮助父母解决孩子教育中的痛点。12个主题,每日一个知识点,每天带给父母一个新的触动。 

内页设计与少年日历类似,搭配使用,不失为一种亲子交流的手段。父母和孩子一起记录下当天的待办事宜,当日的心情感悟,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感情,加深互相的理解。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5
蓝橡树少年日历2025

来吧,迎接2025年

送自己、送孩子一份时间的礼物

让我们一起来迎接充满想象,无限可能的未来


👇点击图片,进入下单页👇

广告

蓝橡树
哈佛专家创立的国际教育社区。和200万家长共同关注全球教育动态,激发孩子天赋,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