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流动
——读《我与地坛》有感
辛星
《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所著的一本散文集。书中以作者的人生经历为中心,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二十一岁时突然双腿瘫痪却在亲友的关怀与鼓励下,由最初的痛苦迷惘,到慢慢接受现实,并一步步重塑自我,最终找到人生意义并活出人生价值的那段蜕变历程。书中表达了作者对母爱、友情、爱情、命运、苦难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文字真挚感人观点深刻独到。
二十一岁,正是一个人最美的年华。这是一个春天般的年华,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这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年华,眼前是宽广大道,远处是花香鸟鸣;这是一个敢于冒险的年华,出去闯一闯,错了重来怕什么……这也是一个无法接受命运打击的年华,就像羽翼刚刚丰满的鸟儿,刚准备试飞却折断了翅膀。
一个在二十一岁的年龄上突然双腿瘫痪的小伙子,怎能接受“医学手段无能为力”这个现实?怎能不痛彻心扉地号啕大哭?怎能不愤怒不抱怨不发泄不折腾?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当发泄耗尽浑身的力气,当虔诚的祈祷得不到回应,他又怎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命运的俘虏?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接受双腿瘫痪的事实?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平复波涛汹涌的心绪?他怎样才能重获生存的勇气并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怎样才能冲破重重桎梏将生与死之间的这个过程活得出彩?在读书的过程中,以上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晃来晃去。
自从身体残疾后,地坛就成为作者的藏身之所。那里人少安静,他像上班下班一样长时间藏在其中,发呆、默想、沉思或读书。古老的地坛见证了沮丧颓废痛不欲生的他,见证了悄无声息埋头苦读的他,也见证了重辟人生之路重获人生精彩的他。沉默了四百多年的地坛始终保持着沉默,在他痛苦的时候沉默,在他收获的时候沉默。地坛用沉默迎接风雨和冷寂,同时也用沉默迎接日月和喧嚣。沉默是地坛这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园唯一的语言。它一个字都没有说过,却好像把什么都说尽了。作者正是从它的安静与沉默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接受现实,承受不堪,寻找出路,享受收获。
我们来到这人世是不由自主,离开这人世同样是不由自主。但生与死之间的这段历程全由我们自己做主。如果每天都是丽日晴空,地坛里的风景未免太过单一;如果缺少苦的参与,人生的体验未免枯燥。顺与逆不过是人生的两种状态,无所谓好坏,各有其魅力。顺境的欢畅与舒适,逆境的挑战与磨砺,两者之间的迥异使得人生之路跌宕起伏并因此充满挑战与趣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书中这个句子写出了地坛的精气神,但愿我们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也能活出自己的精气神。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变成一个双腿瘫痪的残疾人,作者的心里该有多少种情绪?!但最终他收起了一切情绪,决定“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他渐渐发现身边受到命运戏弄的人并不少见:他那有长跑天赋的朋友因为说错一句话进了监狱出狱后又遭冷遇因而错过了人生最美的年华,他在地坛里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却发现她有着智力缺陷,他同室病房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因为淘气伤到脊髓四肢肌肉开始萎缩……“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命运中有一种并非是错误的错误(比如淘气),但它却是不被原谅的”“上帝为锤炼生命,将布设下一个残酷的谜语”,看到一个个受到命运打击的人时作者从心底发出以上叹息。“定案之日,我像个冤判的屈鬼那样疯狂地作乱。挣扎着站起来,心想干吗不能跑一回给那个没良心的上帝瞧瞧”,这是作者刚瘫痪时心中的愤怒与不甘。“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作者说他瘫痪后之所以没有去死,医生这句鼓励的话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农村待过了还有什么工作不能干的呢”,瘫痪之前作者曾在延安插队,在那个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过了几年最艰苦的日子,这无疑锤炼了他的意志,对他迎接苦难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离不开物质的供养;但要活出一点儿高度,则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物质是生存的基础,精神是生命的升华。人生的历程就像登山的过程,“活着”只是来到了山下,奋力登山才是“活得有意义”,到达山顶则意味着“活出了高度”。
双腿瘫痪后,在母亲的陪伴下,在医生的鼓励下,在朋友的关怀下,作者开始直面现实,并开始思考如何救赎自己,最后他终于在写作的道路上收获了精彩。苦难是生命中的墙,要“接受墙的存在”“接受天命的限制,接受残缺”,但“不要熄灭破墙而出的欲望”。要有与残酷命运搏斗的勇气,即使失败也是悲壮。在命运的打击面前束手就擒甘作俘虏是不可原谅的软弱。一个人最为可贵的地方就是拥有敢于对抗一切挑战的决心,不逃避不害怕,不犹豫不彷徨。命运给我的是一片荒野,那就先垦荒再种田,把荒野变成大花园;命运给我的是平庸,那就多努力多用心,在平凡中活出不平凡;命运残废了我的双腿,那就在心上装一对翅膀,双腿走不到的地方,就张开翅膀飞过去……
作者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他遭遇了命运的残酷打击,爱心却为他撑起了另一片天空。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还有一帮真诚的朋友。作者在怀念母亲时如此写道:“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她四十九岁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那时他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样饱含深情的文字,令人读之不禁潸然泪下。作者对那些好朋友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二十一岁、二十九岁、三十八岁,我三进三出友谊医院,我没死,全靠了友谊”。朋友们从各个方面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突然发病时,是朋友们把他抬到医院;病情危重时,是朋友们千方百计为他想办法;二十多位同学和朋友合资赠给他一辆轮椅,其中三位做了他这辈子的专职轮椅维护人。
一个人身外的空间小了,内心的世界就大了。一个遭遇苦难劈头盖脸打击的人,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就有其独到之处了。因为有过被命运抛到人生谷底的经历,《我与地坛》一书的文字像是从作者内心深处汩汩流出的涓涓细流,它们从作者的心田哗哗流进我的心田,使我叹息,使我感动,使我振奋,使我久久回味!
辛星,女,陕西大荔人。在岁月流转中感悟人生,在品读经典中享受成长。春夏秋冬皆有盛景,酸甜苦辣正是人生。
欢迎关注和支持北方写作平台,本平台长期向你征稿。
我们不限体裁、不设框架。你手写你心,你笔抒你情。只要你文字优美、句子流畅、思想独立,我们都会为你点赞,为你欢呼。
来吧,让我们为新时代唱响赞歌!投稿到邮箱zuopinjieshouyong@163.com
平台为您的才情折服,为我们的维斯文字之美惊呼~
繁荣文化,描绘新时代。本平台为广大喜爱阅读,执着写作的文朋诗友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欢迎关注和来稿。投稿邮箱:zuopinjieshouyong@163.com。接受消息、通讯、散文和诗歌等优秀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