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jzhongyiyao.ijournals.cn/html/tjzyydxxb/2024/9/20240908.htm
引言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在所有卒中类型占比超过80%。中国是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根据《中国卒中报告2019(英文版)》报告显示,2018年卒中病死率为149.49/10万,占中国居民总病死率的22.3%,与此同时带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中国已高达1 300万。目前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溶栓治疗是最具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使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如阿替普酶)或血栓切除术,能够重新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流供应从而拯救濒危的神经元,然而其治疗窗口期较为狭窄(一般为4.5 h)。因此对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要争分夺秒,以免错过溶栓的黄金时间窗,但对于错过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窗的患者,目前还没有安全可靠的疗法,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
作为神经系统的免疫前哨,小胶质细胞具备对缺血性卒中所引起的脑微环境改变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他们通过迁移至损伤区域,利用其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辨识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在此过程中,小胶质细胞通过调控下游炎症反应、突触重塑和髓鞘稳态等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抵御有害刺激以维持CNS的生理稳态。小胶质细胞在CNS中的活化有明显的异质性,它们能够迅速调整自身的表型和功能以做出响应。具体而言,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M0表型),充当“免疫监视”的角色;而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微环境下,他们则能够迅速被激活并呈现出经典激活型(M1表型)和替代激活型(M2表型),从而执行相应的功能,调节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维持小胶质细胞的M2表型,同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M1表型极化,对于减轻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炎症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包括神经炎症在内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仅仅针对单一症状进行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相比之下,中医药具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的特点,可以协同发挥药效的优势,在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神经保护和血管保护等多方面具有治疗效果。此外,传统中医药对于缺血性卒中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这种疗效与其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变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缺血性卒中后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变化机制以及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对于寻找创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真, 张晗, 李新悦, 马耀磊, 韦明艳, 李霖, 李楠. 小胶质细胞对缺血性卒中的双重调控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9): 825-833.
PENG Zhen, ZHANG Han, LI Xinyue, MA Yaolei, WEI Mingyan, LI Lin, LI Na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ual regulation of microglia in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modulatory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3(9): 825-83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期公众号责编:何涛
本期公众号校对:张震之
本期公众号审核:高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