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jzhongyiyao.ijournals.cn/html/tjzyy/2024/8/20240814.htm
引言
慢传输性便秘(STC)是由结肠传输功能下降造成肠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腹胀、无便意等。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节奏的加快,S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期便秘不仅会导致肛裂、内痔、肠梗阻等肛门直肠疾病发生,还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猝发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药物治疗STC主要采用泻药、促肠动力药、促分泌类药及微生态制剂,但不良反应明显,且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性。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研究多认为是由结肠推动力不足、肠神经递质紊乱、Cajal间质细胞(ICCs)减少、水通道蛋白(AQPs)异常、肠道微生态改变、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的。研究发现,Cajal间质细胞在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增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可以减少ICCs的凋亡从而改善慢传输型便秘。
STC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其发病在肠,与肾、脾胃相关。中医认为,STC的发病机制与大肠主津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大肠阴津不足、肠道失润、燥屎内结”是临床中便秘常见的病因病机,患者多表现为阴虚肠燥证。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STC具有不良反应少、耐药性低以及远期疗效显著等,其独特优势日渐凸显。中医学家朱秉宜教授根据“津不足,津不布”病机理论所创的“养阴润肠方”临床治疗便秘效果显著。此外,Jiang等发现养阴润肠方能够改善功能性便秘小鼠的胃肠蠕动功能。不少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通过血清干细胞因子(SCF)/c-kit通路调控Cajal间质细胞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本研究针对便秘的病因病机,探索以滋阴润肠方为代表的滋阴润肠法调节肠道动力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中番泻叶、决明子清肠通便,土茯苓清热利湿,淮山药温润调和,北沙参润补濡养,一通一养,润肠通便,但其对STC的治疗效果及潜在机制仍未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建立小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滋阴润肠法调控Cajal间质细胞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提供潜在策略。
葛士宁, 樊薛津, 张涵彧, 等.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滋阴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机制. 天津中医药, 2024, 41(8): 1023-1029.
GE Shingning, FAN Xuejin, ZHANG Hanyu, et al. Mechanism of nourishing yin and moistening intestine therapy for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based on PI3K/Akt pathway.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1(8): 1023-1029.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期公众号责编:何涛
本期公众号校对:张震之
本期公众号审核:高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