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这句话点燃了多少年轻心灵的渴望。当前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如何在充满变化和可能性的社会旷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机会?如何抓住和保护自己的兴趣与热爱?在文章中,也许你能找到答案...
其实,转行脱口秀而出名的不单单是这两位哲学毕业生,也有贾耗这样的土木工程学生,还有一些创业者、投资人,比如梅花创投的合伙人吴世春,就说起了“创投脱口秀”。他们在后疫情时代,体验过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酸甜苦辣、高低起伏,最后在脱口秀里找到了一条可以透透气的出路。
今年以来,这类充满新知识、新见解的脱口秀频频出圈,一改人们过往对脱口秀的刻板印象,真是应了一句话:“在实践幽默中缓解世界的紧张”(The mitigation of world tension through the exercise of humor)。
当然,这不仅仅是幽不幽默的问题,还是一个教育问题。
专栏作者:徐颂赞
剑桥大学博士生
致力于中西文化和教育比较研究,出版有《他者与我者之间》《神明考古学》等著作,发表中英文论文十多篇,曾获台湾政治大学“陈百年先生学术奖”、美国杜克大学“雅歌文艺奖”等,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进行学术报告。
读哲学真的“毕业即失业”吗
读哲学真的“毕业即失业”吗
关于哲学专业的就业问题,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度向来不低。论调无非是“就业难”、“专业不对口”,甚至“毕业即失业”等等,还不乏把苏格拉底、康德和叔本华都顺便调侃一番。
但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哲学系每年的毕业生并不多。根据教育部2023年的官方统计数据,哲学系的本科毕业生才2413人,分布在80多所高校里,平均每个高校毕业30人。哲学是所有学科门类里毕业人数最少的专业,甚至比“倒数第二”的历史学(2万多人)还要少将近十倍。而毕业生最多的是工科,高达156万人。即便是同属文科的文学专业,也有46万毕业生。
尽管全社会(包括高校)和哲学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非常有限,但这两千多位哲学毕业生,有不少人辅修第二学位(比如经济学),或者毕业后继续读研、读博、留学,最后进入就业市场的是更少的人。这放在每年1000多万的毕业生就业群体里,简直是“沧海一粟”。在很多省市的统计数据里,哲学系的就业指数,虽然比不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互联网经济等热门领域,但也并不低。要说这两千人的就业,恐怕并不会比近年来“供大于求”的计算机、土木工程或者法学专业的问题更大。
▲示意图 |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其实,真正的哲学训练的是一个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书写和表达能力,也就是看事情的深度,但是这种能力不会直接体现在一些常见的实用技能上。就像大国手所说,别的毕业生都会做个PPT,写个商业报告,但读哲学的连这些都不会做。但是,我相信,只要稍微花点时间练习,或者到B站看个系列教程,有思考能力的哲学系学生不难掌握这些技能。但问题是他们真愿意死心塌地上班、每天做PPT吗?
这样看来,于祥宇和大国手进入脱口秀行业,体现的恰恰不是“读哲学不好找工作”这么简单,反而是通过脱口秀,哲学原来被忽视的价值被放大了,思维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见了。他们的哲学装备,恰恰非常适合脱口秀这个要求思维灵敏、口才精彩的行业。“哲学脱口秀”兴起的背后,不仅是人才的“下沉”,也是行业的“升级”。
人生应该是旷野,而不是固定赛道
人生应该是旷野,而不是固定赛道
▲示意图 | 图片来源于哲学评论-期刊杂志投稿网
▲张锡峰 | 图片来源于网易娱乐
擅长考试的,就好好考试,应付这套游戏即可,千万不能上当、沾沾自喜于自己在这条固定赛道上的成就,这根本就是“人造幻境”。更要紧的是抓住和保护自己的兴趣或者热爱,这才是往后能陪你走过旷野的关键;而不擅长考试的学生,更是要尽早寻找出路,尽早思考你能在真实的社会旷野里做什么,千万不要一直在考试的游戏里和“无物之阵”搏斗,否则最后不但遍体凌伤,更发现两手空空、浪费太多时间。
年轻人是天生的游牧民族
在古代中国,年轻人的机会并不多,主要的社会资源被中老年占据,这跟向往稳定、强调秩序的文化和心理,以及依靠皇权、科举和家族长老为核心的社会秩序都有关系。
年轻人要想博出位,要么成为少年天才,靠非凡的才华,变成王勃、骆宾王、司马光,获得中老年人的欣赏,进入他们主导的社会秩序。要么成为革命者,陈胜吴广、洪秀全,乃至孙中山,靠颠覆秩序,走到台前。但这两类人,都是极少极少的,非大叛逆者不能为。此外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在中老年人安排的秩序里,安心做学徒或者充当螺丝钉,最后靠长期累积的专业经验占据一席之地,也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到了21世纪的当代中国,尽管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就业机会。但很多年轻人的命运,依然还是“进厂拧螺丝”:不管是传统工厂,还是互联网大厂,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因此,在这两年的流行词,“躺平”一词长期霸榜。
不过,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原先的边缘走向主流,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当很多中老年还在把微信、抖音当成娱乐工具,甚至投以鄙夷的眼光时,年轻人已经看透这些软件的运作逻辑,利用其中的流量分发和算法机制,开始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私域变现,赚得盆满钵满。不但如此,原先身处社会边缘、不被看见的人,也通过互联网被放大声音,就像这两年涌现出的“打工诗人”群体、皮村文学群体,比如许立志、小海,还有“育儿嫂作家”范雨素。即便在流水线上,他们还是能遇到机会。
年轻人的制胜法宝,其实就是没有负担,是穷得理所当然,是游牧民族一般的灵活,是投机取巧,也是大破大立,更是无需忧虑的天然的开放性。换个说法,就是既能上班“做牛马”,也能送外卖、骑摩的、开滴滴,还能转行说脱口秀——没有什么不可能。当某种新经济、新思想、新观念、新平台、新队伍崛起时,年轻人应该毫无顾虑地加入它、掌握它,并靠它崛起,发展自己的人生可能性。当然,如果不加入它,年轻人也可以选择“无中生有”,自己来创造新秩序,尽管成功几率并不高,需要放手一搏。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如何找到这个机会,关键在两个字:“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年轻人的机会。在经济学里,“需求”是一个很常见的概念。通常的定义是一群人在一段时期内,主观上很想购买,而且客观上也有能力支付的商品数量。
简单说,一群人愿意买而且能够买的东西,就是需求。具体来看,需求也分刚性、软性、短期、长期。比如,到菜市场买菜,是刚需,吃饭问题每天都少不了,但是客单价低,胜在长期可持续。卖豪宅,是软需,只有少数人在极少数时段的消费需求,但是客单价高,只要成功一次,就能获利不低。而购买“哲学脱口秀”的门票,对于爱好者来说是长期刚需,对于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则另当别论。
在这片社会的大旷野里,分析社会运作逻辑,需要这样一步步、一条条,拆分来看,然后再结合你的处境、能力,进行各种组合。简单说,“需求”就是年轻人的机会,“空白”就是创新的机会。正是因为社会是个复杂、变动的大旷野,才不至于僵化、失衡、毁灭,也才有年轻人的新机会和可能性。
对于个人来说,要从现象里看到机会、看到需求。同样是大学生,待在不需要你的地方,你就只是一个“人”而已,空有屠龙之术,罕有用武之地。但是到了有需求的地方,你就极有可能变成“人才”。你还是你,但是地方不一样了,你的价值也就不一样了。哪里欢迎你,哪里有更大需求,能产生更多可能性和更高的价值,哪里就是你要去的地方。需求就是你的机会、命运、能力和未来。
年轻人不应该是轨道里的列车,而是奔跑在旷野里的游牧民族。哪里需要你,就往哪里去。哪里善待人,哪里就有未来。
互动话题
你认为教育是否应该回归“旷野”?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互动话题
你认为教育是否应该回归“旷野”?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内容
致极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根基和世界视野的未来企业家”。学生第一年在上海完成本科一年级的博雅课程学习,后三年在国外大学学习。其中,致极与美国多所知名大学签订转学分协议。第一年所获学分可以全部转至国外学校。学生完成学业后,最终将由国外大学授予学历学位。
致极为你提供一条直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名校的“留学直通车”!
美国合作名校:
乔治城大学 Georgetown University
波士顿学院 Boston College
福特汉姆大学 Fordham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大学 University of Georgia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旧金山大学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圣路易斯大学 Saint Louis University
克瑞顿大学 Creighton University
朱尼亚塔学院 Juniata College
瑞吉斯大学 Regis University
英国、爱尔兰合作名校: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谢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名校: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蒙纳士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西澳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阿德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奥克兰大学 University of Auckland
👇👇👇
想要了解致极更多资讯、加入粉丝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