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传染病综合风险提示的系列了,我们依旧按照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常见呼吸道多病原、水痘和肠病毒、新冠病毒和人感染禽流感的一些情况。另外随着近期气温不断降低,蚊子活动减弱,我国南方省份的登革热已经以基本流行低谷期,故不再对登革热进行额外提示。主要数据来源为CCDC多病原检测数据、流感周报和各地疾控中心信息。根据第48周流感周报信息,全国范围内哨点流感阳性率增长十分明显,南方省份和北方省份差异逐渐缩小(图 综合07-1)。
图 综合07-1
第48周哨点阳性率南方省份为9.1%,北方省份为8.3%,全国水平为8.7%。主要仍为甲型H1N1,基本可以确定全国范围内的流感季开始了。另一个比较明确的证据是近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据出现了明显增多(图 综合07-2):图 综合07-2
一周内,同一地区或单位内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经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疫情事件定义为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分布上看第48周分布非常广泛(图 综合07-3)。
图 综合07-3
所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如果条件允许,还请没有完成接种的重点人群尽快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
第48周肺炎支原体门急诊哨点阳性率有小幅上升(图 综合07-4)。图 综合07-4
综合相关信息来看,主要是由于南方省份的流行强度有所上升(图 综合07-5)。图 综合07-5
但同时其仍然是北方省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排序第一的呼吸道病原体,同时也是住院病例中排序第一,目前仍处于肺炎支原体的流行高峰期。鉴于肺炎支原体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感染后也很难有效产生抗体以及康复周期较长等综合因素,建议读者特别是家中有学龄儿童的读者近期加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好手卫生以及物品表面消杀。第48周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仍不容乐观,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和鼻病毒仍流行水平仍在上升(图 综合07-6)。
图 综合07-6
有读者特意留言询问了一下人偏肺病毒(hMPV),这里直接用过往的分享内容简单说明一下。人偏肺病毒(hMPV)是症状相对较轻的自限性疾病,因为治疗时主要是采取缓解症状类的对策。由于其症状相对不典型,所以目前尚无明确的临床特征可区分HMPV与其他病毒导致的支气管炎或肺炎。根据相关研究,大约有60.3%的HMPV感染者会和RSV病毒合并感染,2岁以下人群发生合并感染时的重症发生率大约会提高10倍。一般来说,使用镇痛和退烧的非处方药即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如果伴有咳嗽或者喘息的情况,则建议根据医嘱选用一些针对性的镇咳药物。不推荐对HMPV感染患者使用抗病毒治疗,目前仅有体外实验证实利巴韦林对hMPV有活性,且缺乏临床数据的支持。
包括hMPV在内这部分呼吸道病毒,在不进行具体的病原学检测时,往往会被归类为“病毒性感冒”,绝大多数情况下症状和普通感冒一致。理论上对免疫正常人群来说,这部分“常见多呼吸道病原体”并不需要额外注意,做好日常防护即可。近期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多病原哨点监测中没有展示的各种细菌类病原体的情况。和病毒性的感染有些许所不同,细菌感染通常会出现合并感染,近期的监控数值也比较偏高。另外则是由于近期降温,人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免疫波动,也出现了很多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还请读者们注意日常保暖。这里的肠病毒主要是指诺如病毒和造成手足口病的一些病原体,诺如的情况在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专门进行过通报:
诺如病毒是导致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通常是全年都可以发生,但是在秋冬季高发,现在处于高发的季节,大家有时候会听到叫“冬季呕吐病”。这个病传染性很强,而且传播途径非常多样,主要是通过我们摄入被患者粪便或者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水,或者是接触患者的粪便或者呕吐物,同时也可能吸入患者在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另外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被患者的粪便或者呕吐物污染的物体或者是环境等方式感染,所以途径还是非常多的。
从数据来看,近期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图 综合07-7)。图 综合07-7
常规来说每年11月到次年1月都是水痘的高发季,不过今年从10月数据就开始偏多了(虽然水痘是非法定传染病,但省一级的监控数据是有的)。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种传染病初次感染会表现为水痘症状,之后病原体会长期潜伏在神经系统中,之后当人体免疫水平降低时,就会再次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属于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对于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容易不到位的儿童来说,最好能够接种水痘疫苗。可以参考近期重庆市的水痘疫情数据(图 综合07-8)。图 综合07-8
第48周的门急诊哨点阳性率为1.9%,尽管连续三周出现上升,但由于数值很低所以,暂时仍处于低谷期的正常波动(图 综合07-9)。读者们不用太过紧张,整体感染风险比上一个相对低谷期(5%左右的哨点阳性率)还是要低很多的。
图 综合07-9
整体的相对平静期会持续到2025年1月底~2月初,在之后新变异株就位和人群免疫出现规模性衰退的情况下,新一轮全国性的新冠感染可能会始于2025年第7周~第8周;北方省份,特别是北京市可能会是下一轮冬春季新冠疫情的主要发动机。
同时再强调一下,相对低谷期/低水平流行不代表没有感染发生,流行周期决定活动行为,具体场景决定防护措施,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出现感染并不是很少见的事情。
另外近期留言和私信中总能看到读者流感说现在是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流行期,但如果较真一些的话,同样以CCDC哨点阳性率作为标准,近两年的最低值其实出现在2023年第48周~2024年第2周(图 综合07-10)。
图 综合07-10
截至2024年截至10月31日,我国今年共报告21例、5种亚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本土病例20例,4种亚型,较去年同期增加6例。20例本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未见明显改变,疫情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以南省份,病例均为散发,均在医院就诊病例中发现,其中19例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或活禽市场或家养禽等环境暴露史。最近半年以来北美地区的H5N1型禽流感的新闻热度非常高,以至于很多读者看到“禽流感”三个字就充满了紧张。但实际上暂时不需要太过焦虑,因为长期以来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散发状态,北美的这轮禽流感疫情虽然严重,但要达到规模性人传人还需要再实现一点变异方面的突破。由于禽流感存在众多的分支和亚型,它们本身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也存在差异,简单来说就是“禽流感”≠“禽流感”、“H5N1”≠“H5N1”。更具体的可以参考之前的分享: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私信,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本期封面:Jessica by Sir Francis Bernard Dicksee, P.R.A. (1853-1928)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