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三学神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突然跳楼,遗言:一生看透了两件事

文摘   2024-11-23 18:29   四川  

 

撰写两部历史学专著的18岁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去世,经证实为自杀身亡。

2016年2月25日,这条新闻一度占据了当时的热搜。

连讣告都推迟了2天才发,原因是人们都无法相信拥有美好未来的林嘉文会选择自杀
当时的林嘉文18岁,距离高考还有百天,而导致他跳楼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高考压力,而是因为抑郁症
抑郁的源头:超出生活的极高认知
林嘉文被发现患有抑郁症,是因为他的父母后来从他的社交平台上,发现了他迷茫厌世的话语,他留下了一句话:“在我短短的一生中,我已经看透了两件事情,未来和现实。”
而后,又在房间中找到了他吃下的抗抑郁药物。可惜的是,此时林嘉文已经跳楼身亡了。
如果不出意外,林嘉文会顺利参加高考,成为一个史学研究员。

初中时,他就自己撰写了几十万字具有学术分量的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
当别的同学还在为“需要背诵深远的中国历史”而发愁时,林嘉文已经摸透了中国的历史,并且形成自己的思维了。
当时林嘉文写书只是顺带的,他主要是对于西夏史和宋史感兴趣,未来也想研究这一方向。
当时的他兴致勃勃,一副投身学界为历史研究奉献一生的派头。
却不曾想短短三四年之后,自己会因为超出同龄人年龄的成熟而感到抑郁
抑郁从心理层面来讲,是无法克制的负面情绪掌控人的思想和理智

但有趣的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却是那些,对于生活有极高感悟,能够拥有极致思想的高智人群
这其中蕴含的心理关系就是,越是高智商,就越能提高生活的认知水平,当超越同龄人之后,就会产生极大的孤独感已知感
就像林嘉文曾说过的:
“我一眼就看到了我的未来,那里毫无变化。”

“未来的未是未知的未,但我的未来却是已知的。”

生活的惊喜和动力就是来源于对未来的未知,当未来变成了已知,就会减少期待感,从而无法引起情绪波动
但人不是先知,一般情况下是无法得知未来的,只有当个人的认知超出同年龄水平,才会明白人生的大致走向。

就例如:
人在小的时候永远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上学是很常规的生活
但如果当时能够得知,工作中对于学历的挑拣,或者专业能力强就会受到优待,这样的经历。
学习的意义就提升了。
在你的认知里,学习就不仅仅是常规,而是未来走的更平坦的道路之一
此时我们的人生大致走向就是努力学习,不断考试。就从一个未知的未来变成了当时已知的。
当生活充满了已知的事件,就会变得无趣,而无趣,就是抑郁的第一步
抑郁的延伸:对自我的高度要求
有抑郁症的人,通常有极高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就会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高要求,他给自己的容错率是很低的,一点波折就会引起心理的极大反应。
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抑郁症患者都很易碎和高敏感
林嘉文在创作第二本著作时,已经小有名气了。西安中学还为他开设了出版会的交流论坛。

其中全部都是历史学界的重量级嘉宾,为他的新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进行探讨和交流。
就算林嘉文对自己的学术文采非常自信,他也坦然承认当时是十分紧张的。
不仅是因为与学术界大拿面对面交流,更是害怕错误发生
林嘉文有深厚的历史学底蕴,他也成功的编撰了两本专著,但是面对前辈,他也还是收敛的、谦虚的
因为他的成功他更无法直言不讳,两本专著让他走到人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
所以他就会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点出错误,是当时的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这是人心理部分的常理,抑郁症患者尤其是。
因为抑郁症患者会转化负面情绪,不是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好的情绪,而是吸收到负面情绪之后变得更负面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有才,影响力越高,越害怕失败,就越敏感
往往陷入抑郁情绪的人,会深陷他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中。最终产生茫然感和自我怀疑。
就像林嘉文,当他陷入在抑郁的情绪中,他会想:
我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我这么拼是为谁拼?
抑郁症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从林嘉文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抑郁症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指的是,行为人在遇到两难的境地时,一定会趋于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而不是有利于集体的方式。

抑郁症患者需要跟环境博弈,他们面临的困境是无知的生存和清醒的死亡。

无知的生存就是哄骗自己融入人群,为了生存,人为的隐藏自己的认知。
类似于:
我确实病了,但是我已经治好了。
我知道这个情绪不对,但是我也还好。
其实你心里明白你没有治好,你的情绪就是不对劲,但是为了能够生存,选择自己骗自己
更多的人把这叫做心理安慰
而抑郁症患者面临这个困境,绝大多数都会做出利己的选择,那就是自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杀就是一个非常利己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自私的选择
未来对抑郁症患者没有吸引力,因为他们过早的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边界。
而对于精英抑郁症患者来说,更痛苦就是他能够清晰的明白,根据自己的能力能走到什么程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安慰或者假装无知的效果是极其微小的。

更多数情况走向的就是自我毁灭
林嘉文的悲剧看似无解,但是他的遗言展示了宝贵的人生的哲理。
“我们为什么而拼?”

找到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东西,对于林嘉文来说就是研究史学,史学研究无数次拯救他自我毁灭的思想。

“只拘泥于一门学问的我无比庸俗。”

生活是多彩的,人生是充满选择的,既然在一条道路上看到了未知的未来,那何不尝试换一个新赛道呢?

-The End -
作者-米花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猫里奥心理

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几?90%家庭都一样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我是谷雨妈妈,期待你的关注~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谷雨妈妈
hi,我是谷雨,211硕士,非典型宝妈一枚,多年亲子育儿经验,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万千宝爸宝妈一起自我成长,做孩子称职又聪明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