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近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了
全国27家单位
为2024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
“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试点
崇川区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一线双轴三区多点”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体验路线打造项目成功入选
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单位
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地处南通市崇川区核心区域,现有居民住宅楼58幢,住户2084户,居民5086人,涵盖回、蒙、满等12个少数民族共56人,毗连江苏工院、南通职大、南通科院三所高校,与校内9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往来密切。
近年来,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将“一线双轴三区多点”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体验路线打造作为基层民族工作的重要窗口,构建起空间共融、发展共赢、文化共享、情感共鸣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以点串线、以线织面,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育心润行路。
此次成为2024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试点单位,紫荆花社区将聚焦各民族在空间共融、情感共鸣、文化共享、发展共赢等四个方面的全方面嵌入,落实落细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
一、以“空间共融”统筹“路线同向”布局
以教育路和学田南路为双轴驱动,打造“一线双轴三区多点”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体验路线。推动同心睦邻街区、红石榴公园、红石榴家园三区协同,加强“勤学园”“悦活园”等路域文化连廊建设,有机串联“最美回家路”美术馆、崇川区红石榴服务中心、同心睦邻街区、红石榴公园等12个点位,为各民族同胞建设“共居”环境、营造“共学”氛围、提供“共事”机会、创新“共乐”载体,深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以“情感共鸣”筑牢“根魂同心”基石
社区聚焦少数民族融入难题,根据少数民族居住特点完善“社格楼”三级服务体系,使民族工作扎根基层神经末梢;优化“红石榴家园”功能,凭借“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职能优势,为各族群众提供均等化、精细化服务。定期收集少数民族商户诉求,整合经发部门与商圈企业资源,为其提供创业与办证服务,推动民族团结与民生改善相融合。通过 “五送” 服务,以就业帮扶、贫困资助等关爱少数民族困难群体,“小太阳成长基金” 助力各族少年成长。在无差别关爱中,筑牢各族交往交融心理基石,促进民族和谐共处。
三、以“文化共享”构筑“精神同频”家园
依托红石榴服务中心、“同心·美育文化空间”,组织高校各族学生常态化举办“情满崇川,家在学田”系列活动,融合高校社团、非遗传承人等资源,每季度举办一堂“崇学筑梦∙非遗公开课”;连续十五年举办民族民俗文化节,用心用情打造“文化促团结”靓丽名片;立足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展“开斋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文韵艺术团、民族风艺术团、雅韵京剧社等6个特色社团常年活跃在各类舞台上,以艺通心、以文化人,全年助力各类联情联谊活动。通过各民族文化的浸润式体验,在营造多元社区文化氛围的过程中,拉近各民族间的距离,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四、以“发展共赢”延伸“校地同行”触角
为充分发挥辖区高校集聚优势,社区积极深化与属地高校的交流合作,以社会化、开放式运维推动民族文化浸润、激活基层治理效能。联合江苏工院实施“校地同心石榴红”试点工程项目,依托高校“石榴籽宣讲员”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基地寻访活动;与江苏工院、南通职大及共建单位开设“行走的思政课堂”,引导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党员志愿者、优秀学生代表与少数民族家庭“互帮结对”,走进企业和社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渊源脉络、特质特性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研究和讲述;实施“青耕社区”“守护银发”等共建项目,开展政策宣传、协商议事等专题活动。校社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圈的路径探索,让各族群众在共学共事共乐中增进情感交流,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厚植家国情怀。
作者丨学田街道
编辑丨朱厉
审核 | 李晓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