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央媒省媒持续聚焦崇川
瞭 望
社区工作者职业成长“有盼头”
席志芹就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北濠桥新村改造方案征求居民意见(资料照片) 孙屹峰摄
“我做社区工作20多年,没想到还有入编的机会。”51岁的席志芹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濠北社区书记,2023年,崇川区面向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选聘事业人员,她通过择优聘用转为街道事业人员。
席志芹的入编,得益于崇川区实施的社区(村)书记“530激励计划”。按照江苏省统一部署,崇川区明确将社区工作者纳入职业化管理,自2021年起,5年内按照社区(村)书记总数30%的比例择优聘用为街道事业人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江苏南通采访了解到,崇川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为社区书记们搭建编制内外“专车道”;打通专职网格员-后备干部-社区干部的晋升渠道,给予普通社区工作者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翻看入编的社区书记名单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现。
以席志芹为例,2021年,她所在的濠北社区有43幢居民楼面临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居民1500多户,违建数量多、居民支持率低,改造面临很大阻力。连着数月,席志芹与同事们挨家挨户走访,一遍遍宣讲政策、帮助居民疏通心结,推动社区内822处违章建筑全部顺利拆除。
“编制内外‘专车道’上,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崇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明星说,参加选聘的社区书记,除了需要满足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满6年的基本条件,所任职社区还需要连续3年考核位于前列。
“获得入编考试资格的社区书记,在基层党建、文明城市、平安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必须是‘多面手’。谁能上、谁够格,凭实力说话。”崇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级机关工委书记梁海燕说。
沈钰是陈桥街道仁和社区党总支书记。仁和社区内安置房小区较多,但不少监控设备年久失修,居民反映生活不便。沈钰协调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征求修缮方案、争取专项资金,半年内顺利更换调整监控线路,社区新增400个高清探头,解决了社区居民闹心已久的问题。沈钰因此获评2022年南通市“千名领先”村(社区)书记,2023年择优聘用为街道事业人员。
“从编外到编内,社区书记的岗位职责没有变,但提升了薪酬待遇。这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踏实肯干的社区工作者,一定有希望、有奔头。”梁海燕说。
据统计,“530激励计划”实施4年以来,崇川区共有46名社区(村)书记进入公务员和事业人员队伍。
“把房产证交给小王,我放心。”家住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文峰社区文峰北苑小区的朱爷爷,因子女在国外,平时住在养老院。最近,他想把常年无人居住的房子出售,找到社区工作人员王鹏。
2022年,“90后”王鹏来到文峰社区担任专职网格员。走访中,他了解到朱爷爷的房间漏水,立刻联系养老院帮着更换房间;担心老人生活不便,他逢年过节常去看望,和朱爷爷建立了深厚感情。
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王鹏赢得了好口碑。2023年,他由专职网格员转为社区工作人员,如今已成长为新城桥街道文峰社区党委副书记。
为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同时加强梯队建设,崇川区组织部门提出,在全区优秀专职网格员中择优选拔一批社区(村)后备干部。一批包括王鹏在内的服务基层务实、工作成绩突出、村居群众认可的社区工作者脱颖而出。
近三年来,崇川区累计近200名优秀专职网格员被吸纳为社区后备干部,100余名后备干部进入定编社区工作者队伍。此外,20多名社区工作者走上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岗位。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崇川区打通专职网格员-后备干部-社区干部的晋升渠道,让专职网格员等普通社区工作者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崇川区属于南通市主城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基层社会治理压力较大。为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当地持续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
2023年,崇川区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18人”的配置标准,对全区万人左右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员额进行重新核定,新增近300个社区工作者编制,社区工作者队伍得到进一步扩充。
受益于“社区工作者也能进入事业编”的激励措施,崇川区社区工作者的干劲更足,职业认同感更强。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社区工作者来到崇川区,新鲜血液的加入,为社区工作带来新气象。
崇川经济开发区洪济社区是近两年新成立的社区,临近南通大学等文教单位。几位年轻社区工作者立足社区实际,设立交通安全主题网格驿站、开展“最美家园”摄影比赛,得到居民认可,迅速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资深社区工作者经验丰富,擅长做群众工作;年轻人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相对更快,彼此可以互补。”洪济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敏说。
目前,崇川区社区(村)工作者平均年龄不到40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八成以上,各个社区(村)基本形成老、中、青三代社区(村)工作者相互配合的梯次结构。
“未来,崇川区将继续强化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说。“我做社区工作20多年,没想到还有入编的机会。”51岁的席志芹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濠北社区书记,2023年,崇川区面向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选聘事业人员,她通过择优聘用转为街道事业人员。
席志芹的入编,得益于崇川区实施的社区(村)书记“530激励计划”。按照江苏省统一部署,崇川区明确将社区工作者纳入职业化管理,自2021年起,5年内按照社区(村)书记总数30%的比例择优聘用为街道事业人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江苏南通采访了解到,崇川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为社区书记们搭建编制内外“专车道”;打通专职网格员-后备干部-社区干部的晋升渠道,给予普通社区工作者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翻看入编的社区书记名单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现。
以席志芹为例,2021年,她所在的濠北社区有43幢居民楼面临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居民1500多户,违建数量多、居民支持率低,改造面临很大阻力。连着数月,席志芹与同事们挨家挨户走访,一遍遍宣讲政策、帮助居民疏通心结,推动社区内822处违章建筑全部顺利拆除。
“编制内外‘专车道’上,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崇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明星说,参加选聘的社区书记,除了需要满足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满6年的基本条件,所任职社区还需要连续3年考核位于前列。
“获得入编考试资格的社区书记,在基层党建、文明城市、平安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必须是‘多面手’。谁能上、谁够格,凭实力说话。”崇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级机关工委书记梁海燕说。
沈钰是陈桥街道仁和社区党总支书记。仁和社区内安置房小区较多,但不少监控设备年久失修,居民反映生活不便。沈钰协调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征求修缮方案、争取专项资金,半年内顺利更换调整监控线路,社区新增400个高清探头,解决了社区居民闹心已久的问题。沈钰因此获评2022年南通市“千名领先”村(社区)书记,2023年择优聘用为街道事业人员。
“从编外到编内,社区书记的岗位职责没有变,但提升了薪酬待遇。这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踏实肯干的社区工作者,一定有希望、有奔头。”梁海燕说。
据统计,“530激励计划”实施4年以来,崇川区共有46名社区(村)书记进入公务员和事业人员队伍。
“把房产证交给小王,我放心。”家住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文峰社区文峰北苑小区的朱爷爷,因子女在国外,平时住在养老院。最近,他想把常年无人居住的房子出售,找到社区工作人员王鹏。
2022年,“90后”王鹏来到文峰社区担任专职网格员。走访中,他了解到朱爷爷的房间漏水,立刻联系养老院帮着更换房间;担心老人生活不便,他逢年过节常去看望,和朱爷爷建立了深厚感情。
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王鹏赢得了好口碑。2023年,他由专职网格员转为社区工作人员,如今已成长为新城桥街道文峰社区党委副书记。
为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同时加强梯队建设,崇川区组织部门提出,在全区优秀专职网格员中择优选拔一批社区(村)后备干部。一批包括王鹏在内的服务基层务实、工作成绩突出、村居群众认可的社区工作者脱颖而出。
近三年来,崇川区累计近200名优秀专职网格员被吸纳为社区后备干部,100余名后备干部进入定编社区工作者队伍。此外,20多名社区工作者走上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岗位。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崇川区打通专职网格员-后备干部-社区干部的晋升渠道,让专职网格员等普通社区工作者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崇川区属于南通市主城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基层社会治理压力较大。为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当地持续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
2023年,崇川区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18人”的配置标准,对全区万人左右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员额进行重新核定,新增近300个社区工作者编制,社区工作者队伍得到进一步扩充。
受益于“社区工作者也能进入事业编”的激励措施,崇川区社区工作者的干劲更足,职业认同感更强。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社区工作者来到崇川区,新鲜血液的加入,为社区工作带来新气象。
崇川经济开发区洪济社区是近两年新成立的社区,临近南通大学等文教单位。几位年轻社区工作者立足社区实际,设立交通安全主题网格驿站、开展“最美家园”摄影比赛,得到居民认可,迅速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资深社区工作者经验丰富,擅长做群众工作;年轻人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相对更快,彼此可以互补。”洪济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敏说。
目前,崇川区社区(村)工作者平均年龄不到40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八成以上,各个社区(村)基本形成老、中、青三代社区(村)工作者相互配合的梯次结构。
“未来,崇川区将继续强化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说。
新华日报
物业服务管理经验做法获住建部认可
崇川:幸福高地刷新宜居高度
今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工作简报,以“南通市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最优解”为题,向全国推广崇川区物业服务社相关经验做法。近年来,崇川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着眼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物业服务质量、社区治理水平、居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中央商务区
“有求必应,而且随叫随到,真心点赞!”近日,家住新城桥街道城南新村社区段家坝小园的沈晓斌发现家中水管堵塞,第一时间向社区物业服务社求助。半小时后,维修人员上门检修,帮助疏通了管道。此次上门维修免人工费,仅收取更换配件成本,相关费用还在小区公告栏公示。
崇川是南通主城区,居民小区面广量大。2020年,该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十四五”期间对辖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251个老旧小区全面翻新改造,一体化解决停车、充电、管网、加装电梯等问题。预计至2024年年底,崇川区累计改造完成176个老旧小区、890万平方米,惠及9.8万户、30万人。
“相对于硬件的升级,‘软件’的提升更为重要。”崇川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小兵坦言,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居住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客观因素,针对规模体量小、物业公司不愿进、业委会无力管、造血能力较差的老旧小区,崇川区创新打造公益性物业服务实体——物业服务社,对老旧小区实行“托底式”服务,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走上正轨。
记者了解到,物业服务社是由社区居委会申请成立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组织,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城管、派出所、党员骨干、业主等代表担任理事,全面梳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事项,分工负责小区物业管理、公共事务服务、邻里矛盾调解、志愿服务开展、经费收支管理等工作。
段家坝小园曾是典型的“问题小区”:小区体量不大,物业缴费率低、物业公司服务积极性差、业委会作用欠缺、基础设施老旧等情况并存。“物业管理难点在于物业费的收与支。”城南新村社区居委会算了一笔账:保安、保洁、管网维修、绿化养护、应急损耗等支出,一年约16.6万元;物业费、营业用房、车库运营、广告、活动场地等收入,一年约24.2万元。
“能干!”2022年,作为全区试点之一,城南新村社区率先成立物业服务社,向居民承诺“先服务,再收费”。物业费收取标准依据年度收支差额确定,最高不超过每月0.5元/平方米。款项年底如有结余,物业服务社会购买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回馈居民,账面不留利润。
截至目前,崇川区已有33个社区成立物业服务社。经过两年多实践探索,不少多年失管脱管的“问题小区”变身和谐幸福的“模范小区”。物业服务社的相关实践为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长效管理积累了经验,也为提升小区建管品质、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供了范例。
今年以来,城南新村社区物业服务社组织居民,前往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世外桃源度假村、张家港永联小镇旅游,举办掼蛋比赛、厨艺大师赛等活动,最近正在筹备社区卡拉OK大赛,邻里关系愈发和谐,基层治理井然有序。
“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辖区两个商品房小区物业矛盾突出。”秦菊香清楚记得,一年多以前,自己走马上任唐闸镇街道北大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时,辖区雨润星雨华府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不足10%,物业公司与居民经常发生冲突,邻里之间矛盾不断,基层治理一团乱麻。
崇川区现有住宅小区737个,其中由物业公司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501个、物业服务社管理的住宅小区48个,合计占比仅74.5%,其余由社区代管或业主自治。近年来,崇川区法院年均受理物业类纠纷案件450件以上,“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有关物业管理的投诉占比近三成,物业领域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物业服务管理改革刻不容缓。
2023年10月,崇川区印发《关于在住宅小区推进物业管理“六力共治”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围绕提升党组织领导力、主管部门监管力、执法部门公信力、业委会履职力、物管企业服务力、居民群众自治力,构建“六力共治”格局,不断提升全区物业管理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全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北大街社区2023年1月成立后,定下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帮居民换物业。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牵头,成立业委会、物管会,明确小区物业由业委会、物管会、物业公司三方共担。2023年7月1日,新物业入驻。新的物业公司带资进场,投入约250万元,新建10个充电棚,更新垃圾桶,解决小区监控不全、消防器材过期、路面破损等历史遗留问题。经一年磨合,雨润星雨华府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提升显著。
今年,崇川区接连出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六力共治”行动方案》《关于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后长效管理的工作方案》《社区物业服务社指导手册》等指导文件,开展“阳光物管”小区创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培训,实施执法联动进小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六力共治”实践成果。
137家百人以上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50人以上物业服务企业全部有党员;业委会党组织组建率从45%提升至75%;根据小区类型,实行党建引领物业企业、物业服务社、业主自治三种治理模式,全区737个物管区域物业管理覆盖率超98%,较去年同期上升18%;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80.3%,同比增长约40.6%,其中安置房小区的业委会(物管会)从个位数增长到124个、同比增长超10倍;试点“潮汐式停车”,协调社区共享停车位834个,增收车位费30余万元用于小区物业管理和居民服务……放眼崇川区老旧小区、商品房小区、安置房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日益提升,基层长效治理新局面加速形成。
双职工家庭孩子寒暑假没人管,社区公益托班给安排;没抢到市里老年大学的“学位”,社区老年科普大学满足老人的求知欲;居民看病不便,“京东家医”远程诊疗系统将上海名医请到“家门口”……最近一年多,学田街道南川园社区的居民明显感觉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南川园社区一度“老年病”缠身:辖区共64栋居民楼,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43栋,存在设施老旧、物业服务乱象丛生等“基础病”;对照南通市住建局印发的“完整社区”建设指标体系清单,缺少助餐点、文化驿站、物业服务管理平台、智能智慧设施等,幼儿园、邮件和快递寄送服务设施、其他便民网点等硬件有待改进。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崇川区区长杨万平介绍,去年7月,南川园社区作为全省6个社区之一,入选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遵循民生视角、用户思维,细分人群、细分领域、细分需求,新增硬件、优化软件、创造条件,构建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更高质量的家门口“幸福圈”。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019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崇川区在探索基层治理新经验、新路径、新模式方面始终走在前、做示范。
狼山镇街道三角桥社区年轻居民占比高,邻里间交往度偏低,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今年,社区充分调动辖区楼宇、商圈资源,联合32家共建单位,开展100多场次惠民活动,制定发布10余项志愿服务项目,吸引辖区2500人次参加认领,党群合力破解崇学路交通拥堵、商圈光污染、工地扬尘污染、餐厨垃圾处理等热点民生问题,社区党委凝聚力、居民参与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
居民交往度低,不利于邻里关系和谐有序;社区资源整合度低,不利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今年,崇川区按照居民交往度、资源整合度高低水平,将177个社区(村)划分为组织整合、专业介入、融合拓展、自我成长4种类型,出台社区分类治理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导手册,选定跃龙、易家桥、南川园、龙湖佳苑等首批8个示范社区,加快探索“资源配置有导向、为民服务有依据、基层治理有路径”的社区分类治理新经验。
南川园社区的完整度已明显提升,但社区追求“完整”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滞:将在“智慧食堂”推出代煮服务,老年科普大学下学期计划推出育儿、AI等新课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崇川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创新也不会止步。今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工作简报,以“南通市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最优解”为题,向全国推广崇川区物业服务社相关经验做法。近年来,崇川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着眼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物业服务质量、社区治理水平、居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是福地崇川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表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围绕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探索物业服务管理“六力共治”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生活幸福”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人民网-江苏频道
南通,向海40年
活力崇川 近悦远来
每天上下班路上,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来人往的街市,总能让王小刚感受到南通这座城市的活力。5年前,他大学毕业后作为“名校优生”被招引到了南通市崇川区,如今在组织部门工作。
40年前,南通成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作为主城区的崇川,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开放融通、宜居宜业之地。2020年,原崇川区、港闸区合并为新的崇川区,城市能级得到进一步跃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崇川区常住人口118万人,净流入超44万人,与“六普”相比增加了23万余人,增幅24.18%。与此同时,崇川区每10万人拥有大学生文化程度3.33万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8倍。人口攀升,人才汇聚,崇川是怎么做到的?
颐景苑人才公寓。人民网 徐晨曦摄
“我们今年在手订单3亿元,已和30多家新能源企业达成合作。”上个月,奥创特新(南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摘下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在该公司董事长曹晓燕看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崇川区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
曹晓燕记得,2022年公司成立之初,面对最迫切的资金和生产场地等问题,当地一一协调解决,“区政府为我们引荐了相关资本企业,还为我们提供了‘紫琅英才’人才项目100万元资助、高层次人才房租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曾长期在新加坡研发特种材料的江建平博士深有同感。2022年,他返乡创建了南通星盛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攻高端电子产品表面处理用的特种材料。目前,该公司已入选崇川“紫琅英才”和南通“江海英才”项目,获得两项奖补资金共300万元,当地政府还为其研发人员提供人才公寓。
王小刚介绍,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崇川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包含对入选“紫琅英才”计划的团队给予最高6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助、为引进人才提供青年公寓、为毕业生发放生活津贴等。
张强“嗦”完最后一口米粉,转身回到新家——颐景苑人才公寓。3个月前,他作为优秀青年人才从江西选调到这里工作,对于人才公寓他的评价是“环境舒适、生活便利、服务贴心”。
2023年9月,崇川区推出“梧桐树下”人才公寓品牌,计划3年内打造8500套全装修人才公寓,满足高层次人才、大学生青年人才、企业技能工人等不同类型人才“拎包入住”。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睿谷生态科技园、贤安公寓、颐景苑等人才公寓10余处、近6000套,入住率超70%。
崇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明星介绍,近年来,该区以争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为目标抓手,全面优化青年人才生态链;围绕新材料、车联网、电子信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六大产业链,吸引各方人才来崇川安居乐业。
“红兴会客厅”,一场助企纾困协调会正在进行。人民网 徐晨曦摄
“对于经营困难的商铺,可以按7折收取物业费。” “再降降,小微企业现在经营压力大,少两三千元的物业费可解燃眉之急。” ……
12月3日,崇川区永兴街道和沣社区“红兴会客厅”里讨论声不断,万达广场助企纾困协调会正在进行。1个小时后,共识达成:对万达金街空铺免物业费,在营商铺一户一档,根据经营情况减免物业费。
“我们力求企业的每一件难题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沣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储睿介绍,除了协调会,他还计划走访万达金街272户商铺,“减免物业费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将和商铺一对一面谈,讨论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避免同质化竞争,为中小商户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不到20平方米的“红兴会客厅”,是崇川区提升营商环境的缩影。今年是南通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崇川区提出机关服务经营主体大走访“零距离”、知识产权“利剑”行动等20条创新举措,前三季度全区近700名机关“首席服务员”走访企业2300多次。
江苏泽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无人驾驶航空器执照培训、无人化自动机场建设等业务的企业,前不久在无人机考点申办中遇到了堵点。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得知情况后随即前往该公司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并实地踏勘,帮助企业挑选合适的场地。“相关部门和板块要深化专班推进机制,主动靠前服务,精准纾困解难,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胡拥军说。
助企服务深入一线,办事效率跑出“加速度”。崇川区强化数据赋能,优化政务服务,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企业“半天办结”成为常态。该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当地国家、省定“一件事”办件总量超6.1万件,其中7项“一件事”排名全市第一。
崇川区北大街便民商圈。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通吕运河是南通“第一运河”,东端是繁忙的吕四深水港,西端则是诗情画意的生态景观带。
眼下,赵贞涵正在备考南通大学研究生,她选择在运河畔的韬奋书房勤工俭学,“这里书籍种类齐全,学习氛围浓厚,而且全天免费开放,方便我学习、工作兼顾起来”。
得益于崇川区推进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附近居民步行5—15分钟便能达到五龙汇公园、韬奋书房、万达广场等,休闲娱乐、买菜购物、文娱社交等需求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距离运河1公里,江海大道高架下整齐排列着3座大型商超——宜家家居、山姆会员店和大润发超市。从高空俯视,商圈扎堆的场景颇为壮观。
“我平时买菜就来大润发,走路5分钟就到了。”不久前,黄卫兴刚搬进中港城13栋,周边完善的配套设施大大方便了他的生活。“前几天在运河边散步,儿子不小心崴到脚,好在1.5公里外就是永兴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十来分钟就处理好了。”
看病、体检除了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是老年居民的另一选择。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和平桥街道的王爱新老人为自己和老伴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建档免费,再购买‘服务包’,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巡诊和体检,比去医院方便,而且费用更低。”
今年年初,崇川区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目标是全年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不少于3万人次,一般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5%以上。
什么是有温度的城市?在形形色色的答案中,“便民”或许是个高频选项。截至目前,南通市公示了两批共95个“一刻钟试点便民生活圈”名单,崇川区有55个社区入选,占全市近6成。未来,崇川区还将加快社区菜市场标准化、智慧化改造,丰富社区食堂服务,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当夕阳的余晖洒满通吕运河,赵贞涵走出韬奋书房。简单收拾后,她朝“紫琅拾青”青年人才夜校走去,“上个月我报名体验了‘非遗沈绣’课程,还结识到了不少新朋友。
编辑 | 星黛露
审核 | 李晓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