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赣州是因为红色首都瑞金,宁都起义旧址,以及红军长征出发地的缘故,可见儿时乱翻《毛泽东选集》还是有用的。最近几年赣南脐橙、寻乌蜜桔为赣州赢得不少赞誉,当知道文天祥、周敦颐、王阳明、海瑞、辛弃疾都与这片红色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偏好让笔者更是对赣州充满了好感,能够在一个细雨霏霏的秋天感受赣州的文化厚重和绿色生态,也算幸运之至了。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赣州还是理学和心学的重要形成地。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客家人占赣州市总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客家的建筑、餐饮、民俗、文化、艺术影响深远,从赣州走向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成为海外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
赣州城的建造乃至赣州城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四位杰出人物密切相关:一位是东晋南康郡(今赣州)太守高炎,他以惊人的胆魄在东晋永和五年(349年)夯土筑城,第二位是五代的卢光稠,他将城区扩大了约二倍的面积,形成王城的规模;第三位人物是孔子第46代孙孔宗翰,北宋嘉佑年间他担任赣州知州。为了解除江水年年灌城的灾害,他用铁水浇固城墙石基,用砖石全面改砌城墙,逐渐把土城墙改砌成砖石城墙,因而他成了赣州宋代砖城墙的组织者和创建者。
许多人都对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记忆犹新,而特大城市洪涝灾害之后一个城市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那就是赣州,赣州古城何以历经千年而不涝,究竟是什么支撑起一座古老城市的排水系统,让它在科技水平一日千里的今天依然具有示范和效仿价值。这就引出第四位对赣州古城贡献巨大的杰出人物,那就是北宋虔州知州刘彝,当时的赣州是为虔州,洪涝灾害一直困扰着章江和赣江沿岸的百姓。
这位著名的城建水利专家发挥专长,完成了卢光稠未竟事业,他修建城内的福沟和寿沟,整理疏通虔州城的地下排水系统,在临江水道口又修筑了12座水窗,从而解决了年年江水倒灌的困境,让福寿沟成为造福百姓的著名地下排水系统,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城市行洪作用,2012年北京洪涝灾害之后痛定思痛的人们开始广泛地关注福寿沟,赣州这座红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名城逐渐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清晨在霏霏细雨中流连在赣州街头,宁静的城市已经苏醒,绿化标准极高的红旗大道显露出江西园林路的特色,茂密的樟树遮天蔽日,街头的夹竹桃、三角梅、黄花决明开得正艳,尤其是雨中观花更是别有风韵。市树榕树在赣州无处不在,且生长极为茂盛,市花杜鹃还不是季节,想想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迎风摇曳,就令人心驰神往。想起来赣州一位朋友说的一句话太有道理了,在赣州插根扁担在土里都能发芽开花结果,年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洪涝灾害是必须要考虑的。
伫立在赣江岸边,还能看到排水系统的水窗,虽然是现代的但还能感受到当年这种水利设施的作用,赣州就是靠这样的水窗有效阻止江水倒灌的。章江与赣江交汇处,丰厚的人文历史建筑群集中了赣州最灿烂的文化所在,江南宋城、西津门、郁孤台、古城墙、皂儿巷、蒋经国旧居,登临蜿蜒而去的城墙,看章江融入赣江的水天一色岂不快哉!
撰写于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