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被自己锁死在挣扎里的根因

文化   2024-06-12 18:12   广东  
董宇辉睡眠特别差,他说,晚上吃两片安眠要能入睡一个小时,一晚上要吃多片。他把“晚上12点吃安眠药,凌晨两点多能睡着”称为运气好。

“运气好”三个字本来很喜庆,但用在这种语境下,显得特别狰狞,像一张遍布獠牙的大嘴,随时把人整个吞噬精光。
据我判断,他应该是对安眠药产生了耐药性。
安眠药这东西很邪乎,长时间服用就会出现耐药性,有的人服用两周就能产生耐药性。出现耐药性后要么加量,要么换药,这两项都对身体危害很大。
客观来讲,董宇辉出现目前的状态,实属正常。

我说正常没有贬义,只是说了一个事实。泼天的流量,跟着的是财富,但也伴随而来了泼天的逼迫。

这些逼迫有些来自外界,更多则来自内在。
人这一生,谁都面临着不期而遇的逼迫。逼迫有大小之分,直面逼迫时的价值取向不同,呈现出来的状态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环顾一下,当今商界,哪一个不是面临着巨大的逼迫,来自对手的、来自吃瓜群众的、来自股东的等等,但是,走出来都有什么特点: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折戟沉沙的往往也有些特点:
不忍、心善、爱护羽毛,又没有强力盔甲。
董老师本质上还是一个有些风骨的文人。有风骨的文人,大多遭人妒忌。董老师在东方甄选的小作文事件中,就像极了王昌龄。
王昌龄也是才华横溢,风骨昭昭,他曾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自己的高风亮节不变。但是,偶尔碰到了濠州刺史闾丘晓,闾丘晓与王昌龄无冤无仇,只是因为妒忌王昌龄才能,就把王昌龄杀了。
假如王昌龄背靠豪门大族,岂能落得如此下场。
董宇辉出身寒门,他的原生环境所赋予他的底气,没法让他做到像王朔一样无所顾忌,谁砍我一刀,我必回你一炮,更无法让他做到像他所喜欢的苏轼、王阳明、杜甫那样专注于悟道对杂言碎语无视。

一个文人,有风骨思想,相对容易,但要做出来,那就需要物质基础支撑,更需要积淀式防护墙来保护。
今年高考期间,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两个场景的对比。一些孩子走出考场,彻底释放,蹦蹦跳跳,狂喊大叫,我觉得这挺好的,青春就无所忌惮。还有一些孩子不一样,他们穿着人大附中的校服,脸上平静如水,步伐平稳有力,一身无所谓的光环。

这个明显的对比不能说明一切,但是可以说明:有些孩子压抑太久了,容易患得患失,而人大附中这些孩子心理上没有太大压力,这来自于家庭赋予的强大安全氛围,他们早就有了自己抗击风险的防火墙,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状态,不屑于在这些事上有压力。

我知道,我说完上面这句话,会让很多人不爽,但这就是眼下的事实。

董老师是一个很善良的文人,纵论千古,大议祸福,是他的强项。可他没有专心去做学问的条件,更没有那种久而久之形成的安全心理状态,他必须身处红尘,与流氓无赖并行,与尔虞我诈同路,才能为自己创造所需环境。

可想而知,其内心深处的挣扎几许!

一个内心本就挣扎的人,又是某一方面的专家,那么,他在为他人所用之时,或许还能顺风顺水,他只需要考虑眼下单一业务就行,比如进直播间讲故事、唱歌,顺便卖东西。

现在,他不再是核心之外的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核心,从将军变成了元帅、领导。

志纲智酷创始人王志纲说,专家就是片面的深刻,领导就是浅薄的全面。

领导需要看全局,用人、找方向、把控商务、定战略等等,哪一点考虑不到,都得满盘皆输。

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来了:
这些可就不是专注于读书、思考能解决的,而需要在博弈中熟读人性、利用人性。
难点就在于,人性并非只是对与错,如果只有对错,那就好办了,但更多的是灰色。

灰色恰恰是风骨文人所不耻、不屑、不愿的境域。

董宇辉面对这些,不愿意在灰色里跳舞,
内心的挣扎程度怎么可能不让他失眠?
我觉得他应该学一下冯唐,让自己变得通透、圆润,既可以在大是大非里旗帜明确,又可以在灰色地带游走,学会用魔法对待魔法。
当然,如果走到这一步,董宇辉还是董宇辉吗?

一口老井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