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被夸大了

文化   2024-06-07 19:16   广东  

高考确实非常非常重要。

但,高考被夸大了。

任何东西被夸大了,都会产生坏影响,且很严重。

比如有人信风水,信烧香拜佛,这没什么错,求个心理安慰,心理安慰也是一种治愈。但是,一旦夸大了他们的作用,就让自己跳不出风水先生设下的圈,每一步朝着心理暗示走,就困在迷信里出不来了。

夸大意味着产生舆论场,舆论场的威力只要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人的认知固化在舆论场设置的结论里。


以高考为例,就会让人固化地认为,只有上大学才叫梦想,不上大学,就是梦想破碎。

有些走向极端,把高考当成了职业,四川的梁实考了27次,广西的唐尚珺考了16次,从青葱年少,考到了白发上头,本该那青春做赋,奈何成了高考考古。


我绝对不能说他们错,但也不能说他们对,人各有志,表示尊重。但,人追求独立自主,也得放眼长物,思考时间的价值,这是一笔大账。

夸大直接的后果就是一叶障目,进入信息茧房,自我困在一个狭小的视角内:


“没大学上,人生就低等了”。


由此完全失去了更旷阔的视角,去审视生存这回事儿。

高考如此被夸大,是如何造成的呢?

这个还是要从根儿上说。


恢复高考的背景是计划经济时代。那时,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吃公粮,大学生也就成了个社会阶层身份概念。

在那个靠计划吃饭的年代,吃公粮和不吃公粮,是乾坤之差,是杂草与馨兰之别,是鸿雁与家雀的不同,尤其是对农村子弟来说,高考是确确实实改变命运的途径,而且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


在那个时代,你想干点买卖破圈是不被允许的,假如你把自己家里的猪杀了卖猪肉,可能要坐牢,那叫走资本主义道路。

直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大学生毕业有了自主就业的概念,大学生从阶层身份概念,变成知识加能力的概念。

可是,高考才能改变命运的认知,变成了一种文化认知,并且被根深蒂固地留了下来。


到现在,这种文化认知在很多人心中仍没有丝毫松动,大家仍旧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可能改变阶层身份,而非讨论知识能力的获取和提高是否只有大学一条途径。

不可否认,大学是知识和能力获取与提高的主流途径,甚至是一条垄断性途径。


但是,现如今社会发展很方面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并非只有大学才能提供,甚至大学提供不了,知识和能力也不再等同于学历。

在全球化、城镇化、价值体系公平化的基础上,创造财富的手段衡量标准已与曾经发生本质变化,比如,在十年前,你做个泥瓦匠,每天也就只能糊口,现在一个好的泥瓦匠,被称为工匠,属于高级技工,你能把一碗面做好,把一个茶叶蛋煮好,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就又涉及到另一个话题,读书和读大学有本质区别,读书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读大学只是便于读书的一种而已。

环顾一下,社会上那些能人,绝大多数具备四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端事、历万众人。


这些都是大学里给不了的,全凭人生自觉、自悟能力。


可现在还在无休止的夸大高考的重要性,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全卷死知识,抛弃天性里的创造力。

现在要做的不应该再更一步美化高考,而是把高考普通化,让大众认识到,这个时代的人应该具备知识,但,知识不能与大学学历划等号。

一口老井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