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ing Simulation】动态风驱雨条件下建筑外墙的热湿耦合传递数值模拟研究

文摘   2024-07-03 18:05   湖南  


摘要

风驱雨(Wind-driven rain, WDR)对建筑外墙的热湿性能、耐久性以及建筑能耗的计算精度有显著影响。既往建筑能耗预测研究往往忽略WDR的湿源,或者仅采用固定的风驱雨吸收因子,无法描述不同降雨情景下建筑外边界的雨水浸润过程。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基于现场实测得到的WDR吸收率经验模型,研究动态WDR边界条件下外墙的热湿耦合传递过程建立的热湿耦合传递模型通过了HAMSTAD数据集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WDR边界计算的墙体总WDR通量低于采用固定吸收因子结果,并且在WDR量大的朝向差异更明显。与瞬态传热模型相比,伴随动态风驱雨边界的热湿耦合模型计算的冷、热负荷分别增加了17.6%16.2%。动态风驱雨边界条件能提供更准确的外表面湿通量,从而获得多风多雨地区更准确的外墙冷热负荷,计算方法可为工程中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与HVAC系统的负荷计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风驱雨、建筑外墙、热湿模型、瞬态模拟、冷热负荷

01

背景介绍

在目前广泛应用的一些建筑能源计算软件中(比如EnergyPlus,DeST),建筑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仍然采用的瞬态传热模型,忽略了湿传递。一些针对围护结构中热湿耦合传递计算的软件(如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开发的WUFI pro,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研发的DELPHIN)被开发出来后,可进行更为准确的热湿性能计算。然而因为降雨时风速风向、降雨量的多变性,建筑外墙表面材料的多样性,使得上述软件均做了简化处理,将墙体对雨水的吸收率设定成固定值,这与变化的降雨过程中多孔建筑材料的实际吸水特性不符。因此,本研究使用了基于现场实测的WDR吸收率经验公式作为建筑外墙的WDR边界条件进行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的结果与瞬态传热模型(TH)和采用恒定WDR吸收率的热湿耦合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

02

核心内容

(1)建立并验证建筑外墙的热湿耦合传递模型与动态风驱雨边界条件


将本课题组既往实测研究获取的动态风驱雨吸收率经验模型作为数值模拟的室外湿边界条件,见公式(1)。该模型表明,材料对风驱雨的吸收率与自身的孔隙率有关,并且会随着降雨过程中的累计风驱雨量而变化。公式(2)和(3)为模型的热、湿传递的控制方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求解了该模型,并对HAMSTAD项目中的基准2、4、5三个案例进行建模与数值模拟以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见图1。

图1 验证结果. a)基准2 b)基准4 c)基准5




(2) 以典型外墙构造为研究对象,进行全年墙体内热湿性能模拟


本研究选取了夏热冬冷地区典型的外墙构造进行建模,以上海市典型气象年的气象参数作为室外空气输入条件,如图2所示,在墙体的室外侧考虑了墙体与室外空气的对流换热、太阳辐射、由水蒸气传递带来的焓流和雨水吸收带入的显热。墙体内侧的热通量则考虑室内空气与墙体内表面的对流换热,以及由水蒸气迁移带来的焓流;湿流则考虑墙体内表面与室内空气的对流传质。本研究重点关注考虑动态WDR边界后墙体内的热湿变化过程,因此,在热湿耦合模型中划分出两个模型以考虑不同的WDR边界。在一个模型(HM-1)中,WDR吸收率被固定为0.7(同WUFI pro 软件的设置)。另一个模型(HM-2)中,风驱雨的吸收率是动态变化的,按公式(1)计算。同时,研究也进行了不考虑湿传递的瞬态传热数值模拟(TH),用以与热湿耦合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


图2 墙体构造





(3) 对比不同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


如图3所示,两种HM模型对于WDR吸收率的计算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所以其计算结果有着明显的差异。总体来看,风驱雨吸收率的数值范围跨度大,从0.276到1.000均有出现,且四个朝向的平均吸收率均低于0.7。由此可见,现有商业软件中推荐的固定取值并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墙体对雨水的吸收情况。在冬、夏季,东墙的风驱雨吸收率平均值均低于西墙,这是由不同朝向立面上差异显著的WDR曝露量所造成的。


图3 夏季与冬季中a)HM-2模型计算的WDR吸收率和 b)两个HM模型计算的累计WDR吸收量与WDR总量的对比



图4和图5分别对比了冬、夏季各模型计算的墙体外表面温湿度和冷热负荷结果。在夏季,HM模型计算东墙显热负荷低于TH模型的结果,而西墙的结果则相反。对于总WDR负荷最大的东墙,HM-1和HM-2计算的墙体外表面的温度,相对湿度和瞬时冷负荷的最大差异分别为2.8˚C,19.3%和1.1W/m2。HM模型计算的冬季总热负荷高于TH模型,并且在WDR总量更多的东向差异更大。尽管HM-1与HM-2模型的总热负荷结果差异不大,但瞬时的外表面的温度,相对湿度和热负荷最多相差了1.7˚C,21.1%和0.69W/m2


图4 a)夏季和b)冬季观察期内墙体外表面的温湿度



图5 不同模型计算的夏冬季的墙体冷热负荷





03

成果小结

多孔建筑材料中多相湿分迁移带来的热湿耦合变动是不可忽略的。在这项研究中,首先建立了考虑动态WDR吸收率的热湿耦合传递模型,然后采用瞬态传热模型和热湿耦合模型在上海典型年的气象条件下对同一种构造的墙体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WDR吸收率的设置方式对墙体的热湿性能与负荷计算有显著的影响,现有的建筑性能仿真计算应考虑降雨湿源,并应将动态的WDR吸收率模型纳入边界输入条件之中。全面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外边界湿源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其热湿性能,同时也能为建筑运行期间的能耗与碳排放预测提供更可靠的结果。


作者  

Xing Hu1, Huibo Zhang1*, Hui Yu1

1 School of Desig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作者团队简介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生胡星,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张会波,共同作者为课题组在读博士生余辉。


引用

Hu X, Zhang H, Yu H (2024).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hygro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exterior walls under dynamic wind-driven rain condition. Building Simulation, 17: 207-221

https://doi.org/10.1007/s12273-023-1076-3


相关阅读: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访问全文



长按访问原文

动态风驱雨条件下建筑外墙的热湿耦合传递数值模拟研究




Building Simulation 2008SCIEI CompendexScopusCSCD2024SCI子6.1JCRQ11


公众号:建筑模拟
期刊官网1 (国内免费下载)
http://www.sciopen.com/journal/1996-3599
期刊官网2 (海外合作)
http://www.springer.com/journal/12273
编辑部:bsjournal@tsinghua.edu.cn
本期微信制作:杨晶晶

建筑模拟
Building Simulation is a peer-review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and Springer Natur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