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是新高考“物化捆绑”的第一年,更加接近接近了老高考的文理分科;新高考制度也从复杂转向了相对简单。
老高考:文理分科
新高考:“3+1+2”选科高考模式
2024届新高考:物化捆绑—即选物不选化学只有50%专业可报考
2024年高考“物化捆绑“,不少考生就因未能及时关注这一政策变动,而错失心仪专业,现今,仍有很多新高一的同学和家长,对于新高考制度感到困惑....
有关注今年福建高考录取情况的家长/同学
应该都知道
今年是施行“物化捆绑”政策的第一年
但是
“物+化”捆绑选科组合的
专业组投档线却是卷出了新高度!
普遍比出“不限选科”专业组都要高出不少
不少高分段的“物化捆绑”考生
也因此“志愿滑档、专业调剂”
物化捆绑≠一定选物化
🔻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哦🔻
1
福建采用的是“3+1+2”选科高考模式
“3”为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
“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
“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
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根据《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理学、工类、医学、农学专业基本上要求选考物理+化学;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和艺术类等文史类专业大多数不提选考科目要求。
正常情况下,未来几年大学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将不会再有重大变化,故25、26、27届的高考生均可以参考。
✍虽然一共有12种选科组合供考生选择但值得考生及家长们注意的是,受学校师资影响,大部分高中仅开放4-6种选科组合(部分学校选物理组,只有物化+x组合可选),同学们在高一时就要对学校的选科情况有所了解~
2
新高考制度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考生志愿由“院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2024年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具体规则有4种:
★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不提科目要求。
简单来说,选科决定了你三年后能报哪些专业,如果选科没有选好,将会限制你的志愿选择。
大多数学校都要求“物+化”
直接选择物化肯定没错?
其实,选科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考虑
没有所谓“最好”的选科组合
适合孩子才最重要
现阶段我国高校专业分为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下设92个专业大类,近800个专业方向。根据选科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理工科专业类型基本上要求选考物理+化学,只有极少部分专业不限制。例如理学中的心理学、工学中的部分建筑类。
偏文史类的专业大部分不限科目要求,但也会有一些特殊的专业限制某样学科。例如法学中的马克思、政治学等专业要求必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学、经济学的部分专业要求必选物理。
常见选科组合是“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X”,根据专业方向不同,选科可以按照下面的组合考虑:
★想读军校:物理+化学
★想读警校:物理+化学(公安技术类)、政治(公安类)
物理组考考生
不建议考虑“物理+X+X”这种单独一门物理的组合,根据24年最新的选科要求及实际招录情况来看,物化不捆绑,基本读不了理工科专业。
历史组考生,除了经济学中部分专业要求物理,其他的都建议不要“物化”,在剩余的5科中选择,尽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科目。
1.考虑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降低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成本。
比如很多高校的医学相关专业要求考生选择考试科目为化学生物,生物中部分现象的解释需要化学原理,两个学科颇有相辅相成的感觉,恰当的选择能够减少考生的学习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考虑后续学习强度问题
改革后情况来看,纯理(物化生)以及纯文(史地政)的选择组合相对较低,因为纯理科相对而言学习强度较大,而纯文的组合选择面相对较窄,所以考生在选科后的学习强度是否适配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合格性考试的时间,有些科目合格性考试时间晚,学习难度大,可能会影响到已选择考试科目的学习规划。
因为改革后的选科分数以赋分换算制来折合计算,所以考生需要更加重视自己在学科的排名情况。各位考生在选科应多多考虑排名的因素,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竞争。也就是说对于考生和家长,选考科目一定更注重排名。
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因此高中选择的科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生本科就读的专业和学校。
高校专业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要求考生们提前接触职业规划的思想,根据职业规划专业,根据专业参考高考学科,是科学而合理的方案。考生和家长们需要提前关注相关信息,避免因为选科问题错失心仪专业的遗憾发生。
(具体各高校和专业的选科将在后续选科解读板块为大家详细阐述)
学科基础及提升空间: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
学校的师资力量等:
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新高考下带来的走班制度,结合学校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师资水平,选择相对适合孩子的科目。
不要只看哪科分高就选哪科,
有些科目难点出现在选科后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
“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选科要结合自己的客观情况,尤其要避免仅参照成绩选科,而是应根据个人兴趣和学科基础,看某一学科的成绩是否一直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才是有利于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的选择。
尤其考虑到后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发展的起点。选择喜欢的专业,也符合新高考改革的初衷。
孩子们的兴趣和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选科的具体情况,但是这个阶段的考生还是存在一定的盲目选择的情况。有时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丧失信心或者和老师的不融洽导致赌气选科,这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选择,实际上是暂时回避问题,将来在专业选择时还会遇到前后矛盾的情况。
如果学生物理学科相对薄弱,但总体情况偏向理科,最好的办法是加强物理学习,而不是用选科的方式逃避问题,这样在将来选择专业时才能避免选科和专业要求不符的情况。
不要三心二意选择,
确定后尽量不更改学科
还有学生选科时,根据其他同学或者自己对任课教师的评判进行选择,这种情况也应该尽量避免。选科还是要看学科兴趣和客观情况,要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
对于学生和家长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家长和学生应该在决定前统一意见,否则学生在选科之后摇摆不定也会影响学习。无论是对新高一还是开学高二的学生,在选择学科之后,尽快接受自己的选择,避免改变选科。
“学习不能三心二意,不要在做出选择之后,遇到困难就动摇,就想改换选科。”此时,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选择,应对困难。
看完上面的介绍,
大家对于
新高考选科情况是否有一定了解了呢?
有疑惑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下期继续和大家聊聊
🔻
单科学习与专业规划
高中课程重难点更上一层楼
提前准备高一课程的预习
肯定是不会错的!
给大家准备了新高一暑期预习资料
记得领取哦~~
∇
新初三同学请就位
也给你们准备了《暑期预习资料》
记得到公众号后台领取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