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的演讲、对话和著述为什么对爱国主义的历史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部分是因为他代表着长久以来理想治国者的形象——“雄辩家”(orator doctus),而这是由他亲自参与创造和宣传的。“雄辩家”这一术语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其字面翻译的“博学的演说家”。它意味着杰出学者和杰出政治家的完美融合:由于他对历史、法律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他有资格为他的政治共同体做出正确的决定;由于他在语言上的造诣和修辞技巧,他能够说服政治程序的所有参与者相信他的见解是正确的。这两种技能相结合于“人文”(humanitas)这一术语,它很大程度上也是西塞罗创造的。尽管西塞罗作为一位政治家最终失败了—在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后,他成了屋大维(Octavian)和马克· 安东尼(Mark Antony)之间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但他在元老院那段格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大量的政治成就,这使得他作为理想的雄辩家的形象在同时代人和后世的眼中都显得真实可信。他相对低微的出身[他的父亲在小镇阿尔皮努姆(Arpinum)属于骑士阶层(equites)],使得他在罗马政坛的崛起甚至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他在政治上最大的胜利之一就是在公元前63年发觉并镇压了喀提林(Catiline)推翻罗马政府的阴谋。当时,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而喀提林是名门显贵之后,曾与他争夺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职位。喀提林不愿接受落败的结局,策划了直接针对西塞罗本人及其追随者的、企图暴力夺权的叛乱(coup d’état)。
西塞罗在元老院第一次针对阴谋者的演讲中展现出的紧迫感,在听讲的公众面前自然显得真诚无欺,但是对于解决这个事件来说更加重要的是:他有能力将针对他本人的攻击描述成针对祖国罗马的攻击。在喀提林出席元老院会议时,西塞罗直接当面发难,其论述从经典的家庭伦理价值开始。他说道:“如果你的父母害怕你、憎恨你,而你又无论如何无法安抚他们,我觉得,这时你就应该离开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在接下来的语句中,西塞罗援引了一位令人生畏而又坚定不移的女士的慷慨自陈,从而将家庭和祖国进行类比;她,就是祖国罗马的人格化:现在,你的祖国——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母亲——憎恨你、害怕你,并且认定:长期以来你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把你的祖国摧毁。难道你不尊敬她的权威,不服从她的判决,也不害怕她的力量吗?而她,喀提林,是这样向你恳求的,她虽然沉默着,却仿佛在对你说:“这许多年来,除了你,没有人犯下罪行;没有你也就没有暴行;只有你杀害过公民,蹂躏和掠夺过盟友,但是没有受到惩处,仍然逍遥法外。你不仅不把法律和法庭放在眼里,甚至还颠覆和破坏它们。对于先前那些罪行我本忍无可忍,但我还是尽量忍耐下来。可是现在,正是由于你一个人,我完全陷入恐惧之中,乃至随便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都会让我害怕,喀提林理当令人害怕,看来任何谋害我的计划都同你的罪恶勾当有关,这让人不能再忍受了。那么,走开吧,把我从这样的恐惧中解救出来吧。这样一来,如果我的害怕合情合理,那我便不会遭到毁灭;如果我的害怕没有道理,那么到头来,我至少也不必再感到害怕。家庭与祖国的类比以西塞罗的总结陈词告终:“如果你的祖国对你说出这样的话,就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即便她不能诉诸武力强制执行,难道她不应当得到她所请求的吗?”这位女士的呼声最终得到听从,但是首先,她得再度提高嗓门,这次,她是向她选定的保护人西塞罗疾呼。当他强调对他而言,祖国母亲比生命更加珍贵之后,祖国母亲便催促他采取行动打击她的敌人。当西塞罗结束他的演说后,喀提林试图直接反驳,坚持说他是罗马贵族而西塞罗不过是罗马移民而已。但此举毫无效果;喀提林被众人斥为叛徒和公敌,被责令立即离开这座建筑。第二天晚上,他溜出了城。当时在场且随后写出喀提林谋叛记的另一位博学的政治家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表示:西塞罗的演说“精彩绝伦而且有利于国家”。由于西塞罗通过非常薄弱的法律根据施压,要求不经审判便将一位罗马公民定罪和放逐,这位执政官的成功显得愈加不凡。
第二天,在所谓“议事会”(contio)上,即主要行政官员向公民们发布公共事务相关信息、说明元老院政策或提出有待批准的新建议的公开集会上,西塞罗向罗马人民发表演讲。西塞罗在第二次演说中再度申明他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的决心,但是接下来的讲话却与第一次演说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面对的是并不像元老院成员们那么了解喀提林的公民大众,西塞罗试图将喀提林完全描述为国家的公敌。喀提林的政治行动似乎成了某种淫乱、饕餮、贪婪和野心过度膨胀的人格的直接后果,而且这整场冲突被描绘成了一场善与恶的冲突:我们一方是以庄重正派抗击他们那一方的腐化堕落;这是以坚贞不渝对抗放荡错乱;以正直诚实对抗尔虞我诈;以责任对抗罪恶;以坚忍不拔对抗歇斯底里;以荣誉对抗耻辱;以自我约束对抗自我放纵;这是公正、自制、勇敢、慎重以及一切美德,对抗不公、奢侈、怠惰、鲁莽和一切恶习;归根到底,这是丰裕对抗贫瘠、明智对抗昏聩、理性对抗疯狂,而最终是有理有据的信心对抗彻头彻尾的绝望。对这件事给出如此非黑即白的陈述,对一位元老院贵族如此一味抹黑,西塞罗是怎样在罗马人面前显得真实可信的呢?他的论证是根据这么一种根深蒂固的逻辑:凡有不爱国举动的人,必是一个颠倒错乱的世界的产物,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积极的性格特点。我们还会在下面看到,西塞罗甚至有一套哲学基础,使他能够拓展自己的论证。过了一个月,在阴谋被挫败并且许多涉事者遭到囚禁后,西塞罗又在这个场合发表了一次公开演说。这一次,他带着一种舞台表演式的控制感,组织人手更换了一尊破损的朱庇特雕像,以向人民展示“本城守护神”的新面貌,而这位神明似乎也赐福于西塞罗所恢复的罗马秩序。西塞罗宣称,罗马再一次安全了,多亏“永恒的众神对汝等的挚爱,以及我的辛劳、谋划和以身犯险”,并且,他还要求公民们“不必为美德颁奖,不用赐尊荣以徽章,不要为我树碑立传、歌功颂德—除了一件事:你将会永远铭记今天”。西塞罗的第二篇演讲描绘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国者形象,而他的第三篇演说则旨在将身为罗马执政官的自己描画成一个完美的爱国者。演讲任务就在于声称自己化解了这可怕的宪政危机,达成良好结局,厥功至伟,但却不要嘉奖,由此展现出他完成了一个公民的最高职责——“保卫祖国”(defensio patriae)。他的自我推销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因为就在此事之后不久,他被元老院赐予了“祖国之父”(pater patriae)的罕见殊荣——这个头衔暗示了男性家长的角色。不再担任执政官之后,尽管西塞罗曾被流放一段时间,他依然保持着相当大的公共影响力,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编辑和发表他成功的演说稿,以及其他关于政治和哲学问题的著述和对话录。这些作品提升了他作为博学的治国者和伟大的爱国者的声望,直到公元前43年去世,他仍是元老院中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在被马克· 安东尼的随从派出的追杀者杀死前不久,西塞罗甚至宣称,马克· 安东尼早前有机会却不敢杀死他,因为他有爱国者的光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如此伟大,以至哪怕在你的军团眼中我都神圣起来,因为他们会回忆起:我曾拯救过祖国。”本文摘自《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 : 从古罗马到现代早期德意志的另一种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欧洲各民族的形成。在理论上,批判地概述了主流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同时借鉴建构主义的方法,建立新的学术分析框架;在历史叙事上,勾勒出前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并向现代民族主义转向的脉络,演绎了一段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再到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民族竞争史。作者聚焦于民族主义发展史的三个关键时期,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话语、中世纪晚期神圣罗马帝国权力更替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宗教改革时期民族主义与教派分化的关系。
本书重新诠释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和现代之间的历史连续性,并由此表明,只有理解了前现代的政治、学术和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政治语境中民族主义的力量所在。
【作者简介】
[瑞士]卡斯帕·赫希(Caspar Hirschi),瑞士弗里堡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人文、社会与政治科学系,现为圣加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有《民族的竞争:中世纪与现代之交德意志荣誉共同体的构建》《丑闻专家,专家丑闻:一个当代问题的历史研究》等。
【目录】
插图列表 001
序 001
1 引言 001
1.1 从天然有机体到人工制造物 005
1.2 与现代主义主张斗争—— 一场败局?011
1.3 将建构主义翻个底朝天 014
1.4 是古代的影响,还是复古思想的力量 020
1.5 民族主义:历史学术的推动者?024
2 现代主义范式:强项和弱点 029
2.1 没有民族主义者的民族主义 032
2.2 强项和缺点 034
2.3 “虚假”的建构主义者构想的虚假社群 038
2.4 现代主义的短视和“传统的发明” 043
3 新型民族主义理论的基础 049
3.1 如何描述民族?051
3.2 平等和多极化 056
3.3 民族:失败的帝国主义的产物 059
3.4 对荣誉和自由的竞逐 064
3.5 定义 068
4 因爱相杀、为爱而亡:共同的祖国 072
4.1 西塞罗和理想爱国者的构建 077
4.2 禁欲主义之爱 085
4.3 政治因爱国而扭曲畸变 089
4.4 爱国主义从共和制向元首制的顺利转变 092
4.5 中世纪:尘世天堂去又回 094
4.6 层出不穷的新以色列和新罗马 09
4.7 法学家:国王的爱国公民 102
4.8 帝国和教廷的降格 105
5 荣誉的争夺:中世纪晚期欧洲各民族的缔造 116
5.1 社团荣誉:中世纪大学中的“各部族” 119
5.2 从具体到抽象的共同体:康士坦茨会议上的“部族” 122
5.3 民族荣誉的新维度 133
5.4 民族荣誉:荣誉经济过热的征兆 143
5.5 如何衡量一个民族的地位?147
5.6 民族荣誉:荣誉经济过热的补救措施 151
6 民族主义对边界和语言的转化 155
6.1 作为政治空间结构(space)的“口音” 158
6.2 “亚当是个日耳曼人” 162
6.3 净化德意志的语言(以及德意志人民) 165
6.4 浪漫民族主义的有限原创性 174
7 人文主义者的民族主义 178
7.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创新的复古精神 181
7.2 将法国人斥为蛮族,亦即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战胜现实的方式 214
7.3 帝国的独立支持者:德意志的人文民族主义者 230
7.4 民族主义的孤立与同化的相互依存 236
7.5 德意志——(尚未)文明开化的民族 240
7.6 德意志——真正的民族 252
8 德意志人民的德意志皇帝 272
8.1 引入民族归属作为选举标准 275
8.2 普遍仇外情结的影响 282
8.3 从德意志英雄到西班牙侵略者——皇帝查理五世的变形记 286
9 民族和教派 296
9.1 马丁•路德的德意志民族 300
9.2 新教徒的真正民族对阵天主教徒的文明民族 312
9.3 非教派化的民族论调的延续 316
10 结语 320
10.1 民族主义和教派化的原教旨主义 322
10.2 古代博学政治家的现代遗产 325
10.3 尾声 331
注 释 332
参考文献 360
索 引 374
翻译参考用书 400
译后记 403
北大医学部教授:如何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东亚巨变500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
从《诗经》到《红楼梦》:10位复旦顶尖教授带你读50堂国学经典课 《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葛剑雄: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书,都在这里了
诺奖得主揭晓背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