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怕体检
文化
2025-01-22 10:44
浙江
每年年底,是公司年度体检的截止日期,大家的打招呼方式会默契地变成:“你去了吗?”“怎么样?”人到中年,最怕体检。忐忑不安的状态一如上学时要考一门没复习的试,磨磨蹭蹭不愿去,考完衷心祈求上苍再给自己一个机会。《产科医鸿鸟》剧照
拿到报告就像开盲盒,区别就在于,这次所有人都祈祷着盒子里面空无一物。简直是做梦。在结节、增生、尿酸增高、脂肪肝面前,BMI超过24都不算回事儿。那些默默生过的气、偷偷熬过的夜、应酬喝下的酒、解压吃进去的宵夜,在体检面前像被照了X光,无处遁形。开玩笑,没几个异常指标,还叫成年人吗?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2014年相比,2020年我国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继续增大,分别增长了2.3%和4.1%,力量素质仍然呈下降趋势。来自体检机构的抽样报告指出,在我国一些城市,前列腺异常、乳腺结节、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甲状腺结节等异常,检出率超过三成。拿着处处标红的体检结果询问医生,除了需要立刻治疗的病症,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多运动,少熬夜,少生气,少点外卖。我们的身体怎么了?为什么情况如此集中,又如此高发?离理想的身体状态,还有多远?电影《逆行人生》里,互联网大厂的研发主管高志垒每天熬夜加班,甚至回家太晚睡在沙发上,第二天准时起床挤地铁去公司。拼劲全身力气生活的他,出门前要给自己打一针胰岛素——重重压力下,不规则的作息使他患上了糖尿病。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检测系统显示,我国成人中有50.5%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或已经身患糖尿病,这意味着,每2个成年人,就有1个血糖异常。无论是在生活中在社交平台上,都能时不时看到有人宣布自己患了糖尿病。电竞选手uzi因糖尿病退出职业生涯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容忽视。高糖高盐高脂的饮食、久坐、缺少运动,甚至压力和焦虑,都会成为糖尿病的诱因。压力影响下,身体会释放皮质醇来对抗压力,皮质醇的分泌量增加,抑制食欲的激素就会相应减少,食欲无法得到控制,食量增加会导致血糖上升,脂肪更容易堆积。为了对抗压力,人体也会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导致血糖上升。其实,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本就是压力大的影响之一。“身体不会说谎”,很多时候我们觉察不到或习以为常的情绪问题、生活问题,传递到身体,会表现为各种疼痛不适与病症。这是身体在替我们说“不”。 现在,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然后慢慢地,慢慢地,把气吐出来。“这说明我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身体的肌肉也是长期紧绷的。但是由于我们这样太久了,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心情放松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舒服,那是因为身体的肌肉在那个时候才真正放松下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易嘉龙说。《年会不能停!》剧照
看得到的地方,身体是紧绷的。看不到的地方,神经也是紧绷的。人体内有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以自动调节身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心跳、血压、消化等,无需意识干涉。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会兴奋,使身体进入准备状态。在面临考试、重大事件的时候,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反应,便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副交感神经则会在身体放松的时候兴奋,起到舒缓身体的作用。休息、听音乐时,可以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当快节奏支配了工作和生活,交感神经就会过于强烈,持续的时间过长,不给副交感神经留出余地。这就仿佛一辆车油门踩到底,但是原地空转。疲劳、心律失常、胃肠功能紊乱、睡眠障碍,都可能被引发。我的心和身
2014年,芬兰的神经科学家劳里·努门马设计了一组实验,名叫“人类情绪身体地图”。被试者被要求观看各种情绪词语,例如愤怒、焦虑、幸福、悲伤、骄傲、羞耻等等,然后观察自己身体的反应。如果一个被试者看到“愤怒”这个词之后,感到头脑发热、呼吸加快、胸腔像是着了火、双手握拳出汗,那么他需要在头部、胸、双手标记红色。情绪身体地图
实验招募了1026名参与者,对100种核心感受进行了统计,惊讶地发现:人们常说的“心花怒放”“肝肠寸断”“胆战心惊”并不是空穴来风。对大部分人来说,情绪涉及身体非常相似的生理变化,每个核心感受都与一组独特的身体感觉相关联。科学家们就此绘制出一幅“情绪身体地图”。可以看到,愤怒的身体感知主要在头和手,焦虑则主要在胸部,而悲伤则聚集在胸部和头部。《仁医》剧照
现代医学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临床医学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心身医学。进入20世纪以来,医学家逐渐发现,疾病不能单独用生物医学模式进行解释,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参与。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人类适应能力,包括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生理、心理和环境三者保持相对动态的平衡,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这也是人类医学史上所说的“心身统一”。从多维角度看待和研究健康问题,是心身医学的重要命题。被压力和情绪包裹的现代人,如何跟上脚步,正确认识心理和身体?不敢直视体检报告的“脆皮打工人”,又能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健康?2025年的开端,三联中读邀请来自三甲医院和研究机构的一线医生、专家,打造了音频内容《只有身体知道——给现代人的“未病”健康管理手册》,带大家从情绪切入,探寻心理和身体的关联与应对之道。现已正式上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
这门课程,我们邀请了6位医学专家、科学家来参与讨论。他们来自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定医院、中科院等机构,分别是易嘉龙医生、陈思医生、陈群医生、段云峰博士、张献博医生和张丽萍医生。他们将从临床心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五个身体的侧面出发,就惯性压力、慢性疼痛、睡眠障碍、肠道不适、代谢异常、心律失常等现代人容易出现的亚健康症状展开对话与讲解。4大身体系统
建立理解健康的科学体系
节目由4大身体系统进入,揭示情绪与身体的内在关联路径。以人为中心,回归健康的多个层面,手把手带你认识自己。在节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如果情绪会传导到相应的身体部位,那么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吗?坏情绪会带来哪些躯体性的改变?如何实现全面健康,甚至获得“理想身体”?聚焦现代人压力源
给出科学可行的健康管理方法
深知现代人的常见烦恼,我们这次紧贴生活,聚焦压力源,关切你最需要的健康问题。关注人们早就习以为常的亚健康症状,与身体进行深层对话。从“标”进入“本”,及时发现不适于“未病”之时。主讲人不只会为大家讲述心身关联的原理,还会给出具体的改善意见。哪怕是最小的行动建议,都来自专家认可并经过检验的方案。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进行最小单位的健康管理,树立正确的大健康观,实现从身体到心灵的全面提升。本课程为心身医学普及内容,不具备治疗、诊断作用。如遇身体、心理问题,请及时就医。参考资料: